大象读“一号”丨不再一刀切,科学治秸让民生与生态更和谐
摘要:再加上秸秆焚烧行为地点分散、时间随机造成的监管困难,烧掉秸秆的“一把野火”还是“有人放火”也不一定立时就能厘清。这把不是“一刀切”的“刀”,才会是妙手回春的“手术刀”。
评论员 陈思
每到春耕之前,能不能烧?会不会罚?就成了不少农民心中逃不脱的“量子纠缠”。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并提出要“精准划定禁烧范围”。让我们看到了,针对秸秆禁烧的“一把火”,似乎正在走出治理“一刀切”的困局。
秸秆焚烧,曾是不可触碰的“禁令”。个别地区,为防烧秸秆,甚至从田间蹲守,到无人机巡防,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每到春耕之前,驱车穿行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依然会不时看到远处弥漫而来青烟,嗅到淡淡的焦糊味。
秸秆焚烧“禁而不止”,并非是有人天生爱唱反调。而是处理起来着实棘手。如果离田处理吧,收集、运输、存储都需要机械和人力的投入,一举一动都要钱啊。如果打碎就地处理吧,腐熟需要时间,耕种有可能堵塞机器,而且农时不等人,一个一个都是事啊。
另外,焚烧秸秆还可以增加地温、熟化土壤,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焚烧的草炭灰还能肥田。再加上秸秆焚烧行为地点分散、时间随机造成的监管困难,烧掉秸秆的“一把野火”还是“有人放火”也不一定立时就能厘清。
这种情况之下,也难怪秸秆焚烧对于个别人会成为“性价比”最高的选择、铤而走险的选项了。
但春秋干燥之时,跳跃在田野里的火焰,终究是难以驯服的野兽。二十年前,家乡有一对收粮的夫妇驱车行至田间,秸秆焚烧的火焰,突然点燃了未收的麦田和路边的麦垛,火助风势,高温烤化了车胎也吞噬了两条生命。成为我们那里街头巷尾议论纷纷的惨剧。另外,焚烧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对呼吸健康的影响,对于交通安全的损坏,对土壤结构破坏等也都是要格外关注的。
其实,文件中所谓的“精准划定禁烧范围”,就是要去除“一刀切”的粗暴与“切一刀”的敷衍。这需要相关部门真正去到田间地头,真正关注到耕种所需,并给出科学精细判断依据,如:气象条件差,大气治理任务繁重的地方要禁烧;地块分散,机械化处理困难的地方可焚烧;临近交通要道,有集中处理能力的地方要禁烧;病虫害严重,且附近可燃物较少的地方可焚烧……
另外,能不能普及生物质发电、秸秆制沼气技术?能不能提供秸秆还田、回收补贴?能不能拿出兼顾民生与生态更合理的方案?能不能建立起秸秆离田、加工、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这片长在“心趴上”的“田”,要成为消杀更严格、配合更密切、设备更智能、技术更先进的“手术台”。这把不是“一刀切”的“刀”,才会是妙手回春的“手术刀”。
责任编辑:姚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