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天中

走进长寿之乡 打开长寿锦囊 记者带你聆听百岁老人的故事之陈秀英:秀外慧中英姿女 华夏文明一脉承

2024-08-29 09:05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姚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驻马店网讯(记者 许静)桑林叶青青,嫘祖耕西陵。缫丝衣蔽体,泽惠众苍生。

蚕吃青青桑叶,吐出白白银丝。相传,一位勤劳智慧的西平女子发现了这个奇妙的现象,于是她养蚕抽丝,恩泽后人。她,就是我们先祖女性中的杰出代表——嫘祖!嫘祖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正妃,她发明了植桑养蚕和缫丝制衣,使人们告别了赤身裸体的荒蛮时代,并与黄帝一起开创了中华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被誉为“人文女祖”。《史记*黄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近年来,嫘祖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推进“文旅名县”建设,扛起保护传承嫘祖文化的历史责任,依托嫘祖镇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田园风光优势,着力把文旅产业培育成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深入学习贯彻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把发展乡村文旅产业与保护传承嫘祖文化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结合起来,重点打造推出了嫘祖文化、花乡嫘祖、农牧观光等品牌,着力把该镇打造成文明探源旅游胜地、农耕文化游体验地、康养休闲游目的地。

西陵女子多奇卉,华夏文明一脉承。作为嫘祖的后裔,在西平县嫘祖镇后陈庄村,有一位叫陈秀英的女子,1921年7月16日出生,22岁嫁入李寨村委张老庄,如今已经103岁了!冥冥中,陈秀英仿佛深得嫘祖真传,幼时起,便植桑、养蚕、纺棉、织布、制衣,样样在行,一双巧手让家人和邻居穿上了美丽的衣裳。

8月2日,在老人家的女婿王献军的带领下,记者和县妇联主席刘琼、团县委书记杨庚泽一行去拜访陈秀英老人。一见到她,记者就被惊艳到了!尽管已经百岁,可老人家肤白貌美,面若桃花,看上去非常美丽端庄。远看白发如雪,近看发丝如银,闪烁着温柔的光泽,亦在诉说着丰富的人生历程。老人家的精神状态很好,看起来也就80来岁吧!从老人家现在的容颜中依稀可见年轻时令人惊叹的美貌,可谓“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记者不禁想起苏轼的名句——白发戴花君莫笑,岁月从不败美人。

心灵手巧似嫘祖缫丝制衣样样精

陈秀英膝下有一儿一女,目前老人家跟随女儿、女婿一起生活。

老人家不仅美丽端庄,关键是心灵手巧,还非常善良贤惠。记者问她一些女工活儿,几乎没有不会的,着实让人惊叹!

回首往事,老人家思路清晰,她拉住记者的手,向记者讲起那尘封的过往……

“小时候家穷,到了上学的年龄,也没有上学,在大人的引导下,学会了养蚕、纺花、织布。看到纺花织布能换成钱补贴家用,心里也很高兴。当教师的父亲也没有再责怪自己。记得那时,自己一纺花就是半夜,一织布就是一宿,勤劳是从小养成的,那时也是没办法。”老人家娓娓道来,记者洗耳聆听。

老人家心灵手巧到啥程度?说出来您可能不太相信,从纺棉到织布、从打浆到锤布,经过“千锤百炼”,才做成了制衣的布料,然后自己绞布、自己剪裁、自己缝制,一条龙一气呵成。还有,想穿啥颜色的?老人家还会染布!

“我们兄妹四个,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我做的,特别是过年,必须保证一个人一身新衣服,要不过年走亲戚没新衣服穿被人家笑话。嫁到婆家后,我还继续做衣服,前些年我还在盘扣子、盘图案、扎花、左邻右舍都常来向我请教。”老人家说这话时面带自豪。她的故事分明在告诉我们:年龄只是个数字,并不代表你的生活就此躺平,只要热爱生活,平淡的日子里也将充满无限美好的可能。

“坐那一天能做一条裤子,我也会做中式的对襟服装,不过,那个需要一天半,工序稍微复杂了点儿。”老人家说。

从前看过一篇报道,说一条裤子精工细作需要几十剪,可在嫘祖故里西平县嫘祖镇,真的有这么一位心灵手巧的女子,她剪一条裤子可以在几分钟之内轻松完成。而且她有着嫘祖一样的美貌,有着嫘祖一样的心灵,有着嫘祖一样的情怀,这分明就是嫘祖再世呀!

