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社会

三位百岁“神仙”的不了情

2024-07-04 15:32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梅雅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驻马店网讯(记者 许静 见习记者 赵永涛日前,当西平县盆尧镇镇长贾琳琳告诉记者该镇陈庄村龙堂村三位百岁老人比邻而居时,记者特别好奇,第二天便奔赴龙堂村,采访三位老人穿越世纪的人生故事,探寻她们横跨百年的“幸福密码”。

102岁陈冲:沟壑般的皱纹里藏着坎坷人生

“奶奶,您今年多大年龄了?”在陈冲老人家门口,记者看到一位中年妇女正在给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梳小辫,便急忙上前打招呼。

“不知道。”看到陌生人来访,老人家朗声回答,看上去有些戒备。

“您叫啥名字?”记者继续追问。

“不知道!”老人似乎不是很“友好”。

“那您早上吃的啥饭呢?”记者小心翼翼地问。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老人回答得斩钉截铁。

采访过多位百岁老人,如此有个性的老人,记者还是第一次遇见。

正在给老人梳头的中年妇女是老人的儿媳妇张莲英。她赶忙接过话解释:“婆婆这几天心情不好,可能是睡眠昼夜颠倒所致。”

“妈,您看,泮勋回来了。”顺着儿媳妇手指的方向,老人的脸上终于有了笑意。

“俺妈能长寿,主要是因为有个好儿媳。”刚从田里浇水回来的三儿子张泮勋由衷地说。

老人生于1922年7月15日,名叫陈冲,今年102岁,育有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如今已是四世同堂,一家人其乐融融。

张泮勋告诉记者,他母亲这些年爱发些小脾气,他和张莲英从来不顶嘴。张泮勋的父亲53岁去世,那时候缺吃少穿,在生产队做活挣工分的母亲像男人一样撑起了一片天。1989年,张泮勋去湖北省十堰市打工,留下两个儿子张车杰、张军杰让母亲照料。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竟把两个孙子都培养成了大学生,现在都有了不错的工作。“你说,俺母亲功劳多大,脾气能不大吗?”张泮勋笑呵呵地说。

几十年的婆媳相处中,张莲英从不发牢骚,伺候婆婆任劳任怨。张泮勋说,前一天晚上张莲英还在给母亲洗澡,但是母亲突然变得很不耐烦,死活不脱衣服。好不容易哄着她洗完澡了,母亲又把刚穿的衣服用水弄湿了。“她都一百多岁的人了,我能和她计较吗?俺婆婆清醒时对我还是非常好的!”张莲英说。

从没饭吃到吃红薯干,再到窝窝头、杂面条、玉米面馍和小麦面馍,这些年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现在的生活不晓得多好!”一直不愿意说话的陈冲突然有点激动,说她能活到这个年纪,最主要的是赶上了好时代。

101岁陶款:忆苦思甜感恩新时代

相比陈冲老人而言,陶款老人比较健谈。

“俺儿媳妇没让我吃过差的,牛奶、鸡蛋天天不断。”还没等记者开口,老人便主动和记者聊了起来。

陶款生于1923年7月28日,育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目前跟随大儿子张志叶居住,小儿子在新疆务工。两个女儿相继出嫁,张志叶的两个儿子都已结婚。采访时,老人的两个曾孙子刚刚参加完高考。

谈及抚养孩子的艰辛,老人潸然泪下:“那时候吃不饱,我吃野菜,留点儿红薯让孩子们吃……”

老人的儿媳妇陈翠兰告诉记者,婆婆脾气好、心态好,左邻右舍都知道。自从自己嫁入这个家,她和婆婆从未发生过矛盾。她和丈夫都感念婆婆年轻时受的苦,婆婆刚50岁时,她干脆让婆婆“下了岗”,不再去田里劳作。

“俺家的儿媳妇是村里最好的儿媳妇!”老人家感慨道。

“妈,您可别光夸我,咱村里的儿媳妇都很好!”听到了婆婆的表扬,陈翠兰有点不好意思了。

据陈翠兰介绍,老人的孙媳妇张凤霞待老人更好,她还经常给婆婆陈翠兰说:“您对俺奶奶好,我对您也一样,让您活到长命百岁!”

