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社会

探访汝河上游板桥水库

2024-12-18 17:35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梅雅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作为驿城区重点项目,冰苑饮品项目总投资6000多万元,以“冰苑”品牌为载体,以板桥水库大坝自涌活泉为水源,根据水库水质特点,量身定制了一套水处理设备,真正实现了“水源地建厂、水源地灌装”的产品理念,保障了天然健康的产品品质。

青山不老筑画屏 绿水长流惠民生

——探访汝河上游板桥水库

记者 许伟 通讯员 宗秋果 朱勇

汝水汤汤,奔流入淮。从泌阳县五峰山出发,穿浅山、越丘陵、汇百溪、纳千流,汝河干流在天中大地蜿蜒奔流220余公里,于新蔡县顿岗乡班台村汇入洪河,哺育了千千万万的天中儿女、滋养了厚重而悠长的天中文明。

薄雾笼罩下的板桥水库。

青山不老藏诗意,绿水长流唱和弦。流淌千年的汝河曾经带给流域内的人们以灾难,也孕育出了天中人民的“大水缸”“汝河明珠”板桥水库。如今,在一代代水利工作者的接续守护下,承载着“75·8”洪灾记忆的板桥水库,经过一系列的除险加固和生态治理保护,已经成为守护大河安澜、造福天中人民的生态明珠。

绿色屏障:山水雄浑绘宏图

12月10日,大雪节气过后,寒气逼人,田野与村庄笼罩在薄雾之中。记者一行驱车来到淮河支流汝河上游板桥水库,近距离感知这颗汝河生态明珠的魅力。

汽车停在大坝下方的水库复建纪念碑旁,走下车,一种天然的压迫感扑面而来。那是全长3720米、坝顶高程120米的水库大坝带来的巍然气势。

板桥水库南依白云山,西接宋平山,青山绿水,山水相映,既见中原山水雄浑,又有江南山清水秀。作为淮河支流汝河上游的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板桥水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批大型水库之一,始建于1951年3月,1952年5月建成。

在市板桥水库运行中心纪委书记张会伟的带领下,一行人走上水库大坝。只见一湖绿水碧波万顷,远处青山在雾霭中若隐若现。一群水鸟从不远处的湖面上飞起,惊起阵阵涟漪后,落在更远的湖面上。

“板桥水库坐落在驿城区板桥镇板桥村(初建时属泌阳县),水库主要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泄洪洞、输水洞、灌溉洞和水电站等。大坝全长3720米,坝顶宽8米,上设高1.4米浆砌石防浪墙。水库总库容6.75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768平方公里,占汝河总流域面积12331平方公里的6.23%。”张会伟介绍,板桥水库流域呈扇形,三面环山,平均高程在200米,山区占29%,丘陵占41%,河川平地占30%。石头河、大沙河和小沙河直接流入库区。流域内有霍庄、火石山2座中型水库,小型水库10余座。水库主河道长约42.5公里,河流源短流急,洪水汇集迅速,陡涨陡落,水量集中。库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分主要源于西南和东南方向,夏季暴雨集中、强度较大,是淮河上游经常出现的暴雨中心之一。

历史上淮河水旱灾害频发,常常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曾被称为“最难治理的河流”,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汝河作为淮河的第三大支流,是淮河洪水主要来源河和淮北骨干排水河道,西接长江流域唐白河,东北临淮河流域沙颍河和洪河,南面淮河,流域呈葫芦状分布。汝河上游的板桥水库是我市的重要生态屏障,担负着守护汝河安澜的重任。

新中国刚成立后,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板桥水库被列为国家第一批治淮工程项目。1951年3月,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中国年轻的水利工作者风餐露宿、辛勤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工程勘测设计。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有限、缺乏足够的历史水文资料,为克服这些困难,老一辈的水利技术人员通过实地勘测地形、测量流域面积、分析水文数据等工作,为板桥水库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板桥水库最初设计最大库容2.44亿立方米,最高水位110.88米,大坝为黏土心墙,坝顶高程113.34米,全长1700米。这些参数的设定是为了在洪水来临时能够拦蓄一定量的洪水,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水压力。在当时的设计理念下,更多地是考虑到一般情况下的洪水情况,对于极端降雨情况的预估不足,导致水库的防洪标准相对较低,这也为后来的“75·8”溃坝事件埋下了隐患。

