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耕夫”子承父业种好粮
记者 陈司 通讯员 周子翔 周金高
在上蔡县韩寨镇有这样一对父子,他们改变传统农耕模式,用标准化、规模化、数字化种植,成功按下农耕“加速键”,开拓出一片广阔的农业发展前景。这对父子,就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白汉礼及其儿子白启迪。
“我辞去省城一家薪酬待遇很好的企业的工作,回到家乡上蔡,就是想把所学农业知识运用于实践,跟随老爸种出好粮食,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近日,韩寨镇耕夫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白启迪说。
在上蔡县,对很多人来说,白启迪可能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如果说起他的父亲白汉礼,几乎无人不晓。
2014年,白启迪大学毕业后,进入郑州双汇工厂工作,2017年任郑州双汇低温生产车间主任。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他衡量再三之后,作出了一个令许多人惊讶的决定:回到上蔡县韩寨镇,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2020年,白启迪放弃城市的繁华,接过合作社负责人的担子,成了一名“新农人”。
当时,白汉礼在韩寨镇及其周边乡镇流转土地五千六百多亩。如此大的田地全靠他一个人管理,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儿子的“加盟”,让白汉礼倍感欣慰。
虽然成长于农村,但对于没有种田经验的白启迪来说,真正进入农业领域并不容易。为了解决难题,除了靠父亲在种粮技术上精心指导,白启迪还积极参加省市县农业、农机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回到家后,他自行摸索种田技术,并上网查找种粮技术资料,然后把经验技术运用到耕作实践中。
在摸清了种粮的技术要领之后,白启迪对种粮有了自己的想法。为解决耕作方式落后的问题,父子俩先后引进收割机、播种机、无人机等先进机械,极大地改善了合作社的生产条件。
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目前,耕夫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五十多台套农业机械,用于五千六百多亩粮食的生产,并带动周边近600户村民,覆盖3万多亩耕地,实现了整地、播种、植保、灌溉、收割、运输、烘干等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劳力不足、耕种方式落后等诸多难题,闯出了一条现代化种粮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