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开山人》:“天堑”变“通途”背后的坚守
村庄地处大巴山深处一个天坑底部,四周高山合围,与外界隔绝,贫困落后。1997年开始,迫切想要拔除穷根的村民,在村支书毛相林的带领下,用原始的铁锤钢钎,耗时7年,在万丈绝壁上凿出一条8公里长的绝壁天路,筑起脱贫之路、致富之路、希望之路。近日,取材于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将“天堑”变“通途”的真实事迹,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为主角原型的电影《开山人》在大银幕热映。
影片一开场就用一组事件交代这个村庄“为什么要修路”“修路能改变什么”等重要问题:修路能解决出行问题,茂才的媳妇难产,瓢泼大雨使运送她出山的每一步路都显得更为艰难且危险;修路也能便利日常,香秀期待路通后,能自己去城里买瓶洗发水,而不用再托人带;修路还能改变命运,以莉莉为代表的青少年渴望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长见识、学文化;而修路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带领全村人过上好日子,让一辆辆车开进大山,运走一堆堆农作物,迎来一批批客人,让村民真正富起来。正是这些生动情节的层层铺垫,让观众对这个村庄党员群众之所以对修路有那么大的决心、为修路付出那么多努力,有了真切体悟。
电影《开山人》真实还原了修路场景,生动诠释了全村人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巨大代价。片中,村民们腰上系上长绳,徒手爬下悬崖,悬空钻凿着炮眼,装上炸药点燃导火线后,赶紧找个地方躲避,以防被飞石击中。为了拍出真实质感,《开山人》剧组深入大巴山腹地,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洞穴河谷取景拍摄。尽管数九寒天、北风凛冽。演员们仍然悬挂在几十米高的悬崖上,冒着滚石风险,用文艺工作者的“愚公”精神再现毛相林及村民们的故事。
在讲述清楚事件的基本脉络后,创作者用“心心相通”的方法建立共情机制,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价值认同。一方面,该片描写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心心相通。片中的毛书记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由村民投票选举成为村党支部书记。所以,他深知修路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不辞辛苦地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动员村民。村民们将毛书记的付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对他的修路安排大力响应。黄大爷知道修路资金短缺,他捐出了全部积蓄。即使儿子在修路时意外去世,他也没有动摇修路的决心,仍鼓励大家坚持。另一方面,该片呈现村民之间的心心相通。靠在城里务工过上安定生活的黄老二,想帮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所以,明知道村里修路不赚钱,他依然积极响应。从小父母双亡的莉莉,在成长路上得到乡亲们的诸多帮助。为了回馈大家,她带领村小学的孩子们好好学习,并把“大人流血修路为我们,我们读书为村庄明天”的话挂在嘴边。创作者通过这些生动细节,表现这个村庄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绝壁开路的决心和战天斗地的豪情,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乡村振兴所经历的艰苦历程和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真实生活中的下庄人,栉风沐雨,攻坚克难,用土法子开出了一条脱贫路,使村庄旧貌换新颜;中国电影人再次“开山”,用《开山人》这部电影回应时代、致敬人民,为乡村振兴谱写电影诗篇。银幕内外,两种“开山精神”交相辉映,相互影响,将迸发出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
作者:饶曙光、饶师嘉(分别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