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有依赖性吗?
抗精神病药物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一类药物。大多数患者需长期或终身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些患者担心长期服用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会引起药物成瘾,这也是他们不能坚持规律服药的原因之一。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会不会“上瘾”,有没有依赖性呢?今天就这个问题跟大家详细聊一下。
药物成瘾是指长期服用药物之后,患者心理和躯体上对药物产生依赖的一种状态, (如:欣快感、放松感)。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渴求和强迫性的用药行为,从这方面看,大部分的精神科药物是不具备成瘾性的。
一、抗精神分裂症药。代表药物利培酮片、奥氮平片、阿立哌唑等。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是没有成瘾性的,也没有成瘾潜质,目前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控制精神症状,改善患者递质,进而控制患者精神症状。
二、抗抑郁药。代表药物帕罗西汀、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等。抗抑郁药主要改善患者5-羟色胺、去甲状腺素及多巴胺,进而控制抑郁症状。但长期服药后骤然停药,可能会出现“戒断”反应,主要表现为焦虑、心烦、心悸等,但这种情况一般持续时间较短,不会超过一周。目前使用的抗抑郁药也不具有成瘾性,也没有成瘾潜质。
三、情感稳定剂。代表药物丙戊酸盐、碳酸锂、拉莫三嗪等。情感稳定剂的主要作用是稳定患者情绪,调节患者内在的不稳定,这类药物不具有成瘾性,也没有成瘾潜质。
四、镇静、催眠药。代表药物苯二氮䓬类:地西泮、氯硝西泮片等。苯二氮䓬类药物是具有成瘾性,连续使用4-6周后停用,可出现戒断症状。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就不用担心药物成瘾性的问题。
为什么停药会出现“依赖症状”?
长期吃某种药物后,机体会对药物产生适应性,一旦停药或减量过快,身体的各种调节机制来不及重新适应时,便可发生撤药反应,主要表现为病情或者症状的反跳、回升,疾病加重等现象。一般症状:多汗、虚弱、疲乏、疼痛等;心血管系统症状:眩晕、心动过速、高血压等;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腹胀等;神经肌肉系统症状:震颤、肌痛等;情感认知症状:注意分散、抑郁、焦虑、愤怒等。
与药物成瘾患者不同的是,有撤药综合征的患者往往没有“觅药行为”,达不到药物成瘾的“心理依赖”标准。
出现了撤药综合征该怎么办?
我们要认识并接受“撤药综合征”的存在,这是在减停药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有数据显示,在突然停药的患者中,大约有1/3的人会出现撤药综合征。但通常只是短期的反应,即便不加治疗,随着身体的逐渐适应,在2~3周后也会逐渐缓解。
最后提醒大家,切勿自行诊断,盲目服用药物,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风险。(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二科 黄群群)
责任编辑:王捷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