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河南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河南省种业“航母”何时扬帆起航

2023-07-22 11:07 来源: 大河网-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刘灵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科研人员利用高通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平台检测花生种子油酸含量。刘晓阳 摄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刘晓阳

时间:7月17日

调研地点: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

前不久,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植物生物技术》发表的一篇科研论文在国内花生育种界引起不小轰动。

“首次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出抗除草剂的花生新种质,为花生种质资源精准创新提供了新途径。”这一重大突破正是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家生物育种中心”)花生育种团队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

作为我国农业领域首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从2019年4月启动建设至今,国家生物育种中心努力构建集创新、熟化、展示、转化、产业、资本等覆盖生物经济全链条的完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生物育种科研创新能力,从源头上保障粮食安全,端稳国人饭碗。

 有基础有优势 生物育种硕果累累

盛夏时节,位于中原农谷核心区的国家生物育种中心,一派繁忙景象。试验田里,耐密植高油大豆新品种郑1825,长势喜人,植株已有二三十厘米高;实验室内,科研人员孙子淇正在利用高通量分子育种平台筛选花生抗病材料。

经过4年的紧张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中心的田间试验区和科研设施区已投入使用,国内领先的农作物高效基因分型、单倍体育种、转基因与基因编辑等研发平台建成投用。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立足河南实际,按照“边建设、边运行、边产出”的思路,国家生物育种中心先期启动了小麦、花生、大豆、蔬菜等作物的育种研究,并逐渐形成以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为优势和重点的研究领域。其中,小麦、花生育种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花生远缘杂交育种跨入世界领先行列。

秉承“资源共享,不搞重复建设”的理念,国家生物育种中心整合依托省农科院建设的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花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22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研发平台的科研资源。自组建以来,共有37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审定,有83个新品系参加区域试验。

比如,育成的小麦品种种植面积占全省8500万亩的1/3左右,占全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的65%以上;育成的花生品种种植面积占全省2200万亩的50%左右,占全省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的50%以上;大豆品种种植面积占全省700万亩的20%左右。这些品种不仅在我省粮油作物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支撑国家粮油安全的重要成果。

 引进来走出去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政府牵头,企业化运作,这是一个很大的平台。”早在2020年,来自德国的知名蔬菜专家乔治·克赫就全职加盟了国家生物育种中心,负责蔬菜育种团队的组建并开展相关工作。

乔治·克赫致力于高端设施蔬菜新品种的研发,聚焦番茄、生菜、辣椒、黄瓜这四个蔬菜作物,选育出高抗、好吃、健康的蔬菜新品种。目前,蔬菜育种团队正在加紧筹备中,蔬菜温室建设、种质资源搜集等工作都在同步推进。

“针对育种研发中遇到的一时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我们加大对外科技合作,借助外力提升创新能力。”国家生物育种中心相关负责人郑峥表示。中心与农业学科综合实力排名全球第一的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通过“订单式”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带着任务去学习、开展联合攻关,任务完成后回来工作,这一合作形式为中心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常格不破,人才难得。根据需求面向国内外优势科研机构通过合作攻关、定制研发或揭榜攻关,柔性引进人才,补齐研发短板,协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同时,研发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共享,为国内外相关研发机构提供公共技术服务。

 补短板强链条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协同

生物育种是现代农业的“芯片”,是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

虽然河南发展生物经济优势明显,但必须承认,生物技术原创能力薄弱、事业单位体制机制不活、育种模式落后、种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尽快补齐短板,提高创新效率。

“为破解现有事业单位人员向企业流动的瓶颈障碍,快速形成中心的基础创新力量,探索实施‘双跨单聘’‘两权分处’的特殊政策。”国家生物育种中心研发部负责人张磊介绍,例如,省农科院的多个育种团队在保留原事业单位身份和待遇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到生物育种中心工作,实行企业化管理,享受所聘岗位的薪酬,研究取得的成果署名权归原所在单位,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归中心,加快种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

“此举旨在破解种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体制内科研机构的育种研发优势,另一方面,企业化管理可以解决事业单位运转效率偏低,创新动力活力不足的问题。”张磊坦言。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协同,国家生物育种中心不断加快产业发展步伐,以有力的科技创新能力助推秋乐种业成功上市;聚焦高端设施蔬菜种业产业发展,成立“中育科蔬”蔬菜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与平顶山市农科院合资成立“中育平韭”特种蔬菜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着力打造特种蔬菜领域的“隐形冠军”。

“持续强化体制机制创新,统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力争科研条件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打造生物育种创新引领创新高地、我国种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说。

责任编辑:刘灵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