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国内

新闻多一点丨汉中市博物馆:汉风汉韵 源远流长

2023-07-30 08:12 来源: 国际在线 责任编辑:徐明霞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位于古汉台馆区的褒斜古栈道陈列室 展示了秦蜀古道的悠久历史 汉中因境内有七条古栈道 也被誉为"栈道之乡" 七条古道中 褒斜道因成道早、持续久、规模大 而广为人知 近日拍摄的陕西省汉中市博物馆褒斜古栈道陈列室。

7月29日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汉中市考察

参观汉中市博物馆有关历史文物展陈

了解汉中历史文化、文物保护情况

汉中市地处陕西省西南部

北依秦岭、南凭巴山

自秦设汉中郡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汉高祖刘邦在此筑坛拜将

开启汉室基业

陕西省汉中市汉江两岸景色。新华社发(李伟 摄)

历经千年,汉风汉韵、源远流长

汉中市博物馆

由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三处历史遗存组建

是汉中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现有馆藏文物5220件

其中一级文物45件

走进博物馆,迎面一座高台

据文献记载是刘邦的宫廷遗址——古汉台

古汉台坐北朝南

是人工夯土建成的

具有典型秦汉宫廷风格的遗址

近日拍摄的陕西省汉中市博物馆内的"汉台"石碑。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古汉台的最高处是一座望江楼

望江楼曾是汉中的最高建筑

过去登临望江楼向南眺望

一眼就可以看见汉江

是人们饱览汉中风光的上佳去处

正所谓:"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

近日拍摄的陕西省汉中市博物馆望江楼。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位于古汉台馆区的褒斜古栈道陈列室

展示了秦蜀古道的悠久历史

汉中因境内有七条古栈道

也被誉为"栈道之乡"

七条古道中

褒斜道因成道早、持续久、规模大

而广为人知

近日拍摄的陕西省汉中市博物馆褒斜古栈道陈列室。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古汉台馆区馆藏的"石门十三品"

由十三块大型摩崖石刻组成

被誉为"国之瑰宝"

近日拍摄的陕西省汉中市博物馆"石门十三品"陈列室。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因修建石门水库

文物工作者在水库蓄水前

选取了淹没区内不同历史时期的精品石刻

凿迁至汉中市博物馆中进行保护

近日拍摄的陕西省汉中市博物馆"石门十三品"陈列室。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石门十三品"主要包括

《石门》《鄐君开通褒斜道》

《衮雪》《石门铭》《石门颂》等

其中《石门颂》被称为汉隶精品

与陕西略阳《郙阁颂》、甘肃成县《西狭颂》并称"汉三颂"

1936年问世的中国权威工具书《辞海》

封面字就选自《石门颂》

《石门颂》内的"辞""海"二字。(资料图片)

"石门十三品"不仅是研究褒斜古栈道和汉中水利建设的珍贵史料

也是研究汉魏书法的实物标本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漫步馆区

可见古树遒劲挺拔、庭院古朴典雅

古韵扑面而来

近日拍摄的陕西省汉中市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拜将坛、饮马池历经岁月风雨

如今游人如织

拜将坛始建于公元前206年

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的古坛场遗址

是"崇才尚智"的象征

饮马池则相传为刘邦驻军汉中时的饮马处

现存有对联"神龙能作苍生雨,饮马常怀赤帝风"

近日拍摄的陕西省汉中市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近年来,汉中市博物馆不断丰富展陈内容

集遗址保护、文物收藏、保管研究、展示教育、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探寻中华文脉

责任编辑: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