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情感

炊烟袅袅忆往年

2025-02-13 09:10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杨姗姗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炊烟总是随着村庄一起,悄然融入我的心灵。虽然我进城后一直带着妈妈,妈妈做饭的权利也被妻子完全取代,但我还是想念老家,想念那飘着炊烟的村庄。呜呼,父母已故去多年,我也垂垂老矣。属于我的村子里,灶火已渐渐被液化气、电磁炉替代,村庄上空很难再见到那令人魂牵梦萦的缕缕炊烟了。

张振立

那是1973年初,我高中毕业后要出一趟远门,去投靠父亲的一位师弟,他当时在安徽巢县当县生产指挥长(人民政府县长的时称),想让他给我谋个差事。早晨临走时我回望家乡,看到袅袅升起的炊烟,即景生情,写了一首言志小诗:“农家小子欲何求,不下扬州志未休。闲事悠悠成梦景,炊烟袅袅惹乡愁。”或许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对家乡的炊烟产生了一种绵延无尽的离情别绪。

更小的时候,我随妈妈一起下地干活儿,看到远处的村子升起一缕缕的炊烟,不解地问妈妈:“村子为啥会冒烟啊?”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孩子,那是炊烟啊!人要吃饭,做饭要烧柴,烧柴会冒烟,就成炊烟了。以后你不论在哪里,看到了炊烟就赶快回家,免得妈妈担心,好吗?”我说好,从此知道了炊烟就是家的方向、妈妈的方向。

知道吗?从早到晚时间不同,一年四季的变化,也让炊烟给村子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就拿春天来说吧,早晨的炊烟薄薄如纱,披在村子的身上,然后淡淡如诗般升起,伴着些雾气,在朦朦胧胧的天空中缓缓舒展,一天的生活,一天的希望,从此而始。中午时分,风和日丽,炊烟绵绵,散落于大地,呼吸着带有草香的空气,让每一个人都感到丝丝的暖意。傍晚,炊烟四起,轻轻缈缈,盘旋于村子周围。劳作了一天,人们又回归到炊烟升起的地方。晚归的牧童吹响了竹笛,浓浓的乡土味在村子的周围久久弥漫不去。

年湮代远,温馨,安宁,祥和。

这以后的记忆里,炊烟就是这样,总是应和着日出日落的节拍,袅袅升上天空。早晨的旭日伴和着炊烟升起,似乎在提醒人们,新的繁忙的一天马上就要开始了,大人们便扛着农具,走向田间,学生娃也早早起床,开始了晨读。傍晚的夕阳陪着炊烟摇曳,也像是在向田野里劳作的人们招手呼唤,叫他们赶快结束手头的农活儿,趁天还没黑可以安然回家了。回家的路上,一束束的炊烟便融合在夕光依稀的林梢,给村子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雾纱,感觉特别安详、安妥、安稳。我有意无意地反复描写这一日三餐的炊烟带给我童年的那种感受,连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了什么。

那时候的我贪玩任性,似乎是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我知道炊烟总是喜欢站在茅草屋顶上向远处眺望,朝着我贪玩的方向招手,仿佛在轻声呼喊我的小名,叫我赶快回家,但我就是故意不听,或者装着没有听见,惹得妈妈四处寻找。我以为即便走得再远,妈妈也能找到我,因为我永远也逃离不了妈妈关爱的目光。

我知道,这炊烟一如母爱。为了这日出日落时升起的炊烟,我总是幻想自己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偎依在父母怀中,一辈子不离开村子,永久地和父母待在一起。

当我把这个想法说给妈妈听时,妈妈笑了,手指头点着我的额头说,你傻啊,一辈子跟父母待在村子里,能有啥出息?妈妈知道你喜欢读书,好好读吧,你会有出息的……

学校离村子只有二三里路。小时候读书,从不想有什么出息。放学的钟声一响,就会不由自主拔腿往家跑。每当望见家里屋顶上升起的炊烟,脚步就会慢下来,仿佛看到妈妈在灶屋忙碌的身影,似乎闻到了热气腾腾的饭菜。炊烟升起的地方便是家,或许这就是天下所有的母亲对子女的等待,对子女无限的牵挂。有妈妈在,炊烟就会升起,一日三餐里就都是满满的爱。

打懂事起,我每一天都看着妈妈点火、做饭,匆匆忙忙吃过,还要下地劳动。即便很晚归来,也要匆匆忙忙地点火、做饭,煤油灯下还要纺花织布做针线活儿。那时候,生产队的工分不值钱,大部分人家境都不富裕。父母要赡养体弱多病的爷爷,还要哺育我们兄弟五个,难免时常会为衣食惊心。在我的记忆里,家里的生活总是勉强维持,却从来不会让我们挨饿。那个时候不懂妈妈的艰难与辛苦,总觉得妈妈给我们做饭、做衣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

依稀记得妈妈教我唱的童谣:芝麻秆,顶花碗;花碗破,狗拉磨。鸡打水,猫刷锅,老鼠上去捏窝窝……

那时,不管忙闲妈妈从不让我学做饭。她说好男儿志在四方,烧锅攮灶没有出息。正是妈妈的娇惯,还有后来妻子的容忍,我至今不会做饭。总觉得妈妈做的饭是天下最好吃的,那场景、那味道至今难忘。

炊烟总是随着村庄一起,悄然融入我的心灵。有炊烟的村庄,就有家,就有母爱。有炊烟的村庄,是家的符号,也是母爱的象征,更是清苦日子里的宁静与满足。早些时候的村子,许多房舍安居在各自的角落,几十年不变,村民无忧无虑,对生活的知足与感念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那时候,或是田间地头,或是外出归来,瞧见村子里的炊烟袅袅升起,便相呼相伴地缓缓归家。

后来外出上学,参加工作,偶尔下乡,也会看到袅袅升起炊烟的村庄,这时我会特别想念老家。虽然我进城后一直带着妈妈,妈妈做饭的权利也被妻子完全取代,但我还是想念老家,想念那飘着炊烟的村庄。这在诗人眼里,可能是一首远离城市喧哗的抒情诗,在画家笔下,可能生成不可抹灭的线条,化作远方游子对家的思念。

这些年,时代好像一切都在变。外面的世界总是那么精彩,人心变得活络起来,村子里的年轻人,总是向往着走出去,现在的村子已经留不住人了。村子原先的样子,变了许多。曾经整齐的农舍已不复存在,没人居住的旧宅年久失修,有些已经倒塌,村子显得七零八落,敝败荒芜,令人无限唏嘘……

在我眼里,只有飘着炊烟的村子才是鲜活的。那一缕缕飘曳的炊烟,让村子若神若仙,永远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正因为有了那一缕缕的炊烟,乡村原本宁静、平淡、安详的岁月,才多添一笔笔浓郁亲情、乡情的色彩。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呜呼,父母已故去多年,我也垂垂老矣。属于我的村子里,灶火已渐渐被液化气、电磁炉替代,村庄上空很难再见到那令人魂牵梦萦的缕缕炊烟了。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