知书达理似嫘祖 书香氤氲传家风

老人的老伴于2015年3月去世,提起老伴儿,老人家面带思念,眼中闪烁着莹莹的泪光。记者问爷爷年轻时帅不帅?老人家幸福地笑了:“长得好看,心眼也好,我比他大两岁,一点都没嫌弃我,倒是被他疼爱了一辈子!”

问及爷爷的职业,陈秀英说,老伴儿叫张国勋,从前在嫘祖镇吕店教书,女婿王献军,现在在嫘祖镇中心校教书,女儿张连娥,也在嫘祖镇教过书,外孙女王静思,在嫘祖镇邵庄小学教书,加上自己的父亲也是教书先生,可以说是教书世家,书香门第。

书香濡养后人,书香浸润家风。“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尊老爱幼,母慈子孝的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融入中国人的血液,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家风的力量,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也影响着陈秀英一家人。

采访中,老人家的重外孙高翼展不时跳在沙发中给太姥姥捏捏背、捶捶肩,还问太姥姥渴不渴,饿不饿,画面十分温馨。

陈秀英老人告诉记者,老伴儿张国勋乐善好施,喜欢仗义助人。那时候,老伴儿在嫘祖镇教书。周围亲戚朋友遇到难事都爱去学校找他。一次,一个叫国祥的邻居去了学校,见到张国勋欲言又止,张国勋知道了他的来意,二话不说找同事借了钱给他:“兄弟,啥也别说了,有困难随时来找我。”

每年进入腊月,张国勋就开始忙碌起来。忙碌什么?采购笔墨纸砚。这是张国勋多年的习惯,每逢新春佳节,邻居就纷纷向张国勋讨要他手写的对联,对此,张国勋从不推辞,气定神闲,袖子一撸,刷刷刷,一幅幅字迹遒劲的对联应运而生。写对联时,陈秀英要在一边帮忙铺平纸张,伺候笔墨,两口子就这样,一直能写到腊月二十八。

“你那个爷爷很有才华,人也善良,若不是十年前得了肝硬化,他还活着多好。”老人家娓娓道来,话语中蕴藏着无限的深情。

“写对联要钱不?”记者问。

“要个啥,都是乡里乡亲的,你爷爷连根烟都没抽过人家的,人家让写是看起咱啦!”陈秀英老人说。

老伴年轻时去武汉读书,回乡后当了一名教师。由于老伴多年忙于工作,所以,所有的家务都落在陈秀英一人身上。

“58年打大坝,在潭山水库,用筐子抬泥巴把两个肩膀都磨破了,然后换个好的地方继续抬,后来肩膀上就没有好肉了,还有打井……想想原来的苦日子,真没想到能活到现在,还能活到百岁。”忆起从前,老人的眼睛里泪光闪闪。

人美心善似嫘祖 世间大爱人动容

在老人的女儿家里,记者发现了老人70年前的照片。照片中,陈秀英貌美如花,穿着自己做的小褂,衣领上自己绣的花灿若云霞。清丽脱俗的容颜,温润高雅的气质,真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颜值放在现在也要秒杀多少明星,这真是和嫘祖有着同样的美貌啊!

“奶奶,您知道您年轻时多漂亮吗?可能是像您的祖上嫘祖吧!”记者由衷称赞。

“不漂亮,不漂亮!”老人家含笑羞涩低头。

记者又看到了陈秀英兄妹四个的照片。王献军介绍说,岳母家里有长寿基因,陈秀英的大哥陈景顺,于2023年春节前去世,一百岁时还能打大铜器,享年103岁。陈秀英的弟弟陈景宇,93岁高龄,身体健康,现在还能在自家菜园种菜。陈秀英的妹妹陈英兰,89岁了,仍能做家务,身体很好,和姐姐陈秀英每隔几天通一个电话,两位老人一聊就是半个小时。

“俺娘真是命大,2023年春节前,俺娘已经101岁高龄,患急性心梗,我们都觉得那次可能难熬过去,没想到在博雅医院抢救治疗二十多天后,老娘居然脱离了生命危险。”王献军告诉记者。

“你们咋才兄妹两个?那时候基本都是四五个!”记者有点多嘴,对啥疑惑都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

老人的女儿只是微笑,老人的女婿把记者拉在一边悄悄告诉记者,不知道什么原因,老人家一生不曾生育,从小就抱养了一双儿女,老人把他们视如己出,疼爱有加,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并非亲生。直到结婚以后有亲戚开玩笑说,你妈把你们抱回来时养你们如何艰辛艰难,女儿和儿子才如梦初醒。明白了身世的他们,更加深深理解了家的温暖和母爱的力量。

