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蜂蜇人事故谈起
摘要:初看这则新闻,以为是“流浪”野蜂蜇人,那景区完全可以说与自己无关,游客不买票不能进入景区,“流浪”野蜂是可以的,谁能管住“流浪”野蜂啊。我们知道,蜂巢一开始都是小不点儿,是家蜂或者野蜂一点点建起来的,随着蜂巢的不断扩大,里边的居民也不断增多,蜂巢的大小和里边的居民是成正比的。
石新宇
10月9日,四川省成都市天府花溪谷景区发生一起野蜂蜇人事件,邓女士等8名游客在景区游玩时被蜇伤。邓女士一行人质疑景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未对游客活动区域进行隐患排查,被蜇后景区没有相应的应急措施。出院后邓女士提出赔偿事宜,景区仅愿意赔偿1000元。景区方面回应媒体野蜂巢已经被消防清除,被蜇游客提出的索赔要求过高,目前双方还在协调中。
从媒体发布的视频看,游客被蜇得不轻,因为邓女士等人的手臂上涂着大面积药膏,景区则颇具自然特色,山谷中树木郁郁葱葱。另外,从景区方面媒体的话可证实,景区内确有野蜂巢。毫无疑问,这是发生于景区内的一起游客受伤事故。与其他一些景区因为设施问题导致游客受伤不同的是,这是一起野生动物袭人事故,但与其他一些景区游客受伤相同的是,事故的根本原因都在于管理没跟上。
初看这则新闻,以为是“流浪”野蜂蜇人,那景区完全可以说与自己无关,游客不买票不能进入景区,“流浪”野蜂是可以的,谁能管住“流浪”野蜂啊。再一看,原来景区内有野蜂巢,也就是说,野蜂可不是“流浪者”,而是在景区安家的“长期居民”。野蜂巢被消防清除,可见这野蜂巢确实不小,估计在野蜂界算是个较大的居民区。我们知道,蜂巢一开始都是小不点儿,是家蜂或者野蜂一点点建起来的,随着蜂巢的不断扩大,里边的居民也不断增多,蜂巢的大小和里边的居民是成正比的。既然这家景区内的那个野蜂巢不小,肯定存在很长时间了,里边的居民肯定也不少。那么问题来了,景区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为什么就没有发现这个蜂巢呢?说景区的管理没跟上,一点也没有冤枉那些经营者和管理者。
其实,不仅是这起颇为奇特的事故,工作中的很多事故,都与管理跟不上有关。把该想到的都想到,把管理措施完善起来,把该做到的都做到,把管理措施严格落实到位,这才是避免发生事故的根本所在,也是避免出现经济损失索赔纠纷的根本所在。
责任编辑: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