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河南

了不起的甲骨文丨河南当努力打造甲骨文化高地

2024-01-18 15:45 来源: 河南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付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此外,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始终属于以形表意的文字系统,读音不是很重要,所以具有超越方言的功能,不同方言区可以共用汉字;甲骨文和而不同,体现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李运富表示,2021年4月,河南已经建立了“甲骨文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开展甲骨文化高地建设。

15

甲骨文百人谈

李运富:

  河南当努力打造甲骨文化高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弋

WX20240117-075015@2x_副本.png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汉字的故乡,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吸引了许多人来到这里探寻文明源头,这其中就包括李运富。

李运富曾长期供职于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作为特聘教授走进郑州大学,现任国家语委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大学学科首席教授、文学院院长、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

 培养青少年对汉字文化的兴趣爱好

“相传创造八卦符号的伏羲、创造文字符号的仓颉都生活在中原地区,第一个研究汉字形义系统的许慎是河南人,第一个系统整理小篆字体的李斯是河南人,汉字教科书的编写、汉字书法艺术的形成等都肇始于河南。”在汉字发源地构筑汉字文明高地,培养更多汉字学人才,是李运富最大的心愿。

为此,他还专门给小学生编写了一套“甲骨文基础知识丛书”《课本里的汉字探秘》。该系列丛书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为依托,帮助小学生认识并了解古文字,是市面上唯一列入国家古文字工程的汉字普及读物。该系列丛书共12册,每册从课文中选择若干可以利用古文字进行讲解的汉字,大致归为“数理”“时空”“天地”“人类”“草木”“鸟兽”“艺术”“思想”“社会”等类别,便于学生们集中识字和相互关联。

丛书投放市场后,反响很大,北京等地的小学老师已经应用在辅助教学中。

事实上,李运富所在的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十分重视科普读物和教辅读物的编写,除这套“甲骨文基础知识丛书”外,最近几年还出版了《字里中国》《汉字趣味图典》《汉字之光照亮中华文明》《一本书读懂汉字》《说字解诗——一字吟成诗境新》《汉字的三维属性与汉字教学》《古文字与语文教育》《小学课本中的说文解字》等。

殷墟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五个特性息息相关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是对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特质的高度概括,也是塑造现代文明大国的主要内核。

在李运富看来,殷墟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早期的重要文化事项,殷墟甲骨上的语言文字及其记载的文化内容,跟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密切相关。

甲骨文源远流长,体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殷墟甲骨文是3300年前殷商王室的档案,说明商代以前就应该有文字流传。文字是文明的标志,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远在商代以前。从甲骨文以来,中国的文脉从未间断,甲骨文奠定的汉字系统是世界古典文字中唯一传承至今并仍被继续使用的文字。

甲骨文构造巧妙,体现中华文明的创新性。殷墟甲骨文具有自足的系统和完善的功能,体现出民族文化的原创精神,特别是汉字形体的构造,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推陈出新,孳乳繁衍,每个字都蕴涵着古代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先民独特的创造智慧。

甲骨文王朝气象,体现中华文明的统一性。甲骨文是商代王朝的通用文字,记载的主要内容是商朝王室的行事占卜及商王朝与臣属各部族和藩属各邦国的各种关系。此外,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始终属于以形表意的文字系统,读音不是很重要,所以具有超越方言的功能,不同方言区可以共用汉字;也具有跨文化沟通的功能,成为不同民族的文化认同纽带。

甲骨文有容乃大,体现中华文明的包容性。远古时期的许多陶器符号和岩画符号被直接吸收或略加改造而进入了甲骨文系统,可见甲骨文所展示的殷商文字和文化不是一元的。这种博采众长、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从甲骨文开始就刻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里,成为中华文明的传统基因。

甲骨文和而不同,体现中华文明的和平性。甲骨文中的“龢”字,由“龠”和“禾”两个字组成。“龠”的字形像竹管编排的乐器,长短不一的竹管经过有序的编排,各种音色高低配合就能吹奏出和谐的乐曲。音乐和谐不是单音,饮食和美也是各种味道调和的最佳状态,形成于此时的和谐观念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人文品格。

河南当努力打造甲骨文化高地

河南是甲骨文的故乡,目前河南出土的甲骨文不仅时代最早,数量也是最多的。李运富一直有个期盼,希望社会各界重视古文字资源,对散藏于河南官方和民间的古文字材料进行普查和整理,摸清家底,编写总目提要,做好保护传承。