《河南河湖大典》淮河流域卷记载,1952年5月,板桥水库建成并投入使用,工程在运用中发现大坝纵向裂缝和输水洞洞身裂缝,于1956年2月动工扩建加固,1957年12月结束。1975年8月,受3号台风影响,淮河上游普降特大暴雨,板桥水库于8月8日1时30分漫坝失事。1978年开始复建,仅对北台地坝段进行局部整修,后因国家压缩基建项目投资,于1981年停工缓建。1986年板桥水库复建工程被列入国家“七五”计划,1987年全面复建,1993年6月,板桥水库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板桥水库初建时,施工条件艰苦,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主要依靠手推肩挑等笨拙的体力劳动。在施工过程中,依靠当地群众的力量,组成了千军万马的“会战”大军。参建水库的干部群众热情高涨,手推肩挑,日夜奋战,以惊人的速度推进工程建设,仅用约一年的时间,1952年板桥水库就宣告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新中国较早投用的大型水库。

水库兴建前,库区是一片平坦肥沃的河川良田,淹没区有一古镇——牛蹄古镇,这里曾经商贾云集,是驻马店通往泌阳县城的交通要道。水库建成蓄水,牛蹄街全淹,交通改线。1975年水库失事前,按1956年扩建工程计划,迁移人口14247人,淹没耕地3327公顷。“75·8”特大洪水之后,迁出1353人。

随着板桥水库的建成,围绕水库管理、维护和运营也产生了新的职业岗位,“当时不少民工选择了留在板桥水库,担负着水利设施维护职责,成为第一代‘守库人’。”

兴利除弊:河湖长治保安澜

“翻开人类的生存发展史,首先就是一部人与水患抗争的治水史,中华民族的成长发展史,也是一部治水亲水兴水的文明史。”悬挂在驻马店市防洪博物馆展厅内的这段话,高度凝练,意味深长。

走访板桥水库,不得不提及那场带给天中人民苦难记忆的“75·8”洪水灾害。

1975年8月,受3号台风影响,在淮河上游发生了一场大暴雨。8月5日至7日,暴雨中心林庄3天降水总量1605毫米,创我国大陆实测降雨量纪录,其中6小时降雨量最高830毫米。最大入库流量13000立方米每秒,洪水总量6.97亿立方米。由于暴雨强度大,雨势恶劣,泄水建筑物泄量小,库水位超过防浪墙顶0.3米,于8日1时30分大坝溃决,溃坝瞬时流量78100立方米每秒,河床段决口宽达350米,左岸台地段土坝坝顶普遍刷深1米,下游砂壳全部冲毁,并将黏土心墙冲深数米;输水洞进出口渠道及厂房均被淤堵;南北干渠引水闸及节制闸全遭破坏;溢洪道右岸翼墙冲开缺口,下游跌水及陡坡均遭破坏。

水库溃决后,下游沿河两岸连年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1982年7月,汝河上游出现422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致使驻马店经济损失达1.3亿元,京广铁路中断半日。复建后的板桥水库提高了防洪标准,增大了兴利库容,在库区修建了环库公路、码头、卫生所等,改善了库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板桥水库自复建投入运用以来,每年削减洪峰98%以上,使下游河道防洪标准从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保护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遂平县城及沿河乡镇安全,年防洪减灾效益1.2亿元。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0000公顷,城市供水一期工程日供水12万立方米,二期工程日供水10万立方米,确保农业及城市供水安全。水库上游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等措施,加强水源地保护,水土流失逐年减少,下游放水补源,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经河南省水利厅批准,由驻马店市水利局、板桥水库管理局在板桥水库兴建了河南省防洪教育基地。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记者一行走进坐落在板桥水库大坝东侧的驻马店市防洪博物馆——一座以“75·8”洪水灾害为主线而建造的“河南省防洪教育基地”。“这是目前我国第一个以防洪为主题的水情教育基地,作为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情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河南省防洪教育基地。”讲解员介绍道。

为了借助“75·8”大洪水这一特殊的历史事件进一步增强人们的水患意识,普及防洪知识,把防洪减灾工作向前大力推进,达到存史、资政、警示、教育之目的。2009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驻马店市防洪博物馆,同年12月竣工落成。张会伟表示:“建设这座防洪博物馆的初衷就是教育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回顾和展示河南大地上的历次大洪灾,加深对民族的记忆,防止悲剧重演。”

