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菊花如何带火一座城丨焦点网谈
摘要:炸菊花 图源:视觉中国 开封人对菊花的喜爱与迷恋不止于此。如今,“蹿红”的开封,有了花会的“加持”,在宋文化的“包围下”,想必可以更红。循着《一馔千年》的足迹品尝美食,置身花海赏菊。图源:开封市委网信办 抓住发展的财气。
《梦华录》播出后,网友怒赞,能和刘亦菲比颜值的,就是背后这座火了一千年的开封城。
这座城靠啥红了一千年?街头小巷的“舌尖幸福”、清明上河园里的“视觉盛宴”、千年宋文化的“穿越体验”,还有那一抹跨越千年的菊美......
又是一年秋来到,又是一季菊花开。此时,开封可谓街巷有花、家家种花、店铺摆花,整个城市沉浸在花的海洋中......菊花之于开封,就像牡丹之于洛阳,是一座城市的符号。
在这里,以花为名串联起古今源流的脉络、架构起经济发展的桥梁、连接起文化交流的纽带。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汴梁菊花甲天下”的独特魅力。
自1983年起,开封市把菊花立为市花,举办了第一届开封市菊花花会,41年来,41届“开封菊会”汇到了什么?
一菊花成长于开封,也成就了开封。
作为北宋历史文化遗城,开封历经战火灾荒仍傲然挺立,于磨难挫折中开路奋起。这背后蕴含的,便是那菊之气质。
承载着历史。菊花是我国四大传统名花之一,诗人元稹这样说它: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份花与城的“缘”,已有千年之久。
开封,作为菊花的发源地,亦是《菊谱》的问世地、菊花展览的创始地。关于菊文化历史,可以上溯到南北朝时期。唐代时,开封人养菊已初具规模,北宋达到鼎盛。清朝乾隆皇帝来开封赏菊时亲赋诗词,留下“ 风叶梧青落,霜花菊百堆”的美句,在开封禹王台,至今还留有乾隆的咏菊诗碑。
述说着情怀。《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时每逢重阳节,开封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万人口都会菊香漫城,民间有花式赛菊之举,宫廷内有插菊花枝、挂菊花灯、饮菊花酒,甚至还开“菊花花会”。明清时,养菊之风兴盛,市郊人家以艺菊、赏菊、斗菊为乐事。
如今,“以菊唯美”的开封人养菊、赏菊、食菊,菊花早已深深融入到开封的城市血脉中,成为开封的文化基因、精神标识。
联通着未来。菊花里饱含着人们的生活滋味,映照着东方美的洒脱风骨,观照着开封城的古往今夕。1983年,开封市把菊花立为市花,举办了第一届开封市菊花花会。并规定每年举办‘菊花花会’;200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为主办单位,开封菊会上升为省级节会。2012年,更名为“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2013年,上升为国家级节会......菊花花会,在一脉相承中又迭代更新。
历经千年,她的过往、风骨、骄傲,早已和开封城融为一体。如今,这簇簇菊花早已走出开封,创下多项吉尼斯记录。
至此,千年菊情越来越浓,回荡着城市文化、回应着民众期盼。
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赋予了菊花别样的情愫。菊花傲寒独立、凌霜开放,它穿越苦难风霜,述说着悠悠时光,散发出浓厚的文化醇香。
执着“爱菊”。一年好景,只此黄花,拍不够、看不厌、赏不完......是开封人对菊花的喜爱。今年已经81岁的开封人张玉发从第一届菊花花会开始,通过相机反转片拍摄菊花,完成了第36年的开封菊展记录。36来年的照片,记录的是对菊花的热爱,收藏的是开封人对菊花的珍贵记忆。
惬意“品菊”。不止于此。当菊花遇见味蕾,便一发不可收拾。花茶、菊花糕、菊花酒,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期,人们已开始有喝菊花茶的习惯。菊花泡龙井称之为“菊井”,泡普洱称之为“菊普”,菊与茶合用,相得益彰。
开封人对菊花的喜爱与迷恋不止于此。二级烹调师陈伟1992年秋研制成宋都秋菊宴,第一楼大宋菊花宴在首届菊花宴大赛上荣登第一名。宴席中,有菊花菜,也有像菊花的菜,甚至还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菊花包子。
“千年菊情”这一文旅IP成为文化传播的创新载体,通过节会、赏菊、品菊等“沉浸式”体验形式,向更多人撒播菊文化的种子。
三
万花凋零,唯菊独放。眼下,开封城内已是花开如海。本届菊花文化节主会场设在龙亭湖风景区,共布展菊花(含陪衬花卉)320万盆,更多引用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新手法。除了赏菊的“标配”公园、景区外,街角广场、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小微菊科植物主题景观随处可见。
此时的开封,就像精心准备了一大桌丰富的美食料理,等待着观众来品鉴。
开封菊会传承千年而令人向往,我们不禁要思考,开封与菊花的情缘如何转化为城市发展的IP,花开花谢41载,开封菊会,究竟要汇聚啥?
