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河南

奏响大河文明的时代强音

2023-09-21 10:24 来源: 河南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付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在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大河奔腾天地间,文明绵延古今传。金秋九月,地处黄河之滨的国家中心城市——郑州,迎来了一场文明交流互鉴的盛会。

9月17日,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在郑州市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文明交流互鉴·发展共创未来”主题深入交流,并发布了《世界大河文明论坛·郑州宣言》(以下简称《郑州宣言》)。

p37_b.jpg

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主论坛现场。马健 摄

  因河而来溯源人类文明

黄河—长江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分别孕育了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每一种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都留下了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丰富了人类文明百花园。各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

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在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在郑州举办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力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成果。

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致辞时说,河南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加强同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郑州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区域之一,是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主要实证地之一。在郑州举办首届世界大河文明论坛,意义重大。

“历史上,大江大河是人们迁徙、贸易、交流的重要通道。当今时代,人类文明进入了河、海交融交汇的发展关键期。中国搭建的一系列文明对话平台,已经为文明交流互鉴走深走实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说,“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必将成为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开放、平等交流和对话的重要平台,不断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解冰重点介绍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近年来文物部门大力开展文化遗产交流合作,与数十个国家签署了文化遗产合作协议,开展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联合考古合作,推进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进一步丰富了底蕴内涵,擦亮了时代价值,为世界文明多样性和传承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希望通过持续举办,把论坛做成中国考古学成就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展示平台,增强各国学者交流的国际化学术平台,以及以考古学为代表的各个领域开展创新性探索的重要合作平台,助力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化传播,提升国际影响力。

9月16日至17日,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的4个分论坛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围绕“世界大河文明的多样性与交流互鉴”“中华文明与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主题探讨交流,成果丰硕。

“世界大河文明的多样性与交流互鉴”分论坛由中国考古学会承办。论坛上,来自国外的20多位考古学家与国内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国内专家介绍了甘肃庆阳南佐遗址考古新发现、牛河梁遗址的新发现与新认识,对中外考古学文化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中华文明与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分论坛上,各地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共同探讨黄河文化的韧性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辐射影响,以及如何挖掘利用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等。与会专家认为,“和而不同”为中华文化的不断创新创造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9月16日至17日,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共赴“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分论坛(嵩山论坛2023年会),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展望天下文明”为主题开展国际学术研讨活动。“在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地区开展世界文明之间的对话,有助于更加清晰地向世界阐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文明特征,了解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绵延不断的内在动因,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与会专家表示。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吸引了近150名来自黄河流域九省(区)的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和国内高校院所等相关领域学者参加。论坛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发布,主要介绍了2022年到2023年上半年沿黄地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以及今后推进黄河国家战略面临的形势、未来的展望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是反映黄河流域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年度报告。

p36_b.jpg

黄河花园口段(7月29日摄)。马健 摄

  寻找共同关切碰撞智慧

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加强全球文明对话显得格外重要。国际哲学院院士、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哲学系教授赫尔塔·纳格尔-多斯卡尔表示,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提供了交流与对话的平台,“东西方文化都基于各自的传统而产生,但通过对话便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共同之处。”

世界大河流域的环境各不相同、文明的面貌各具特色,构成绚丽多彩的世界文明百花园。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院高级院士、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克里斯多夫-埃凡斯教授表示,河流是世界文明的摇篮,大河文明之间存在许多共性,希望自己的研究可以为人类文明研究提供不同的视角。

“文明的包容性是文明海纳百川的体现。”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院长王中江教授认为,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动力。人类文明在不同地域的发展,其实都是通过创新建立起来的。而包容可以说也是创新的一种方式,包容才可以开放,才可以不断地创新。

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如何让人类文明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主要从事印度北部文明研究的印度德干学院原副校长、教授瓦桑特·辛德表示,“考古要注重历史与现代的互动。”

“良好的国际关系离不开各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对各自文明特点、贡献等的阐发是相互理解的基础。全球化时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大势所趋,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深圳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学院院长景海峰表示,文明对话是相互理解、进行新的文化创造、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础。

b133bfb14a7a44e88548dc5258634ccb.jpg

航拍黄河中下游分界处风景。李新华 摄

  携手合作向世界发声

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的会标底纹是蓝色指纹,蕴藏着人类基因的密码;中间的“河”字是甲骨文——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两者有机融合,体现了河流与文明的关系,也传递着“文明交流互鉴·发展共创未来”的美好寓意。

追溯各个国家的文明起源,绕不开“河”;促进各个文明的交流互鉴,离不开“和”;推动互利合作、融合发展,撇不开“合”。《郑州宣言》就是以“河”为纽带,注重和而不同、和谐共处,促进和合共生、合力发展。

在考古学研究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如何看待大河文明?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好大河文明?

与会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认为,在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郑州宣言》有助于提升人们对文明的认知、思考文明与现代的关系,从古文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贡献。”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副主任侯卫东说。

黄河潮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文明互鉴之光必将照亮未来之路。

  《世界大河文明论坛·郑州宣言》

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于9月17日至18日,在中国黄河中游的国家中心城市、八大古都之一的郑州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300余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文明交流互鉴·发展共创未来”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并达成以下共识:

一、大河孕育了世界主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具象化。大河奔流不息,象征着文明绵延不绝;大河一往无前,代表了人类创新前行;大河汇聚众川,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开放包容;大河连接不同区域,为不同肤色、语言的人群搭建起友谊的桥梁,是激发人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大河,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动力、携手合作的纽带。

二、大河流域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基因。黄河—长江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分别孕育了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这些文明各有所长,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文明的足迹沿着大河的脉络走来,一部分成为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永恒遗产,一部分在交流互鉴中变得更为璀璨。

三、倡议尊重各大河流域的文明特性,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世界大河流域的环境各不相同、文明的面貌各具特色,构成绚丽多彩的世界文明百花园。各个文明尽管起源时间有早晚、延续时间有长短之分,但并无高低优劣之别。应当尊重世界各个民族创造的文明,保护文明的多样性。

四、倡议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大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大河流域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很多文化遗产受到威胁,甚至消失,亟待全人类携手应对,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

五、倡议加强对包括大河文明在内的世界文明的研究。搭建文明探源、文明交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全球性学术研究交流平台,深化对人类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研究。

六、倡议加强对文明的传承和弘扬。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人类文明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七、倡议保护大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实现文明和生态和谐共生。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优良、环境宜人的大河流域孕育了众多文明古国。传承文明,既要尊重历史,也要敬畏自然。应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大河流域的发展。

八、倡议发挥古代文明的时代价值,促进人类社会现代文明发展。古代文明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重要承载,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贡献和时代意义不容忽视。四个大河流域古文明虽然有些未曾延续至今,但它们是后来诸多文明的源头。今天,我们更应重视发挥古代文明的时代价值,为人类现代文明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九、倡议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实现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在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我们应搭建与各国人文交流合作的桥梁,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在互鉴中绽放光彩,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

2023年9月17日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