“俺婆婆吃饭不挑食,最爱吃的是红烧肉。村里谁家吃酒席,我们都会给她带一些回来。现在年龄大了,不敢让她多吃。”陈翠兰说。

陶款的儿子已经74岁了,但他每次外出都必须向母亲请假。“俺娘要求我,去哪儿了跟她说一声,她心里踏实。”说话间,张志叶脸上洋溢着幸福。

谈及如今的生活,陶款跟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政策好啊。”

陶款老人思维敏捷,口齿清晰,有幸倾听老人讲述人生故事,是极为难得的体验,而她想要表达的意思一直都是感恩新时代。

103岁李枝妮:幸福生活写在脸上

“奶奶,您多大岁数了?”看着拄着拐杖过来串门的李枝妮,记者无法将她和百岁老人联系起来。

“130啦!”老人家不假思索地回答。

“不是130,是103岁。”李枝妮老人的儿媳妇杨凤兰连忙纠正。

杨凤兰讲了一件趣事:春节家里在外地工作的家人都回来了,孙子开玩笑地问老人“今年芳龄”,没想到老人回了一句“芳龄十八”,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

“俺家孩子每个月都给我洗几次脚。”李枝妮老人向记者“炫耀”道。

李枝妮老人有两个女儿和三个儿子。杨凤兰是老人的二儿媳妇,之前在漯河市一家工厂上班,现在退休在家照顾婆婆。

经过交流,记者发现,李枝妮老人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而且她特别爱笑。

杨凤兰说,婆婆年轻时不喜欢在家做饭,喜欢到处跑着做工。这一切源于自己的公公从前是个铁匠,婆婆跟着公公拉风箱,这一拉就是一辈子,也让婆婆锻炼得力气很大。

“公公年轻时在婆婆的娘家做小工。婆婆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铁匠,看到小伙子憨厚老实且聪明伶俐,便把祖传的打铁手艺传授给他,也把爱女许配给了他。公公非常珍惜这门手艺和‘从天而降’的媳妇,更加吃苦耐劳,带着媳妇走南闯北。他们打的镰刀、锄头和菜刀往往很快就被销售一空。这门手艺让这个家庭的状况日渐好转,家境愈发殷实……”杨凤兰娓娓道来。

杨凤兰说:“俺婆婆的身体很棒。前年婆婆摔伤,在驻马店一家医院做了髋关节置换术,以为以后会卧床不起,没想到住了一星期医院,回来歇了十多天,便能下床走路了。”

这些年,村里添小孩的家庭,都会来求老人给小孩做几件新衣服,老人总是有求必应。杨凤兰说:“别看俺婆婆年龄大,但是眼睛一点不花,穿针引线比年轻人还快。”

谈起婆婆,杨凤兰有说不完的话。她说老人年轻时很节俭,旧衣服从来不舍得扔。都说“老小孩”,这话一点不假——这几年老人突然撒起娇来,每星期都要吃一次虾,而且爱上了红烧肉。

“我现在做红烧肉的水平都赶上大厨了,哈哈!”杨凤兰性格爽朗,快言快语。看得出,她一直把婆婆当成“宝贝”照顾。

三位百岁老人不但是邻居,也是好闺蜜

三位百岁老人比邻而居,这被村里人认为是幸事和喜事。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村里四位百岁老人是我们的宝。”村党支部书记陈筼告诉记者,村里还有一位百岁老人叫寇挪,今年104岁,这几天去闺女家走亲戚了,也是耳聪目明,行走自如,有机会可以见一见。

