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良佐生平大事记
刘汉生
据《宋史》:“谢良佐,字显道,寿春上蔡人。与游酢、吕大临、杨时在程门,号‘四先生’。登进士第。建中靖国初,官京师,召对,忤旨去。监西京竹木场。坐口语,系诏狱,废为民。良佐记问该赡,对人称引前史,至不差一字。事有未彻,则颡有泚。与程颐别一年,复来见,问其所进,曰:但去得一‘矜'字尔。颐喜,谓朱光庭曰:‘是子力学,切问而近思者也。’所著《论语说》行于世。”(《宋史》卷四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八十七,道学二,程氏门人)《宋史》对谢良佐的生平事迹记载比较简略,而谢良佐的生平好友、同为“程门四学士”的游酢为谢撰写的墓志铭也早已失传,故后人对这位了不起的上蔡学派开创者的生平事迹所知甚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谢良佐学术思想的研究。所以,很有必要根据历史文献中的零星记载,勾勒出上蔡先生的生平事迹。本文部分内容参考杨周靖等《〈上蔡先生语录〉译注》之《谢良佐生平简表》,在此谨致谢意。
一、宋仁宗赵祯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农历八月十六日子时。谢良佐出生于蔡州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大路李乡谢堂村。父亲谢浩,官至太子少傅。谢良佐兄弟5人,依次为谢良夫、谢良弼、谢良佐、谢良肱、谢良传。谢良佐从小聪明好学,在家乡接受了完整的私塾教育,稍长在上蔡县儒学继续接受教育。他学习刻苦勤奋,成绩优异,深受时人器重。
二、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娶妻百尺夏氏女。谢良佐19岁,娶妻夏氏,夏氏生子3人:克己、克家、克举。谢良佐青年时期思想活跃,经常随父亲在京游学,接触饱学之士。
三、宋神宗赵顼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谢良佐21岁,生子克己。据公元1137年朱震写的奏文:“独良佐终于监竹木务,名在党籍,著于石刻,终身不遇,虽以朝奉郎致仕,奏补一子克己。入官后,克己逄巨贼于德安府,举家被害。一子度岭入闽死于瘴疠。”谢良佐被免官后,于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列入党籍,举家被迫南迁,但直到去世都没有被解禁。在他去世35年后,朱震推荐谢良佐的长子出来做官。但不幸的是,谢克己入官不久,举家在德安府被害。少子谢克举因瘴疠病死于福建,中子谢克家后官至迪功郎。
四、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谢良佐赴河南扶沟,拜“二程”为师。这年冬天,程颢任扶沟县令。其间,建明道书院。谢良佐来拜师求学。谢良佐初见程颢,程颢待以客人之礼,但谢良佐却说:“我是来拜师问学的,愿做先生的弟子。”程颢就把他安排到一个小屋居住。那间屋子非常简陋,房顶漏雨,四壁透风。时值寒冬腊月,北风怒吼,大雪纷飞,谢良佐晚上没有蜡烛照明,白天没有炭火取暖,饭也吃不饱,但对此毫不在意。在冰天雪地的艰苦环境中,他苦思勤学一个多月,大有收获。
五、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谢良佐到颍昌(今河南许昌)继续跟“二程”学习。这一年,程颢50岁,程颐49岁。韩持国任颍昌知府,邀程珦(二程的父亲)前往居住,二程随往伺候。同年,福建将乐人杨时调官京师开封,闻程颢在颍昌,前往求学。游酢、谢良佐同往从学。程颢常说:“杨君最会得容易。”后来,杨时返回南方,程颢送出门外,对坐客说:“吾道南矣。”
六、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谢良佐中乙丑科刘逵榜进士。宋陈均撰《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十六记载:“丙申赐刘逵(徐处仁、谢良佐、白时中、郑居中、薛昂、丘常、孙渐、刘洵仁、王衮、侯蒙、刘正夫、宋鼎)等五百七十五人并释褐。武举进士并赐袍笏银带。逵,隋州人(是年状元本焦蹈,蹈卒)。”谢良佐是在太学参加科举考试的,当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四,游定夫所录:“人有习他经,既而舎之,习戴记,问其故,曰:‘决科之利也。’先生曰:‘汝之是心已不可入于尧舜之道矣。夫子贡之高识,曷尝规规于货利哉,特于丰约之间,不能无留情耳。且贫富有命,彼乃留情于其间,多见其不信道也,故圣人谓之不受命。有志于道者,要当去此心而后可语也。’”一本云:“明道知扶沟县事,伊川侍行,谢显道将归应举。伊川曰:‘何不止,试于太学?’显道对曰:‘蔡人鲜习礼记,决科之利也。’先生云云。显道乃止。是嵗登第。”注云:“尹子言其详如此。”
七、宋哲宗赵煦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谢良佐被撤销编管,恢复内侍省祗候高班内品之职。“前内殿崇班谢良佐叙复元降内侍省祗候高班内品。良佐尝坐将妇人入家等罪,特旨放归田里,永不收叙。看详诉理所以为情可矜恕,故有是命。”(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九十一)
八、宋哲宗赵煦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谢良佐被“举著述”。范祖禹撰《太史范公文集》卷第五十五:“谢良佐:公掞、正叔皆称之,元祐六,举著述。”
