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天中

文化浸润 激活“一池春水”

2024-07-11 08:44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闫继华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文化浸润 激活“一池春水”

——汝南县深挖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记者 席虎成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汝南县深挖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乡土文化、涵养乡风文明、繁荣文化产业,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和产业振兴力。

近日,走进金铺镇金铺社区,乡间小路纵横交错,沟塘坑渠水清岸美,阳光透过树梢留下斑驳光影,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夏日田园画卷。

人居环境有“面子”,产业发展有“里子”。在金铺镇乡村振兴产业园,服饰、鞋业、家居等乡村企业遍地开花,机器运转不停、产品琳琅满目、电商直播带货,车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这里风光旖旎、产业兴旺,得益于诚信文化铸魂。入选“河南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的金铺镇,文化源远流长,是成语故事“鸡黍之约”的发生地,素有“诚信故里”的美誉。

金铺镇将诚信文化和乡村振兴相结合,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滋养与熏陶,让弘扬诚信文化成为引领大家崇德向善的有力抓手。同时,该镇坚持以文兴业,先后引进程浩服装、达盛鞋业、锦钰麦草画等企业落户,壮大红薯、辣椒、西红柿等蔬菜产业规模,让村集体经济发展更有“钱景”。

清幽静谧,风物闲美。盛夏时节,三桥镇仁义井村呈现一派美丽和谐的乡村景象。在绿荫环绕、充满凉意的文化广场上,三三两两的村民,或舒展筋骨,或聊家常,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俺穿的衣服都是儿媳妇在城里大商场挑选的。在这里生活一辈子了,几乎没见过邻里闹别扭。”随着老人丁齐英的指引,记者来到村头西侧,村规民约、家风家训、“好媳妇”光荣榜映入眼帘,照片墙内一张张朴实的笑脸、一段段温暖的文字,展现着一个个主人公高尚的道德情操。

这里乡风文明、其乐融融,得益于仁义文化育人。入选“河南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村落”的仁义井村,位于溱头河北岸。村名源于东汉慎阳(今正阳县)名士黄宪与山西介休人郭泰在井边取水相遇、相谈甚欢的故事。

三桥镇不断挖掘仁义文化,强化乡风文明建设,定期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评选表彰“五星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积极营造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尚。同时,三桥镇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蛋鸭养殖、特色蛋品加工业,做大做强菊花产业链,带动百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更是重要抓手。“诚信”金铺、“仁义”三桥只是汝南县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在这片土地上,文旅融合出圈出彩——梁祝文化家喻户晓,引得八方游客常聚于此,带动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蓬勃发展。此外,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天中山、悟颖塔、南海禅寺、汝宁石桥等景点,持续擦亮汝南文旅品牌,不断丰富城市内涵。

在这片土地上,非遗技艺薪火赓续——“点草成金”的民间文化瑰宝麦草画,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文化产业。此外,享誉国内外的根雕、工艺草编、农民画、剪纸等汝南文化特产,在赓续传承中绽放着绚丽光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育一方魂。传承古老文化、现代文明赋能,让汝南这座古城增添了无限魅力、焕发新的活力。文化赋能的种子持续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累累硕果。

责任编辑: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