陈筼介绍,李枝妮和陈冲两位老人是同一辈分。陶款老人小一辈,管她俩叫婶子。得知记者前来采访,陈筼将三位百岁老人约在了一起。

寿高百岁,有何秘诀?村里人时常向她们讨要“百岁经”。民以食为天,老人们吃的都是粗茶淡饭。另外,还有性格原因。据老人们的家属说,三位百岁老人年轻时在一起干活,总爱凑在一起聊天。她们都勤劳善良、性格开朗、子孙孝顺,虽曾经历生活的艰辛,但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老人们和记者聊天。

微风正好,阳光不燥,煞是惬意。同时采访三位百岁老人,记者虽然一开始有些慌乱,但看着她们,感觉很幸福。在陈冲老人的家门口,三个老姐妹并肩而坐,时而窃窃私语,时而静默无言,时而相视一笑。

岁月从不败友情。有一种浪漫叫“百岁闺蜜,一起变老”。三位老人不但是邻居,也是好闺蜜。自从嫁入这个村庄,她们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互扶持、相互关心,几十年没吵过架,可谓是“神仙友谊”。

一直不怎么开口的陶款的儿子说,每天吃过早饭,几位百岁老人“准时上班”,聚在一起聊天谈心;吃过午饭后,下午4时多,又是她们的“上班时间”。

“奶奶们都聊些啥?”记者好奇地问。

“聊过去的事,聊现在的幸福,还聊闺女回娘家给自己带的啥!”

百年人生历程悠悠而过,三位跨世纪的百岁老人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也向我们展示了岁月最温柔的一面。年轻时,她们一起在田野里挥汗如雨,一起坐在屋檐下缝缝补补;如今,她们一起闻着麦香花香回忆往昔,一起坐在夕阳下看彼此头上白发如霜……

说起如今的好日子,老人们纷纷表示,赶上了好时代,人寿年丰,欢喜不已。“虽然年过百岁,但我们这些老人还想多享几年福,看看这好光景。”陶款老人说。

生活品质越来越高,长寿老人越来越多

西瓜甜,生活更甜。

说话间,陈冲的儿媳妇从里屋拿来西瓜让老人们品尝。记者趁机在村里转了转,发现家家门前都有菜园。远远望去,一块块网格化的小菜园整齐有序,茄子、豆角、辣椒等蔬菜长势喜人,好一派田园风光。

“小菜园”是盆尧镇深化乡村治理的新尝试。近年来,该镇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种植了8000亩蔬菜,主要产品为白菜、萝卜、大葱、洋葱等。大棚种植2200亩,主要产品为番茄、黄瓜等。这些天然绿色蔬菜,丰富了老人们的食谱,为老人们的长寿提供了营养保障。

“盆尧镇现有80岁以上高龄老人1658人,其中80至90岁高龄老人1342人,90至99岁高龄老人304人,100岁以上老人12人。”谈起乡里百岁老人的情况,镇长贾琳琳说。

为在全县形成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的浓厚氛围,西平县多次对好媳妇、好婆婆进行表彰,弘扬孝老敬亲、崇德向善的中华传统美德。西平县妇联发挥“她力量”,引领广大妇女争做移风易俗的示范者、宣传者和践行者。如今,在西平县,邻里团结、和睦爱亲、崇德向善、和谐共处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西平县委书记侯公涛表示,西平县始终将保障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完善落实各项惠老政策,持续擦亮“中国长寿之乡”名片,出真招、用真情,践初心、暖民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暖民心行动,破痛点、解难点、创亮点,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围绕“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四个目标,全力开展“六清”,治理“六乱”,实现全域治理。环境美了,心情舒畅了,生活品质越来越高,长寿老人越来越多。

采访结束,三位百岁老人并排而坐、谈笑风生的美好画面定格在记者的脑海中。长寿有因,因老人们胸怀宽广、生活健康、亲友和谐、子孙孝顺,更因县委、县政府践行初心、体察民心、服务用心、政策暖心!

责任编辑: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