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引发疾病 医生积极引导稳定情绪
通讯员 周甜
近日,一位名叫小林(化名)的高中生因严重的情绪崩溃而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这位市重点高中尖子生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尤其是完美主义倾向的关注,原来极致的完美主义也是一种病。
在小林的成长历程中,完美主义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推动他不断追求卓越,又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自我苛责的种子。从小到大,他始终保持着班级第一的好成绩,父母和老师的高期望让他习惯了用成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然而,这种对完美的执着追求,逐渐演变成了情绪的极端波动。
在躁狂期,小林会感到精力充沛,连续几天熬夜刷题、复习,试图通过疯狂的学习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在抑郁期,他又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绝望,认为无法达到自己的高标准就是失败。这种情绪的极端波动,最终让他身心俱疲,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医生经过一系列地评估,小林的症状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双相障碍是一种以情绪极端波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患者会在躁狂和抑郁之间反复切换。对于小林来说,完美主义正是他情绪波动的重要催化剂。
在治疗过程中,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脑病医院)主任医师贾金鼎帮助小林认识到,完美主义并不是他成功的唯一途径,反而可能是他情绪问题的根源。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小林逐渐学会了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重新定义成功的标准。同时,药物治疗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小林稳定了情绪波动。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小林的情绪逐渐平稳,他开始学会放松自己,不再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他也开始尝试与家人和朋友建立更深的情感连接,而不是仅仅通过成绩来获得认可。
医生说,小林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在当今社会,完美主义已经成为许多青少年,尤其是高成就者的“隐形杀手”。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时代,许多人像小林一样,试图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成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然而,这种追求完美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深深的不安全感和自我怀疑。
贾金鼎提醒大家,完美并不是幸福的必要条件。相反,过度的完美主义可能会让我们陷入无尽的焦虑和自我否定中。我们需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休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而不是被生活压垮。
心理健康与外在成就并不总是成正比。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努力,而是更多的自我接纳和关爱。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也正在经历类似的困扰,请不要犹豫,及时到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寻求专业的帮助,不愿意去医院的可以到驻马店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评估中心(天中广场市民中心三楼)或驻马店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驻马店市青少年宫科技馆四楼)青少年心理门诊就诊,可以得到同样的专业服务。
责任编辑:王捷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