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河南丨麦地里的气象专家
冬日早晨,阳光洒在河南鹤壁的一片麦地里,分外暖和。麦苗探头迎接阳光,土壤松软潮湿。
“群里说,最近要有一场雪。”王连江站在麦地旁,掏出手机,给记者看他的微信。他加了好几个群,有的群名是“农办”,有的是“农业气象服务”。
王连江是鹤壁市浚县屯子镇月强小麦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种了200亩冬小麦,但都是岗坡地,比较干旱,一亩地浇一次水就得100多元。“上个月正计划要浇水,群里专家说马上可能有雨雪,让我先等等。没想到后来一连下了两天雪,省了几千块浇水钱。”他笑道。
一旁的鹤壁农业气象试验站高级工程师王福州,也呵呵地笑了起来——他也在群里。有时候,他会走出微信群,走进田野。
“现在是小麦越冬期,还要小心极端低温。”他提醒王连江,“不过别担心,我们会及时发布气象预警,并与农业部门会商,制定田间管理措施。”
在作物生长关键期以及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前,当地气象和农业部门会举行会商,分析研判风险,形成具有指导性的服务专报,发给农业合作社、种田大户等。
“现在主要是看天和用天,以看天为主,下一步还要加强对用天的管理!”王福州补充道,看天气就是看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准备,尽量避免气象灾害。用天就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让农业生产最大化获益,如根据农业气候资源分布变化,调整作物播种期、种植制度等。
不过,他有时候也很为难:农业生产对气象的要求越来越高,预报技术还达不到那么精准。“但我们正朝这个方向努力。”王福州说。
可不是嘛!在鹤壁,已经建起了90多个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实时采集气候数据、观察作物长势情况,为气象和农业专家们提供参考。地面观测还不够,天上还有风云卫星。此外,还有网格预报功能。“预报精度目前能达到5公里,下一步要实现3公里、1公里……预报越来越精准,服务才能越来越精细。”王福州说。
多年与农业打交道,让这位气象专家也成了种庄稼的“好手”。“庄稼就跟人一样!”王福州讲起了自己的心得,“苗期需要蹲苗,别急着浇水,得稍微让它耐点儿旱,促进根系生长。到了拔节期,就得大水、大肥,就像人在青春期需要补充营养……”
说完,他又用积雪盖住麦苗。“积雪可以保温,就像盖上被子。”他抬头望向更多麦苗,眼里满是憧憬。
(记者 陈海波 王胜昔)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