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情感

收麦那些事

2024-05-23 09:34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杨姗姗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生产队要找一块空地造场,准备堆放小麦,马车、太平车等运输工具都要准备好,木杈、扫帚、木锨、麻袋、绳子等也要准备好。麦田里,人头攒动,镰刀飞舞,站立的麦子不停倒在麦茬上,形成一排排金色线条。每年到收小麦的时候,我都会回去,帮助哥嫂收麦。

文/东风

五月,大片大片的麦田在微风的吹拂下,逐渐由绿变黄。我的家乡在豫南的上蔡县,每年六月前后,是小麦收割的季节。收麦期间,男女老少都会为收麦准备着、忙碌着、辛苦着……对于我们50后来说,很难忘记收麦的那些事。

生产队时期,收割小麦对于生产队来说是一年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小麦收割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那个年代,收麦全是人工,各家各户事先要把镰刀找出来,在磨刀石上把镰刀磨好。生产队要找一块空地造场,准备堆放小麦,马车、太平车等运输工具都要准备好,木杈、扫帚、木锨、麻袋、绳子等也要准备好。“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理,万事俱备,只等麦熟开割。生产队队长每天都到麦田查看。麦熟一晌,等到有小麦熟时,生产队队长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就起床敲钟,把社员集合起来到麦田去割麦。

领到任务后,人人争先恐后,你追我赶,谁也不肯落后。麦田里,人头攒动,镰刀飞舞,站立的麦子不停倒在麦茬上,形成一排排金色线条。在我们那里,割麦的人中女人居多,男劳力装车拉麦,把麦子拉到场里晾晒,等待碾麦。那时没有机械设备,只有马、牛、驴拉着石磙,在麦场上循环碾压。麦子碾好后,社员们开始起场,把麦秸堆垛,麦粒堆成长方形,等待扬场。扬场看着简单,实际上是个技术活,要看风向,扬得均匀、扬得高飘,不然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麦子收割完后,经过晾晒、去杂,装袋,然后用运输车辆装运,去公社或县城粮库交公粮。由于时间比较集中,交公粮的生产队比较多,一般都是天不亮就去排队。质检人员检验后,社员们把小麦扛到粮库入仓,才算完成交公粮的任务。

我记得,生产队后来购买了打麦机,不再碾麦了。有几次打麦,生产队队长安排我和另外两名人员负责接麦粒。一般打麦需要一整夜,当时我年龄偏小,熬夜体乏,打完麦子后生产队安排有早餐,我没吃早餐,就倒地睡着了。

后来,实行了分田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那时我虽然已离开了农村,参加了工作,但我的嫂子和几个孩子仍在农村生活,分有几亩土地。每年到收小麦的时候,我都会回去,帮助哥嫂收麦。

有一次,没有听天气预报,起场时,天气突变,黑云压顶,霎时间大雨倾盆而下,麦子被雨水浸泡了,农村叫“落场”,损失惨重,教训深刻。

还有一次,我帮堂弟垛麦垛,他没有把底座垛好,快要垛完时,麦垛突然倒塌。我们像泄了气的皮球,仰天长叹。稍休息一会,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重新垛,一直干到天亮才垛好。

随着社会发展,现在收麦时农民不再那么辛苦了,大小型收割机随叫随到,既省时又省力。收割后,有人上门收购。农民摆脱了大部分体力劳动,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脸上。

虽然已离开故乡几十年,但收麦的那些事我仍记忆犹新,每当看到麦黄,闻到麦香,那些年收麦的经历便会浮现在眼前。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