九、大约从宋哲宗赵煦元祐七年到元祐九年(公元1092年~公元1094年),任秦州教授。按:元祐年号用了9年,即公元1086年~公元1094年。胡寅《论语解后序》云:“上蔡谢公得道于河南程先生,元祐中掌秦亭之教,遂著《论语解》,发其心之所得,破世儒穿凿附会、浅近胶固之论,如五星经乎太虚,不可易也。其有功于吾道也卓矣。”可见,《论语解》主要内容完成于做秦州教授的时候。另外,马涓于公元1091年中状元,被派去秦州作判官,经常去求教谢良佐;吕大忠,担任秦州知府的时间也是在元祐年间。据《宋史》卷三百四十,列传第九十九:“马涓以进士举首入幕府,自称状元。大忠谓曰:‘状元云者,及第未除官之称也,既为判官则不可。今科举之习既无用,修身为己之学,不可不勉。’又教以临政治民之要,涓自以为得师焉。谢良佐教授州学,大忠每过之,听讲《论语》,必正襟敛容曰:‘圣人言行在焉,吾不敢不肃。’”
十、宋哲宗赵煦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谢良佐任渑池县令,是年前往洛阳求学。《性理大全书》卷四十:“冯忠恕闻陈叔易言伊川尝许谢良佐有王佐才,以是质于和靖。和靖曰:‘先生无此语。先生晚年,显道授渑池令,来洛见先生,留十余日。’先生谓焞:‘如见显道,试问此来所得如何。’焞即往问焉。显道曰:‘良佐每常闻先生语多疑惑,今次见先生,闻先生语,判然无疑。所得如此。’具以告先生。先生曰:‘某见得它也是如此。’虽甚喜之,但不闻此语耳。”
十一、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十一月,朝廷贬程颐到涪州(今重庆涪陵)。程颐作《答谢良佐书》。《永乐大典残卷》记载:“谢某曾问涪州之行,知其由来,乃族子与故人耳。族子谓程公孙。故人,谓邢恕。先生答云,族子至愚不足责,故人至一作情厚不敢疑。孟子既知(一作系之)天,安用尤臧氏?因问邢七虽为恶,然必不到更倾先生也。先生曰:然邢七亦有书到某,云屡于权宰处言之,不知身为言官,却说此话,未知倾与不倾,只合救与不救,便在其间。又问邢七久从先生,都无知识,后来极狼狈,先生曰:谓之全无知则不可,只是义理不能胜利欲之心,便至如此也。”又,《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附录:十一月,送涪州编管。门人谢良佐曰:“是行也,良佐知之,乃族子公孙与邢恕之为尔。”先生曰:“族子至愚不足责,故人情厚不敢疑。孟子既知天,焉用尤臧氏?”
十二、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任应城县令。据清雍正四年《应城县志》(第三卷):“宋县令谢良佐元符初任。”在任期间,作为谢良佐上司的胡安国曾经多次前往求学问道。《宋史》卷四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九十四:“良佐尝语人曰:‘胡康侯如大冬严雪,百草萎死,而松柏挺然独秀者也。’安国之使湖北也,时方为府教授,良佐为应城宰,安国质疑访道,礼之甚恭,每来谒而去,必端笏正立,目送之。”《大明一统志》卷六十一,德安府,“名宦”:谢良佐,知应山县,化民以徳,期于无讼;简而能栗,威而不猛,民立祠祀之。
十三、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程颐结束流放,回到洛阳,再次见到谢良佐。是年程颐68岁,1月,宋哲宗崩,徽宗继位。程颐移居峡州(今湖北宜昌)。4月,程颐因大赦恢复宣德郎,回到洛阳,见到谢良佐、杨时等人,夸奖二人学问大有长进。“伊川自涪归,见学者多从佛学,独杨谢不变,因叹曰:学者皆流于夷狄矣,唯有杨谢长进。”(《河南程氏外书》卷第十二)
十四、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谢良佐在京师做官,后被削职、入狱。《宋史》:“建中靖国初,官京师,召对,忤旨去。监西京竹木场。坐口语,系诏狱,废为民。”这段话有三层意思。第一层,谢上蔡一开始到京师做官,应该是朝奉郎,故朱震奏称谢良佐“虽以朝奉郎致仕”;第二层意思,由于召对忤旨,谢良佐辞去书局之职,出监西京竹木场;第三层意思,后来由于流言蜚语,谢良佐被削职为民,并被投入监狱,但很快又被释放。《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五:“徽宗初年,欲参用元祐煕丰之党,建年号曰‘建中靖国’。程门高弟谢良佐曰:‘恐亦不免德宗之祸。’良佐以此言被罪。而良佐之先知者,非以建中之年号偶同故。知其同祸,如谶纬之说也。盖以行德宗之事,则当有德宗之祸也。”
十五、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谢良佐被列入党籍。崇宁元年宋徽宗用蔡京为相,重又崇奉熙宁新政。崇宁元年九月,宋徽宗令中书省进呈元祐中反对新法及在元符中有过激言行的大臣姓名。蔡京以文臣执政官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范纯仁、韩维、苏辙、范纯礼、陆佃等22人,待制以上官苏轼、范祖禹、晁补之、黄庭坚、程颐等48人,余官秦观等38人,内臣张士良、谢良佐等8人,武臣王献可等4人,共计120人,分别定其罪状,称作奸党,并由徽宗亲自书写姓名,刻于石上,竖于端礼门外,称之“元祐党人碑”。不许党人子孙留在京师,不许参加科考,而且碑上列名的人一律永不录用。
十六、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谢良佐及其家人随家族南迁,在颠沛流离中,最终在台州去世。《浙江通志》卷二十七:“《仙居县志》:宋赵必升以浙漕引年而归,请于朝,为上蔡书院。初,上蔡谢良佐卒于台,台守黄㽦建院以祀,必升倣其例,亦称上蔡焉。”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