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泌阳县五峰山汝河源头
风云楚天象河关青山悠悠汝河源
——探访泌阳县五峰山汝河源头
记者 许伟
从高空俯瞰,泌阳县境内白云山、五峰山一线,群山连绵,峰峦叠嶂,峡谷纵横,山间清泉汇聚成溪,大小水库在浅山丘陵之间星罗棋布。群山之间,汝河犹如一条银丝带,串联起一条条小溪和水库,在悠悠青山间勾勒出一幅幅壮美画卷。
生态屏障 汝河安澜润天中
五峰山属于桐柏山余脉,是泌阳县的第二高峰,海拔871.7米。该山因其独特的地貌和5个主要山峰而得名,这5个山峰分别是三寨、二寨、大寨、王坟顶、尽头山。五峰山不仅具有重要的自然景观价值,而且在历史上也具有战略意义,因为它与西边伏牛山余脉的关山一起形成了重要的关口——象河关、方城塞,这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九大关塞之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汝河源头活水,就出自五峰山“五峰”之一的大寨山北麓。《河南河湖大典》明确记载:汝河古称“汝水”“瀙水”“溱河”,发源于泌阳县象河乡大寨山北麓,其源头由山间数以百计的山泉溪流汇聚而成,于新蔡县顿岗乡班台村汇入洪河。千百年来,蜿蜒东流的汝河勾勒天中大地乡村版图,滋养沿河两岸草木生灵,成为天中儿女挥之不去的血脉乡愁。
五峰山象河上的霍庄水库。
作为淮河的第三大支流,汝河是淮河洪水主要来源河和淮北骨干排水河道,西接长江流域唐白河,东北临淮河流域沙颍河和洪河,南面淮河流域呈葫芦状分布。
历史上淮河水旱灾害频发,常常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曾被称为“最难治理的河流”,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汝河作为淮河的骨干排水河道,是我市的重要生态屏障,汝河安澜事关河南治淮大局。
五峰山象河谷景色。
水文资料显示,汝河流域降雨在时空上分布极为不均,由南向北逐渐减少,流域平均年降水量921毫米,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多年平均蒸发量约为960毫米。深藏在天中人记忆深处的“75·8”特大暴雨中心就在汝河流域上游板桥水库附近的山丘区,暴雨中心6小时最大降水量达830毫米,达世界最大纪录,24小时最大降水量达1060毫米,超过本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汝河之于驻马店,有多重要?
有这样一组数据:汝河干流全长222.45公里,流域面积7376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9%,覆盖全市8个县区30个乡镇,流域内总人口125.47万人,耕地面积110870公顷。汝河支流有41条,其中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24条,流域面积30至5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7条。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坚决贯彻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指示,掀起一次次治汝兴淮的高潮。
1950年,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全省百万大军投入治淮建设,陆续修建了石漫滩、板桥、白龟山水库等一大批治淮骨干工程,兴建了泥河洼、老王坡等一批大型蓄滞洪工程。
1991年,国务院确定19项治淮骨干工程,我市抢抓机遇,复建了被“75·8”大水冲毁的板桥水库,加高加固了淮干堤防,初步治理了洪汝河等支流。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兴水重要论述,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开启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的新时代治淮新篇章。
汝河流域内建有板桥、薄山、宿鸭湖3座大型水库,总控制面积5846平方公里,总库容29.33亿立方米;中型水库5座,分别为老河水库、下宋水库、火石山水库、竹沟水库、霍庄水库,总控制面积186.6平方公里,总库容8307万立方米;还有小型水库114座、大型拦河水闸1座、中型拦河水闸(坝)3座、引调水工程6处、滞洪区1处。
近日,泌阳县象河乡五峰山北麓,霍庄水库一湖碧水在初冬的微风中泛起波澜。记者站在水库堤坝上远眺,远山如黛,一座座山村覆盖在斑斓的秋色里。
