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年的馃子
摘要:所以小时候随爸妈一起走亲戚,大一些带几个弟弟走亲戚,十多年不变,所带礼品都是自家做的馃子。我家做的馃子,都是一般包装的。装馃子的纸盒用加厚的草纸制作,折叠成立体的长方形盒状,大小以装满一斤馃子为宜。
张振立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过年前,都要先做馃子。
馃子,是中原一带人们对过年走亲戚所备礼品的统称。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这些过年走亲戚专用的馃子,一般分为两种:用纸盒包装的叫馃子,斤装,属于大众的通用礼品;用木盒装饰的馃子叫匣馃,相当于现在的高级豪华礼品,公斤装。
我家做的是普通馃子,都是斤装。说是斤装,其实是九两九,爷爷说,这个重量是有讲究的,所谓九九,谐音久久,祝福健康长寿、幸福永远。
为什么要做馃子呢?我家亲戚多,很多叫不出名字的表叔、表大爷家都得走。所需馃子竟然得好几十盒。去集市上买的话,一盒馃子要六毛钱到八毛钱,这样下来,每次过年,光买馃子就需要好多钱。那时候,一般家庭一年养一头猪,也就卖百十元而已。所以走亲戚买馃子的开支太大,负担不起。怎么办呢?在爷爷的指导下,我爸妈和两个叔叔、婶婶,都成了制作馃子的能手,我和弟弟们则帮忙打杂。进入腊月以后,就开始筹集材料,制作馃子了,过了腊月廿三以后,多出的部分,拿到街上出售,这样可以补贴家用。所以小时候随爸妈一起走亲戚,大一些带几个弟弟走亲戚,十多年不变,所带礼品都是自家做的馃子。
我家做的馃子形状不一,有不同的名字和做法。
譬如金银块馃子:用蒸熟的面粉,加上白糖、冰糖、葡萄干和切片的干红枣等,再掺入糖稀,放进瓦盆里混合搅拌,再倒入案板上的木框子内摊开推平,摊成高于木框子的厚度,最上面撒上一层熟面粉与白糖搅拌好的混合物,然后重力加压,使之厚度与木框子持平,成为块状,再用刀统一切成一指宽、二指或三指长的立体小砖块形状,这样混合做成的馃子叫金银块,人们则更形象地称之为坯头子。这些金银块一般置放在纸盒内的两头,块数相等,纸盒的中间再装其他品种的油炸小馃子。
再如梅豆角糖稀馃子:先把面粉、鸡蛋等物混合加水,和成面块,再把蜂蜜、白糖、红薯麦芽糖等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小火熬成糖浆(也称糖稀),倒盆里放凉,备用。然后把面块分成两个等份的面团,擀成跟饺子皮差不多薄厚的面片,叠放在一起,用平时喝酒用的小酒盅子口,压成一个个小剂子,一次压一个半圆,成型如月牙,很像梅豆角,故名。再把它们下到六七成热的油锅里,炸至金黄变色,捞出来趁热放进凉了的糖浆盆中,由于热胀冷缩,面皮能吸糖浆进去,再拿笊篱捞出,放在提前准备好的糖粉里,翻裹均匀就成了。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花色不同的馃子,如小麻花、小油果、小丸子、小糖豆之类的,以增加品种,使得更加丰富、多味和美观。具体做法各有其琐碎工序,就不一一详述了。
我家做的馃子,都是一般包装的。装馃子的纸盒用加厚的草纸制作,折叠成立体的长方形盒状,大小以装满一斤馃子为宜。纸盒的外包装是用事先裁剪好的更高级一些的黄草纸包裹。最上面的馃签子是集市上专卖的,印有各种花鸟和富贵吉祥祝福之类的精美图案及用语,很是喜庆。就连最外面系的细纸绳,都是专门买的,显得很端庄规整。
经过这么多工夫和工序进入纸盒的馃子,不仅色香味美,外观还很气派,价格比供销社的便宜,故而很受欢迎。临近年关,一到村镇集市上,就会被赶集的老乡一抢而空。
基于以上经历,小时候过年,我提着自己和家人一起做的馃子去走亲串友,心里自有一份别样的充实与自豪感,比去亲戚家得到一毛两毛的压岁钱感觉还美。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