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天中

探访淮河正阳段45公里干流

2024-11-12 09:53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徐明霞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2016年5月,正阳县《关于全面禁止淮河辖区内采砂的通知》下发,正阳县境内45公里淮河河砂全面实行禁采禁卖。与此同时,正阳县淮河生态中心工作人员每天对45公里淮河进行河砂监管巡查,从未间断。

“北国江南”鱼米香 悠悠淮水焕新生

——探访淮河正阳段45公里干流

  

航拍淮河正阳大林段  张程皓/摄

  

正阳县陡沟镇境内的淮河湿地风光   许伟/摄

  

淮河大林段滩涂上的光伏产业  张程皓/摄

记者 许伟

“淮水东南阔,无风渡亦难”“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千百年来,悠悠淮水,千里逶迤,滋养沿岸草木生灵,成为文人墨客心中的诗意乡愁和文化图腾。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淮河,一条流淌千年的文化之河、生命之河,然而也是容易泛滥的灾难之河,正所谓利在水上、害在水上、富在水上、穷在水上。作为“最难治理的河流”,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历经一代代淮河儿女的接续奋斗和保护治理,如今她正在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新态势。历史进入新时代,随着淮河生态经济带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强劲驱动,淮河更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助力沿岸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水道”、幸福之河、生态之河。

文化淮河 跨越千年从未断流

淮河,静静流淌在长江、黄河之间,与秦岭一起,构成了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就水文气象分界而言,淮河与纬线接近于平行,淮河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淮河是年均降雨量800毫米分界线,其南降雨量明显大于800毫米,其北则多小于800毫米。

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山东5省,流域内人口密集、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以及中原经济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春秋·说题辞》云:“淮者,均其势也。”均,均匀,使相等;势,即形势。古人对淮河的定义与远见更是跨越了近两千年时间,关于淮河的精彩判断和结论,在江、河、淮、济“四渎”之中独一无二。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北麓,在信阳市平桥区王岗乡花牛湾村和高粱店乡交界的大坡岭东北麓流入信阳境,经“千里淮河第一站”大坡岭水文站(设立于1952年9月)后,曲折向东,过平昌关、出山店后穿过京广铁路桥,到达“千里淮河第一关”长台关。在成就了信阳八景之一的“长台古渡”人文自然景观后,淮河曲折向东北流去,约22公里,经确山县双河镇流入正阳县境内,折向东南而行。注入了胡沟河、田白河等支流后,淮河更具气势,成为正阳县与信阳市的天然界河。

10月30日,晴空万里,淮河沿岸枫叶如丹,正是一年秋好处。跟随市县河长办工作人员的脚步,“三河两岸行”采访组走访淮河正阳段。

“淮河干流在正阳县境内长45公里,流域面积1903平方公里。淮河水系控制正阳南部和中部的13个乡镇,占全县总面积的64%,主要支流有吕河、清水河、田白河、陡沟河、祝大堰、涂店堰、肖店河、潘店河、大林河等。”正阳县河长办工作人员江斌介绍,正阳县沿淮河有陡沟、皮店、大林3个乡镇,辖区内有44个行政村,总人口13.1万,可耕地面积36.85万亩,多以种植水稻为主。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淮河北岸的大林镇江湾村,在这里,正阳县与信阳市平桥区、罗山县、息县隔河相望,地处三县交界,有‘鸡鸣闻三县’之说。”正阳县大林镇镇长皮运红介绍,“大林镇是江国故里,也是江姓的发祥地,有3000多年悠久历史积淀,每年都吸引众多海内外的江氏宗亲来此寻根祭祖。江国古城遗址内,曾出土商、周时代陶器残片。”

河流是大地的血脉,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最具乡愁特征的文化符号。淮河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淮河流域也是中国南北文化转换、交流、融合的核心地带,在养育一方百姓的同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史料记载,西周时期,淮水泛滥成灾,伯益治水,受封江国。江姓源于嬴姓,江氏是大禹的贤臣颛顼帝之玄孙伯益之后。公元前623年楚国灭江国,国人外迁,流落各地,以国为姓,始有江姓。千年流淌的淮河水不仅浇灌着古江国这片沃土,也孕育了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江氏族人。千百年来,先民们在江国故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现已发现王家冢、晾马台、老母洼、凤凰台等古文化遗址,境内有江国城、安城、临淮城、建安城、岳城等古城遗址。

大林镇江湾村绝大多数人姓江,摆渡过淮曾是江湾村人祖辈相传的技能。据了解,在清代,江湾村已经建有江氏宗祠,祠堂门前立有“江氏始祖纪念碑”。后来历经岁月变迁,石碑无处可寻。2009年7月,江湾村整体搬迁时,这块石碑在村庄地下被发掘出来。现在,到大林镇江国遗址焚一炷香,到江湾村摸一摸石碑、掬一捧故土,成为不少海内外江姓族人寻根祭祖的“必修课”。

“我们将持续弘扬江国文化,讲好新时代的江国故事。”皮运红说。

生态淮河 “北国江南”鱼肥米香

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流经正阳的45公里淮河干流缓缓流淌,沿淮生态保护林秋色尽染,五彩斑斓。岸边的芦苇尚未变白,秋风掠过,芦花沙沙作响。河水清清,不时有成群的鱼儿游过。远处宽广的水面上,时而有白鹤与野鸭映入眼帘,不少游客驱车来此感受“北国江南”的诗和远方。