听着老人女婿的讲述,听着他一口一个“俺娘”地叫着,记者的眼睛渐渐朦胧起来。老人为一双儿女付出了一生,他们也照顾了老人一世,这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更让人动容。

血缘确实是一种天然的联系,但亲情的广度绝不仅限于此。这种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更显珍贵。因为,它不需要任何生物学的束缚,完全建立在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之上。就如嫘祖爱世人,世人敬嫘祖。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且然,况于人乎!”王献军说,为照顾老人,妻子关闭了正在经营中红红火火的饭店;为照顾老人,他给女儿交代家里做饭要根据姥姥的胃口去做;为了让老人营养全面,给老人的饮食注意荤素搭配,就连家里的水果也都是给老人煮着吃,用老人的话说,闺女女婿、儿子和儿媳妇都很孝顺,家里的小孩儿也都是围着我转,你说,我不长寿谁长寿?

这,不正是嫘祖大爱情怀的赓续和弘扬吗?

嫘祖庙里寻根源嫘祖美德永传承

带着一份好奇,带着对嫘祖的敬意,8月16日,记者和老人的女婿王献军、女儿以及嫘祖镇副镇长朱超凡一起前往嫘祖镇嫘祖庙,希望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途中,放眼田野,玉米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淡黄或紫红的玉米须在夏风中摇曳,玉米棒也日益饱满。作为中原粮仓腹地,西平县委、县政府积极应对洪涝带来的不利因素,抽调农业专家、调配农机物资,为秋季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朱超凡告诉记者,从2015年起,嫘祖镇着手在各村道路旁种植时令花草,在反复尝试探索中逐步明确“一村一花一果一特色,一街一塘一园一道景”的乡村美化目标。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各村根据地理位置和道路条件,因村制宜、因季制宜,适地适植、适季适种,目前,全镇各村种植各类时令花草达10余种,逐步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的乡村图景。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阵地,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造文化长廊,展现“人有书香、家有果香、村有贤香、镇有花香、业有情香”的一窗飘五香的乡村美景。

汽车的颠簸中,老人家像孩子一样满脸喜悦:“好久没回老家了,从前是一星期回去一次,现在年龄大了,闺女不让我回去。”老人一边欣赏着车窗外的庄稼和花花草草,一边对记者说。望着神采奕奕的老人,记者仿佛依稀看到老人曾经“灿若夏花”的年华。

“奶奶,您知道嫘祖是谁吗?”记者小心翼翼地问道。

“当然知道,是俺董桥的老妮子,每年的三月初六俺都去祭拜她!”老人家郑重其事地告诉记者,嫘祖是她邻村的,董桥偏西南有个西草河,她每年都是步行途径西草河去嫘祖庙,每年要给自己的祖上烧上三炷香。

“是俺董桥村的老妮子!”记者心里也一直默念着这句话。毋庸置疑,老人家说这话时语气非常坚定。

说话间,已经到了嫘祖庙,老人家在闺女和女婿的搀扶下,在嫘祖庙周围转了转,抬头望着庙堂,老人家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此刻,这位美若嫘祖的西平女子,这位善如嫘祖的百岁老人,仿佛在和母亲进行着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嫘祖虽已远去,却把博爱和善良烙印在后人的骨子里;陈秀英纵然年逾百岁,可在她脸上、在她身上、在她的故事里,依旧散发着嫘祖传承下来的真、善、美的人性光辉。

恍惚间,仿佛嫘祖就在炎黄儿女身边,就在华夏子孙心里。原来,她一直在惠泽着百姓苍生,一直不曾远离故里西平。

嫘祖故里在何处 文化溯源看西平

采访结束后,记者对嫘祖文化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如何确定嫘祖故里“西陵”就是西平?我们不仅要重视历史文献记载,而且要借助现代手段,来确认与“嫘祖文化”有关的每一项发现。

为此,记者不但查阅了大量史料,还走访了许多文化历史学者和西平当地群众。

据史料记载,“西陵”不仅在黄帝的活动地域范围之内,而且就在黄帝故里附近。黄帝故里就在新郑。距今4500年前的炎黄时代,无论从道路交通方面来讲,还是从部落间相互活动的地域范围来看,黄帝所居的轩辕之丘,肯定距嫘祖的“西陵国”不远。

因为“西陵”所指的是一个“古国”或较大的部落,所以,该地所发现的文化遗址,除了它在文化年代上必须与黄帝生活的年代吻合外,通过对该遗址的考古调查或发掘,所获得的资料中蕴藏着人工养蚕、缫丝织绸的信息。

