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食
文/谭文峰
说到吃,自然会想起家乡西平的美食。“民以食为天”,吃是天大的事。
应该是西平民风淳朴之故,西平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不断探索、发现、创新,做出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美食。
西平有种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叫懒豆腐。制作简单,食材充裕,营养丰富,味美可口,被戏称“懒人做法”。黄豆研磨出渣汁后直接入锅,加上应时新鲜的萝卜缨和白菜帮之类煮沸,加卤水至清浆后捞出,佐以食盐、香油调拌就成了爽口的美食。我的童年岁月,乡村条件清苦,“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这是当时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能吃上懒豆腐算是相当不错了。“懒豆炒三遍,拿肉都不换。”此评价绝不夸张。
西平有咸豆腐脑。与懒豆腐的做法近似,但又提升了档次。锅中加入黄豆和过滤的豆汁煮至微微发黄后加适量食醋或卤水,待豆脑成形,放入泡发好的干菜、粉条,最后倒入腌好的葱花等调料,即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黄豆耐嚼,豆脑软糯,葱花出味,黑菜筋道,吃起来尤为舒爽。当下遍布不少城市的“西平咸豆腐脑”店铺,足见大众对这一美食的认可。近些年又改进了不少,有芹菜末、辣椒、麻酱、花生碎等辅料备用,以适应不同口味之需。
西平人崇尚节俭。做豆腐脑时滤出的豆渣,加入萝卜丝,上锅蒸制,又是一道健康营养的美食。
还有一种西平独具特色的标志性食品叫烙馍,鏊子烙之,形圆、质薄、色白,宛若玉盘。曾有人调侃:“西平烙馍薄,一风吹过漯河,撵吧撵不上,不撵吧没吃过。”话里虽有诸多含义,但首肯西平烙馍的制作技艺。以前的农村,生活都不富裕,平时舍不得吃的烙馍往往用来招待客人,甚或杀小鸡烙油馍,盛情款待,生怕招待不周,可见西平人的厚道实诚。烙馍有多种吃法:泡着吃,软和;擦油馍,焦香;还可以卷豆渣、卷青菜、卷大葱。外筋道,里松软,细嚼慢咽,自然增加了面部肌肉的蠕动频率,既治饿,又美容,此美食不仅体现了西平人的饮食技巧,更有西平人世代赓续的善良博爱与饮食智慧。
有一种形似烙馍的美食叫焦馍,大小、薄厚与烙馍相近,不同处在于掺以芝麻或擀碎的鸡内金。嚼起来咔嘣作响,品起来满口脆香,颇具健胃消食之效。
还有一种大众青睐的美食叫菜馍,特点是用料新鲜,筋道软和。将两张烙馍之间均匀摊上调好的苋菜、韭菜、鸡蛋等馅料,边沿匀力压实烙制,味之鲜美,完全能与大饭店的美食比肩。
还有沫糊。炒熟的黄豆粗磨成碎瓣,加入青菜和泡好的干菜及红薯粉条等喜欢的食材入锅,再配以多种调料,营养、安全、可口,让人吃了上瘾。如今,沫糊、豆腐脑、粉浆等出自农家的美食悄然融入了城市,给喜欢农家饭食的城里人提供了享用的便利。西平城就有家专卖西平美食的鲁豫饭店,店里种类全,味道美,服务优。在那里既能吃出家乡的味道,更能勾起童年的记忆。
西平凉粉也相当地道。每到麦收时节,乡下往往要提前唱上几天大戏,此时,凉粉就有了施展的平台。红薯粉、豌豆粉等不同粉面制作出来的棕色、黄色、乳白色的各色凉粉晶莹剔透,分外诱人。凉粉师傅刀功娴熟,从大块凉粉上切一片置于掌上,刷刷切成均匀条状放入碗中,晃晃悠悠,看上去让人心动。再浇上蒜汁、麻酱,瞬间为凉粉注入了灵魂,看着舒服,吃着清爽。不仅如此,还可将凉粉切块加葱、姜上锅炒制,软中带焦,满口流香,又是一重境界。
西平热豆腐也甚是有名。纯正的黄豆制作出的软嫩豆腐,佐之以辣椒、香椿等料汁,一块入口满嘴溢香,让人食欲大振。如果说蒜汁、麻酱是凉粉的魂,那辣椒、香椿无疑是热豆腐的魂了。
西平粉浆面条,也是让人叫好。红薯粉浆味道微酸,豌豆粉浆味道适中,各有千秋。以前农家午饭,做的粉浆面条通常够吃两顿。晚饭时喝着午间剩下的变凉或稍有余温的粉浆面条,配着剥好的新蒜,呼噜声、咔吱声交织,味美爽口,方便快捷,营养丰富,真的是痛快。
西平还有闻名遐迩的罐饺,店铺多在县城,据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姓吕的店家最为正宗。特制的大罐中飘着红的辣椒、黄的葱花、绿的芫荽,热气氤氲,色、香、味俱佳的诱人汤汁里,久泡不破如元宝状的水饺,和那黄澄澄、脆生生的丸子相得益彰,有着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诱惑力。嚼一口香喷喷的水饺、丸子,嘬一口热辣辣的汤汁,顿觉酣畅淋漓,额头沁汗,难得的舒爽。
西平的炸油馍声名远播,色泽金黄,软酥兼具。早年一到麦罢,走亲访友都是提上一大篮子油馍当礼物,实惠体面。过去听说出山街的油馍好,如今谭店街也异军突起。热闹的谭店南北大街上,好几家炸油馍的摊位店铺生意兴隆,引来很多慕名而至的食客。
西平的馓子特别好吃。品过多地的多种馓子,平心而论,唯西平的馓子色、香、味、形最佳。每到西平,常去有名的南街陈家馓子店买上一些。店里的馓子用料考究,做工精细。观之线条规整,品之酥脆焦香。观师傅做馓子的过程,令人叹为观止。只见师傅神情专注,动作娴熟,油盆中醒好的大盘如筷子般粗细的面丝在师傅手中熟练地盘绕,再轻轻一撑,入油锅炸至金黄后捞出控油,让人垂涎。馓子可干吃,还可加葱、姜、辣椒、醋用沸水沏着吃,看起来美、闻起来香、吃起来爽。这舌尖上的味道,实在是妙不可言。
西平还有好多美食,难以细数。那些根植乡间、历史悠久,看似普通而极不普通的美食,恰恰具备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是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其给予人们的不仅有视觉的美、味觉的美,还有健康的美、生活的美。也正因此,成就了嫘祖故里西平“长寿之乡”之美誉。
在大众尤为重视食品安全、关注养生、享受生活的当下,要品味放心可口的美食,去西平就好。
责任编辑: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