淮河岸边是家乡,淮河今日之美来之不易。时间回溯到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日趋深入带来了城镇化和各项建设的繁荣,正阳县境内45公里淮河河道的优质河砂成了“香饽饽”。“那些年,淮河沿线河道内机声隆隆,河里日夜不息的采砂船只穿梭如织,沿岸拉砂车辆络绎不绝。”江斌介绍,过度开采造成部分河段河砂资源匮乏、水体遭到污染、堤岸坍塌等问题。

碧水不再、乡愁难觅,是淮河曾经历的伤痛。

河砂过度开采所引起的道路严重损坏、河水污染、堤岸坍塌等问题,引起群众强烈不满。让广大群众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环境,就是最好最大的民生。正阳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治理修复淮河生态。2016年5月,正阳县《关于全面禁止淮河辖区内采砂的通知》下发,正阳县境内45公里淮河河砂全面实行禁采禁卖。决策并不轻松,禁采过程中的艰辛更是无以言表。由于淮河是两市的界河,当北岸的正阳县河砂工作人员奔走疾呼、宣传禁采工作时,有些偷采船只在南北两岸间玩起了“躲猫猫”。在如此尴尬的处境中,正阳县河砂中心工作人员不得不想出一些“招数”:挖断采砂点道路或在砂场路口架设隔离护栏,车辆不能往来砂场交易;拆卸涉砂器械主要零件,使机器不能运作;实行吊船上岸,对不执行者的设备强行拆卸驱离。

2018年春,淮河沿岸“河砂滥采、淮河遭到损坏”的情况被中央媒体报道,引起各界关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阳县委、县政府更是坚定了全面禁采的决心,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加快生态保护和修复。在2018年5月25日至31日拆卸清除淮河河道船只行动中,正阳县委书记、县长分别任政委和指挥长,深入河岸指导河道清理工作。该县河砂中心在县水利、公安等部门配合下,从信阳、驻马店及湖北等地租借来大型吊车和氧焊切割机,每天安排清理人员200余人。工作人员白天就餐在河滩、船头;夜晚河道灯火通明,工作人员忙着装卸器械、下水吊船。经过7天的昼夜奋战,该县45公里淮河河道无一艘采砂船只、无一涉砂器械。此时,淮河南岸也全面实行了禁采,45公里淮河一周内成为一片净土。

修复生态却是久久为功!正阳县林业部门和沿淮各镇牵头,由镇、村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根据土质栽植了楸树、白蜡、梧桐、泡桐、女贞、丝棉木、紫玉兰等。目前,该县淮河沿岸生态林带植树面积15000亩,沿淮各镇还在淮河沿岸湿地撒种草籽2000多亩。与此同时,正阳县淮河生态中心工作人员每天对45公里淮河进行河砂监管巡查,从未间断。在入淮路口和原采砂点装置监控60个,在原采砂场装置防护栏1800米,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同步实施,每天随时掌握本县境45公里淮河河道动态。近3年来,正阳县45公里淮河无一涉砂器械,未发生一起非法采砂事件。

伴随着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启动,一批惠民富民、美化环境、修复淮河生态的政策项目陆续实施。淮河河砂禁采力度不减、河道生态修复重点不变,正阳县要求有关部门和沿淮各镇投入精力、财力和物力,严格落实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污染防治,把淮河生态治理保护工作抓实抓好,让淮河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淮河生态美,乡村更宜居。如今,这里不但有北国江南“鱼肥米香”的富饶,更有生态水利大美水乡带来的“诗和远方”。

幸福淮河 加力赋能跨越发展

秋风拂过宽广的河面,带来阵阵秋凉,秋日阳光下,淮河泛起粼粼波光。

迎着河面吹来的清风,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江南向记者介绍了江湾村基本村情、产业发展,以及作为村级河长在淮河生态治理保护方面的努力。言谈中,作为淮河生态治理保护的亲历者和受益者,江南带着几分亲切和自豪。这亲切源自生于斯长于斯的淮河儿女对母亲河的依恋和热爱,自豪则在于见证了淮河由坏变好、由乱到治的全过程。

“江湾地处淮河北岸,河床宽阔,沙滩面积大,水质清澈,是游客体验淮河生态美景和历史文化的绝佳之选。”江南说,“这几年来江湾游玩的游客很多,其中不乏周口、漯河等地的游客。”

奔流不息的淮河水,不仅滋养了天中大地生机盎然的沃土,也让淮北水乡“江国故里”厚重的历史文化跨越千年而不断流。秋风拂过,带着淮河水清甜的气息,一行人边听边看,边走边记。

生态是发展最亮丽的底色。近年来,大林镇依托淮河生态特色资源禀赋,积极培优水稻种植、稻虾共养等第一产业,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3万亩,建成了易明强种植养殖合作社、聚源种植养殖合作社为代表的500亩以上的稻虾共养示范基地4个,稻虾共养面积近6000亩。努力做强稻米加工第二产业。大林镇现有稻米加工企业1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稻米加工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采取订单种植、订单收购、标准化生产加工、多渠道化销售的产业链运作模式,推动稻米产业跑出“加速度”。

2023年,大林镇生产总值达2.3亿元。凭借着淮河生态特色资源禀赋和秀美田园风光,大林镇赢得了“北国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

千里秀美的淮河一脉相连,蕴藏着数不尽的宝贵资源,也孕育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责任编辑: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