汇聚“狂飙”的人气。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夜幕降临,也是开封烟火气升腾的时刻。漫步在开封的夜市街,杏仁茶、炒凉粉、涮牛肚、羊肉炕馍,美食小吃香味诱人,文创文玩琳琅满目,灯牌鳞次栉比,摊位人声鼎沸。自古开封从不缺人气,这样的烟火气,在开封已经缭绕了上千年。
《神农本草经》中有“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之妙效。故古人赞美菊花为“延寿客”,其功可知矣。北宋司马光晚年常以菊羹作为养生食品,相传慈禧太后曾经发明过一道名馔叫菊花火锅。此外,《山家清供》中记载了菊苗煎作为一道美食的做法:采菊苗,汤瀹,用甘草水调山药粉,煎之以油。爽然有楚畹 [chǔ wǎn](泛指兰圃)之风。
靠美食来汇聚人气,古已有之。如果做好“菊花”这篇文章,尝菊宴吃美食,赏北宋繁华,能不能让开封成为一个你来了就忘不了的古城?
约上三五好友,在菊花飘香的城中看美景、品美食、读宋韵,在夕阳挥洒处,望尽满城黄花;遥想昔日盛世繁华、看尽宋辽金戈铁马……
延续“蹿红”的名气。有人气没名气,终究不可持续。说到底,名气是内涵,更是底气。开封菊花文化节历经40载,已成为河南走向世界、世界了解河南的一张靓丽名片。
近年来,开封以菊为媒,先后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城市发展旅游联盟、以“办会”形式组团在国内10多座城市办起菊展,“朋友圈”越来越大。
今年五一,开封再次登上央广央视,以厚重的文化历史、特色的鼓楼小吃再造宋韵,吸引天下“宋粉”走进开封。最近热播的《一馔千年》开封站,其中用菊花作为原料的“菊苗煎”得到王冰冰力荐。
如今,“蹿红”的开封,有了花会的“加持”,在宋文化的“包围下”,想必可以更红。
为啥?循着《一馔千年》的足迹品尝美食,置身花海赏菊。若想寻古,走进清明上河园,穿一身清新飘逸的宋服,在千年大宋文化场景中畅游,开启一场千年文化穿越的浪漫之旅,何不美哉?
抓住发展的财气。开封菊会不仅要带来人气,也要打出名气,更要为开封凝聚“财气”。恰好,本届菊花文化节更加突出文化性、群众性、市场性,让菊花“走进生活、走近市民、融入城市”。
菊花绽放、花开有声。菊花,不仅赋予了开封独特的气质,也为发展文旅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支撑。2018年新华社以“菊+生活:一幅幸福图景”向全球推介开封,开封市岳家湖千菊实业产业园通过组建合作社、种菊卖钱等方式增加村民收入;同时,计划打造观菊海、吃全菊宴、泡菊花温泉、采鲜菊花等生态产业观光园。
从“种花赏花”到“以花兴城”的飞跃背后,催生出“农家乐”“民宿”等经济业态。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开封用菊花作为“名片”,送给全国各地人民,迎接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以花养民,因花富民。近年来,开封通过发展会展经济、拉长产业链条,让小菊花逐渐“长”成大产业。如开封祥符区刘店乡以“种植万寿菊—提取叶素—眼部疾病制药”为产业链条,带动200余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花开有声。菊花,不仅赋予了开封独特的气质,也为发展文旅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四十多年来,开封市坚持以菊花为载体、以文化为基石、以节会为平台,传承历史文化、丰富群众生活、提高园林园艺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风渐起,吹出满城菊香。花弥漫,醉了八方来客。
秋意渐浓,菊景正好。一起相约,到开封走走吧。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