霍庄水库坐落在象河乡霍庄村西南,1957年动工兴建,1961年2月建成。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0.5平方公里,总库容1049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60万立方米。霍庄水库南距象河街1500米,水库南岸现有古台村,并有擂鼓台、点将台,水库北2000米处就是千古名山——关山。它处于象河关古关口的旁边,是形成关口的天险,故称为关山。
耕耘汝河畔。
“象河在历史上是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象河关是楚国重要的军事关口。”泌阳县河长办工作人员苗东升介绍,霍庄水库自建成运用以来,保护着焦桐高速、周南高速、333省道、234省道的安危,同时也保障着象河、春水两个乡镇及两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洪位置十分重要。
“除了眼前的霍庄水库,在汝河上游段,还有火石山水库和板桥水库。”苗东升说,汝河上游河槽开阔,自驿城区诸市镇以下,汝河干流长约132公里。
“汝河发源于驻马店,孕育天中草木生灵,滋养大地山川风物,是我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可以说是我们的母亲河。汝河安澜事关全市大局。”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汝水奔流 历尽天华成此景
青山悠悠,汝水汤汤。作为天中人民的母亲河,汝河流淌千年,经历过数次变迁,勾勒并重塑着沿河乡村版图。
汝水是历史上对汝河的书面称谓。《水经注》曰:“汝水出梁县勉乡西天息山(嵩县车村镇纸坊村东沙沟)。”沙颍河流域的北汝河与洪河流域的汝河,曾是一条河,《清史稿》称北汝河为汝水正源。随着历史气候寒温变化,汝河经过多次较大变迁。
上古时期,伊洛河流域的伊河属汝河流域,为汝河上游,洛阳市龙门以南,汝阳县紫罗山以西由于自然地形所致,形成“汝海”,大禹治水“辟伊阙”“决汝渎”,汝海消失,伊河汇入洛河成为黄河的二级支流。汝水下游沿“阜阳凹槽”,即今天汾泉河的位置流入“淮极”。《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汝水“入淮极西北”。大禹决开“长淮三关”后,“淮极”不复存在,汝水下游在阜阳市南流,在正阳关(沫河口)入淮。
汝水下游的流向一直持续到西汉。西汉初年在汝水南岸的阜阳置汝阴郡、汝阳县,在汝水北岸的商水县置汝阳县,《水经注》称汾泉河为汝水支津与死汝。
汝水改道南流的时间,历史无确切年代记载,一般认为在西汉时期自定陵南流。《汉书·地理志》定陵条目记载:汝水“东南至新蔡入淮,过郡,行千三百四十里”。汝水在定陵郡(治所今北舞渡)的歧额城(北魏时期南颍川郡治所,今胡城集)“侧背双流”,汝水主流经汝南郡(治所今汝南县)东南流,在洪河口入淮。汝水支流仍走汝水故道,《水经注》称为濆水,或大溵(稳)水。
公元225年,魏文帝曹丕伐吴开“讨俘渠”,汝水支流在漯河市区被截断,向北分流,即今天沙河北流位置。
元、明两代,汝水又经历3次较大变迁,地方志与《清史稿》中均有记载。
第一次变迁。元代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一说1290年,蔡州(今汝南县)大水,有司在漯河市区截断南流汝水,汝水沿原“讨俘渠”北流汇入颍河,即沙河河流现状。此时水分为南北两支,北支称北汝河,后成为沙河的支流。南支由潕水(今干江河)替代,史称西汝。
第二次变迁。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9年),因下游洪水泛滥成灾,潕水上源干江河于舞阳卸甲店处被阻断,向北凿渠6公里引干江河水入澧河。南支遂以西平以上诸山为水源。
第三次变迁。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大水,西平县五沟营至上蔡朱里桥一段河道淤塞,汝水从五沟营东出,直接流入古漳水(今五沟营以下洪河)。汝水遂以原古溆水(造县沙河)、濯河(今石羊河)为源头,史称南汝(河)。南汝(河)至新蔡南与洪河汇流。新蔡以下河段仍称汝水。民国时,正式将新蔡以下的汝水改称洪河。至此,汝水成为洪河的支流,汝水改称汝河。汝河支流北柳堰河,发源于遂平县槐树乡霍庄村,于汝南县古塔街道办熊湾村汇入汝河,朱里桥至熊湾的汝河故道被当地群众习惯称为北汝河。
青山不老,护佑着天中大地沃野良畴物华天宝。汝河汤汤,如同大地母亲生生不息的血脉,成为深深根植在天中人心中的精神图腾。
雄关漫道 大河奔流千古事
象河地处平顶山舞钢、南阳方城和驻马店泌阳县“三市三县”的交界处。汝河在此东北流向,中经霍庄水库,又经象河乡南,折向东南,至春水镇东南,右汇桃花河。