防洪博物馆讲解员介绍:“在河南省防洪教育基地筹建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水利部原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和省、市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记者在现场看到,防洪博物馆展示内容以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主线,通过图文展示、实物陈列、模型沙盘、场景复原、动画演示和多媒体互动等形式,声、光、电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布展,反映治水工程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近年来的防洪建设成就,让人们永远铭记洪灾悲剧,以史为鉴,警示世人。

1975年以来,各级水利部门时刻牢记“75·8”的惨痛教训,坚持把防洪安全放在首位,在水利建设、工程管理、防洪安全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初步形成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体系,抗洪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全球环境污染严重,气候变化异常,极端天气增多,自然灾害频繁,防洪减灾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张会伟表示,“只有不断增强水患意识,加强工程管理,科学调度,除害兴利,蓄泄兼筹,合理开发,才能实现人与水的和谐,实现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幸福河湖:水清景美画卷新

汝水汤汤,历史悠悠。当时间随着河流一路奔腾,淌过山川与田野,穿越乡村与城市,映照万物之色,见证时代变迁。人们从逐水而居到乘浪而行,河流生生不息,生活一日一新。

汝河流淌千年,文化从未断流。

近年来,考古专家从板桥水库附近太子岭遗址发掘出了石斧、石锛、鹿角、兽骨等文化遗物,这些文物特征属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曲家岭文化类型,是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2013年,楚长城、沙河店古城被认定为河南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驻马店市防洪博物馆申报的“板桥水库旧址”作为近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入选第八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我市水利工作者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汝河生态治理保护按下了“快进键”。走过“75·8”大洪水历史阴霾的板桥水库阔步走在全力建设美丽幸福河湖的时代大道上。将汝河打造成安澜之河、富民之河、宜居之河、生态之河、文化之河是新时代给出的抉择。

汝水东流去,清甜润万家。水是生命之源,确保饮用水安全,源头保护是重中之重。板桥水库作为我市中心城区的供水水源,担负着市区群众的供水安全任务,被市民亲切地称作“大水缸”。2017年9月1日,《驻马店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施行,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防治水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成为社会上下的共识。

市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受益面广的民生工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加大对上游企业的治理力度,关停了采石场、石材加工厂,整顿了养殖企业,有力地保护了水源地的水质。目前,我市的水源地水质一直保持在优于二类水质的标准。

生态赋能:汝河明珠促振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水资源,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我市依托板桥水库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念好“水利经”、做强“水文章”、壮大“水经济”,把水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胜势。

在距离板桥水库大坝不远处的板桥镇锦鲤养殖基地,十余个锦鲤养殖坑塘里,清澈的泉水源源不断涌入池中,锦鲤在池里游来游去,充满活力。

“板桥镇锦鲤养殖基地占地面积300亩,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全力打造‘板桥锦鲤’品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板桥水库水质优、空气净、环境好,毗邻板桥水库建立锦鲤养殖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养殖基地观赏鱼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带动了周边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增加了他们的家庭收入。同时,我们还长期与郑州、信阳等地的高校合作,校企共建成为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锦鲤养殖基地负责人介绍。

产业发展,聚势成链。在毗邻水库的河南冰苑饮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全新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正开足马力加快生产,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作为驿城区重点项目,冰苑饮品项目总投资6000多万元,以“冰苑”品牌为载体,以板桥水库大坝自涌活泉为水源,根据水库水质特点,量身定制了一套水处理设备,真正实现了“水源地建厂、水源地灌装”的产品理念,保障了天然健康的产品品质。

成立于2023年4月的冰苑饮品,前期厂房经过科学建设,设备全面安装调试后,于今年一月正式投入生产,目前每天都在开足马力生产。“我们现在建有3条生产线,可以年生产小瓶水6000万瓶,一次性包装的大瓶水500万瓶,桶装水400万桶。”公司负责人高翔说。

为了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冰苑饮品对产品进行了细分,推出饮用天然水、泡茶专用水、婴儿冲奶水、家庭煮粥煲汤水等多个系列。目前,已签约平舆、汝南、正阳、南阳等县市经销商,并为周边一大批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驿城区板桥镇党委书记兰军营介绍,板桥镇依托得天独厚的板桥水库自然资源优势,做强“水文章”、壮大“水经济”,以“板桥锦鲤”为依托,扎实做好养殖产业与休闲观光、电商销售、生态文明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辐射带动,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子,助力乡村振兴。

汝河支流走,板桥湖中生。如今,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画卷在板桥水库流域悄然铺就。汝河,这条碧波之河,正成为造福天中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孕育着这片土地新的生机与希望。

责任编辑: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