一般情况下,嫘祖发明人工养蚕,当地必然有桑树和野蚕分布。至于说为什么要把“至后世,这里的人民仍有栽桑育蚕、缫丝织绸的传统,有祀奉嫘祖的习俗;或者说该地还有与嫘祖有关的不少传说”作为衡量该地是否是嫘祖故里的一个条件,主要的是考虑到历史的延续性,和文化的传承性,及多种嫘祖故里传说的共同性。

记者走进西平县嫘祖镇董桥村乡村记忆博物馆,墙壁上的一行行文字,记录了董桥村的起源与发展;一幅幅照片,展示了董桥村的历史沿革和村容村貌的变迁。

村党支部书记焦永超说,为盘活用好文物潜在资源,坚定文化自信,以文促旅,推进乡村文化旅游繁荣发展,董桥村把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和创建五星支部有机结合,倡导移风易俗、传承乡村文化、弘扬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目前,村史博物馆内共收集整理60余件实物和100余幅图片,通过图文并茂、实物展示的方式,把董桥村的历史沿革、名人轶事、村规民俗等,都一一展现出来,让后人能够追根溯源、也让群众在浓浓“乡愁”中感悟社会进步,在“记忆”中传承乡土文化,让村里沉睡的资源重新焕发生机,也充分领略了华夏母亲嫘祖之“美”。

2013年,董桥村被河南省命名为省级传统村落;同年,董桥遗址被国务院命名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嫘祖的诞生地真正应该在哪里?记者查找了有关嫘祖故里的一些说法,完全符合考古学家所提出的三个条件的地方,只有河南省西平县,仅此一地,别无他处。记者曾以《西陵之女多神奇 年过百岁能制衣》采访过和嫘祖镇为邻的师灵镇102岁的长寿老人吴志英,和本文中的陈秀英老人一样不但自己会做衣服,还向人们传授植桑、养蚕、缫丝、织锦、做衣的技术,她们身上都有嫘祖的影子,而且都十分美貌。在驻马店市博物馆第一个展厅《启封文明》展区,陈列着在董桥遗址出土的红陶纺轮、石斧等文物10余件,这说明早在远古时期,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纺织制衣技术了。资料显示,西平县在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在全国同行业应该处于领先地位,至宋代,西陵的纺织依然很出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在西平周边地区种植的桑树还随处可见,缫丝技术仍然还有保存。这是从西平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迸发出来的历史信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西平县服装业的历史演变轨迹,并且越来越清晰。

截至目前,西平县共有纺织服装生产企业6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家,年产各类服装8000万件,年产值50亿元。西平先后获得“国家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试点园区”“国家智慧型纺织产业园区试点”“中国纺织服装人才交流培训基地”“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河南省服装名城名镇”等荣誉,在2023年中国纺织人才大会上被评为“中国纺织现代化人才建设优秀产业集群”,年生产各类服装8000万件。

“当年,‘西平裁缝’用一刀一剪成就了庞大的产业;如今,‘西平服装’用严格的工匠精神引领时尚潮流。”县委书记侯公涛说,“西平县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凭借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日益完整的产业链条,嫘祖故里纺织服装产业正从‘智造’迈向‘品牌’,奋力朝着百亿级服装产业集群的目标铿锵前行。”

嫘祖故里西平县至今保留着民间传统节日“追节”、祭祀拜祖的习俗,每年农历三月初六嫘祖庙会,十里八乡的群众便聚到嫘祖庙祭祖、唱戏。嫘祖镇依托嫘祖养蚕缫丝文化,充分挖掘利用好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董桥遗址、嫘祖庙、百年皂荚树、饮水上岗工程等文化元素打造成人文荟萃、内涵丰富的“董桥符号”。依托每年农历三月县统一举办的嫘祖文化宣传月,开展尊母、爱母、敬母、孝母系列活动,弘扬中华母亲嫘祖文化,传承爱美和善的传统美德。

也正是孝老爱亲这一美德的传承,西平县现有百岁老人100多位,人均寿命79.6岁。2023年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许多在外打拼的成功人士又选择回家乡创业,也让许多外地客商对西平这块“风水宝地”心驰神往。

桑林新叶又青青,岁岁年年故园情。华夏慈母泽后世,喜看今朝美西陵。

“嫘祖是谁?”

“是俺董桥村的老妮子!”百岁老人陈秀英用短短一句话给出了最朴素的答案。

“西平将如何利用嫘祖文化实现更好的发展?”

“充分利用历史人文资源,大力弘扬嫘祖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引领全县干群凝心聚力、实干兴西!”西平县委书记侯公涛话语不多,但字字铿锵,句句有力!

责任编辑:姚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