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发布2025年演出计划 优质剧目和丰富活动贯穿全年
摘要:围绕全年上演剧目及重大的戏剧纪念主题,创作分享会、“人艺之友日”等多元活动将深化人艺与观众的联系互动,第十届“致敬与传承”群众戏剧展演活动将邀请更多爱好者登上戏剧艺术的殿堂。冯远征解读“北京人艺经典恢复计划” 以老带新,延续经典 发布会上,“北京人艺经典恢复计划”备受瞩目。
8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举行2025年演出剧目新闻发布会,回顾2024年的演出与活动,同时正式发布2025年全年演出计划。2024年,北京人艺全年累计上演剧目35部共计509场,涵盖古今中外各类题材的原创作品与经典再现;2025年,一系列优质剧目和丰富活动将贯穿全年,持续为“演艺之都”建设贡献戏剧力量。
新创剧目
恢复经典、原创新排双管齐下
历年来,剧院的新创剧目备受观众和业界关注,今年,从经典恢复到原创新排,每部作品都有独特看点。1月18日,冯远征导演、陆璐、杨明鑫、金汉、周帅主演的小剧场剧目《罗慕路斯》将作为2025年首部新排作品登台,邀请观众走进“游乐场”感受一出“严肃”喜剧。此外,“北京人艺经典恢复计划”在今年正式启动,近三年内,预计每年安排1到2部经典作品重排,首部恢复剧目、著名戏剧家吴祖光创作于1942年的《风雪夜归人》将在4月亮相首都剧场。第二部恢复剧目、老舍名作《骆驼祥子》将同时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经典剧目恢复项目在7月中旬上演。
在以戏剧呼应时代脉搏的层面,2025年正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大节点,相关新排作品预计在8月至9月推出。曹禺诞辰115周年之际,濮存昕、唐烨导演的《雷雨》将于9月在曹禺剧场开启纪念演出;12月,“镇院之宝”《茶馆》将集结艺术指导林兆华、执行艺术指导杨立新与人艺经典阵容,致敬焦菊隐诞辰120周年。
另外,徐昂导演的莎士比亚经典《罗密欧与朱丽叶》将展示新一代创演班底的实力。唐烨、龚丽君导演,卢燕翻译的新排剧目《小郡之秋》将首次在国内授权上演。在高清戏剧电影领域,北京人艺也有新突破,《茶馆》《哗变》《正红旗下》等剧目已经完成录制,并有部分取得放映许可证,计划年内可与观众见面。
演出交流
多剧场演出模式持续充实供给
春节将至,人艺将以多剧场演出模式丰富假日演出市场,满足不同观众的观演需求。2025年,除菊隐剧场继续作为群众戏剧“集散地”之外,人艺其他4座剧场也将各自呈现定位鲜明的连台好戏。
首都剧场立足经典,守正创新,紧随正在演出的《正红旗下》,任鸣导演的《全家福》将在春节档陪伴观众贺岁迎春。此后,《哗变》《永定门里》等大戏陆续上演;曹禺剧场兼容开放,活力迸发,新排版《日出》以及《悭吝人》《洋麻将》《海鸥》《老式喜剧》等口碑作品浓缩今日人艺的创作活力;人艺实验剧场、人艺小剧场两座小剧场持续发力,《情人》《哈姆雷特》《我爱桃花》等作品将探索戏剧前沿。
2025年,以戏剧为桥梁推动文化交流也将是北京人艺聚焦的重点。2024年,人艺赴上海、南京、苏州巡演,反响热烈,今年,常态化巡演持续“走出去”,《悭吝人》参加天津“蹦豆儿”喜剧节的演出,助力推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另有剧目赴陕西参加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此外,国际优质戏剧资源不断“请进来”,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将继续在10月举行,在戏剧展演、艺术讲座、专题展览等板块的基础上拓宽戏剧交流的维度,首个国际戏剧大师工作坊将助力本土创作。
在以戏剧独有的方式回答时代命题的同时,人艺的大门也将继续向群众敞开,反哺城市。围绕全年上演剧目及重大的戏剧纪念主题,创作分享会、“人艺之友日”等多元活动将深化人艺与观众的联系互动,第十届“致敬与传承”群众戏剧展演活动将邀请更多爱好者登上戏剧艺术的殿堂。
冯远征解读“北京人艺经典恢复计划”
以老带新,延续经典
发布会上,“北京人艺经典恢复计划”备受瞩目。要恢复哪些经典?为什么选择在今年恢复经典?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解答了大家的诸多好奇。
“人艺有300多部戏的‘家底儿’,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藏。梳理一遍,起码有20到30部戏,现在还能演。”冯远征说。以首部恢复剧目《风雪夜归人》为例,围绕京剧名伶魏莲生,吴祖光在剧本中展开数个人物的离合悲欢,意境隽永,回味深长,至今没有过时,我们会用当下的审美去展现它,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感受经典的魅力。”相比起来,第二部恢复剧目《骆驼祥子》更加“原汁原味”,“观众可以在舞台上看到第一版《骆驼祥子》的样式,也许它不像现在的剧目那么华丽,但带着那个时代独特的生活感,我们想让观众看到,人艺的历史上有过这么一种表现形式。”
恢复经典,不仅在形,更在神。“首先,我们要让现在的演员真正去了解那段历史,了解当年的艺术家如何创作出一部作品,这不是只读剧本就能解决的问题。”冯远征说。
眼下,新老交替的人艺仍有大把时间沉淀的财富。“老人儿还在,还能以老带新,我们想让年轻人尽快进入状态,把这些戏‘化’到他们身上。”年轻人如何继续扛起这面中国戏剧艺术的大旗,总是牵动着一缕担忧,比如外界时常议论,当这一代堪称顶梁柱的演员慢慢退出舞台后,《茶馆》能否延续下去。“《茶馆》肯定要排,它的价值必须存在,但我们这一代的《茶馆》和上一辈老艺术家塑造的不太一样,所谓的‘原汁原味’,从来不是简单的模仿。”冯远征说。(北京日报记者 高倩)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