象河乡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抗战时期,爱国将领冯玉祥曾在此视察国防,并在象河回族小学发表演讲;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曾在此驻军。象河关在历史上也颇具盛名,最早可推至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因这里是缯国之封地,故得名缯关。不过在当时,缯关只是一般的屯兵守卫之地,不为天下所重。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虎踞荆襄的楚国为抵御中原诸国的入侵,在其北部边境修筑了一条绵延千里的军事防线。襄河关作为楚长城的重要节点,扼守着南阳盆地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此地当时还修建了一条堪称当时中国最早也是最长的国道——夏路。战事纷繁,版图更变,象河关的军事和经济价值急骤上升,最终成了盛名天下的雄关之一。
所谓夏路,是指春秋时修建的一条高规格的国道。史料记载,夏路西起于宛(今河南南阳),北通东周京都洛阳及当时的郑、魏、宋国都,东通吴国邗城(今江苏扬州)。《周礼·考工记》载,夏路“野涂五轨”,即合现在的7.96米,可见其规格之高。在1957年安徽寿县出土的“鄂君启节”铭文中明确记载着此路的走向:“自鄂往,庚阳丘、庚方城、庚象河、庚逼焚、庚繁阳、庚下蔡、庚居巢、庚郢……”“庚”即经过的意思,地处南北交界、汉淮分流之处。
象河关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还伴随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化传说。随着历史的变迁,象河关历经了缯关、泻关、白马关等多个称谓。传说在春秋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曾在此驻守。因他常骑白马巡视关隘,故当地百姓又称象河关为“白马关”。唐朝末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曾屯兵在此,因在南河俘获大象,被视为祥瑞之兆,便将泻关改名为象河关,唐人有《获象记》曾专门记载此事。
治理中的五峰山山洪河道。
象河关遗址位于今天的象河乡政府东北2.5公里处的两座山之间,遗址残高1米至2米,东西长约3000米,南北宽约4500米。西北之山名曰关山,山顶上不仅存有过去屯兵时插旗用的石槽,半山腰关山禅寺旁的一块石壁上还保存着21尊隋代的摩崖石刻。与关山对峙的是东南方向的五峰山。
据熟悉情况的当地人介绍,关山是从西北逶迤而至的伏牛山余脉,五峰山则是桐柏山的余脉,两山中间就形成了这个宽五六公里的山坳,楚国便在此山坳横向垒起一道长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楚长城,也叫楚方城。它西起陕西,过湖北、入河南,经河南境内的邓州市、镇平、内乡、南召、鲁山、舞阳、叶县,最终抵泌阳象河。可惜的是,经过2000多年的风蚀和人为破坏,许多地方已被夷为平地,幸好还有4座烽火台尚存,让人依稀能感受到当年天下雄关的威严。
2002年秋,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萧鲁阳教授一行数人特意到象河关考察。他们徒步考察了象河关楚方城遗址夯土层,又到山上对石城寨和象河故城进行了仔细研究,结果令人振奋。他们不仅寻找到了关衙遗址,还发掘出土了战国时期的拱形砖、彩釉砖、铁器、陶器残片等。象河乡最长的楚土筑长城与安阳曹操墓等一起,被列为2010年河南省五大考古发现。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见证风云变幻的象河古关寨湮没在岁月的深处。时光进入新时代,凭借独特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以及交通优势,泌阳县以生态赋能,依托五峰山、角子山和笔架山等主要山体,开启了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新赛道。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变迁,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的象河关早已失去当年雄关漫道的威严,只有相伴而生的汝水还在静静流淌,日夜不息,续写着天中儿女新的传奇。
责任编辑: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