李运富表示,2021年4月,河南已经建立了“甲骨文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开展甲骨文化高地建设。

他建议,组织建立实体或虚拟的“甲骨学研究院”,统筹规划全省的甲骨文整理和研究工作,联合省内文博机构和高等院校,组织一支可以到“甲骨学研究院”任职或兼职的专业人才团队;利用该专业人才团队实施甲骨文化高地工程,要把“甲骨学研究院”建成甲骨学的资料中心、数据中心、研究中心、交流中心、活动中心,逐渐形成甲骨文化学术高地。

11

百片甲骨故事会

  “河”字的考释与演变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东宝

对于生活在大河之南的人们来说,“河”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字眼。那么,“河”字是如何从古老的甲骨文演变成今天的样子呢?

在目前已被学界考释出的1000多个甲骨文中,“河”字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古文字学博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武亚帅说,出于饮用、灌溉、水运等需要,古人常逐水而居,对河流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

“世界古文明多起源于大江大河,古老的黄河则孕育了华夏文明。”武亚帅介绍,在甲骨文中,“河”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指黄河,二是指自然神。其中,第一种用法是其本义,与现代汉语“河”泛指自然水系不同,上古汉语中的“河”一般专指黄河,甲骨卜辞中的“河”也多指黄河。

12

“这三类写法的共同点有二:首先它们都是形声字,其次它们均以水为意符。不同点在于三者声符各不相同。”武亚帅认为,虽然声符不同,但这些声符均从“可”声,所以它们在作为“河”字的声符时可以通用。

在武亚帅看来,“河”字的成功考释主要得益于文字学上的证据,即有确定的声符。“汉字从水之字多见,如江、海、湖、泊等,为何这个字一定要释为‘河’呢?因为其所从的声符均与‘可’近同,故而该字读音与‘可’近,与现代文字相对应的正是‘河’字。”他说。

13

“95后”女孩科普甲骨文火出圈

  让三千年前的人与事“近在眼前”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莫韶华

“沙漠”里为什么有这么多水?“哀、衷、衰”这三个字为什么这么像?“听”字为什么是口字旁?……2023年,“95后”博主李右溪科普甲骨文知识的视频火了,不到一年时间吸引了66万粉丝,“挑战全网最冷门专业”的她成功获取了网络时代的流量密码。

甲骨文正成为中国文化的超级IP。“科班出身”的李右溪独树一帜,用深入浅出的讲解满足大众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视频瞬间爆火,再次印证了甲骨文的独特魅力。

大学时,李右溪被古代汉语课吸引,沉醉在汉字起源、演变的历史轨迹里。“我觉得破解汉字背后的秘密就像是破案,太有意思了,所以报考了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甲骨文方向的研究生。”李右溪评价自己的学习经历是“痛并快乐着”,“做甲骨文的学问,有时为了那1%的成就,要耐住99%的性子来坚持”。

让知识变得有趣,是李右溪努力的方向。她选择用现在的话讲过去的事,一开始,她发的视频是分享自己的专业和学甲骨文的趣事,没想到特别受欢迎。“当时我备受鼓舞,发现大众对甲骨文是有兴趣的,只是由于它艰深晦涩,很多人缺乏深入了解的耐心。”为此,李右溪在视频制作上追求生动有趣,在文案上反复琢磨,语气、语速向网络语言靠拢,让视频鲜活起来。

不到一年时间,李右溪已发布100多条与甲骨文相关的视频,积累了66万粉丝。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讲解,使观众更好地理解了古老的中华文化和汉字,与3000年前的人与事产生了“近在眼前”的共鸣。“甲骨文就像是一个博物馆,走近它可以触摸到尘封的历史,感受到历史的辉煌,更明白当下的我们。”李右溪说。

“研究甲骨文不仅是了解汉字的过去,也是了解我们的过去。”做视频账号后,李右溪最大的感受是甲骨文和普通观众的关系其实十分密切,“小孩可以借助甲骨文来认字,更形象、更有画面感,中学生可借助它了解文言文字词的意思,成年人学习它,看起古书来会更懂得微言大义。”

在李右溪看来,热爱的力量不可估量。她建议目前仍在“象牙塔”中的学子们不要纠结所学专业的热与冷,有兴趣才是关键。对于正在“热起来”的甲骨文,如果想从事甲骨文研究,要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方有可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14

12

11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