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朱店:竟是春秋古江国
摘要: 因为徐少华圈定的江国故城遗址范围内只有朱店一座古城遗址,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周通、李雅楠对正阳县涂店遗址和“临淮城”遗址(即朱店遗址)进行了认真考察。
记者 王慧玲
淮河北岸,黄淮平原南缘,处于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上。这里,麦稻兼种,米面各半;这里,历史悠久,遗迹众多。据史籍记载,商周时期的古江国,就处在正阳县南部的这片平原沃土之上。
正阳朱店汉代石磨。(资料图片)
2021年4月25日,记者与市地方史志研究所所长赵心田,市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赵新春,正阳县中学高级教师、历史学硕士朱仁天等一起,到正阳县大林镇古江国遗址考察。我们驱车向西,来到该县皮店乡朱店村,据说那里有一座名为“临淮城”的古城址。
正阳朱店古城公母砖。(资料图片)
出乎意料的是,正是此行,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探索之旅……
这个古城不寻常
朱店村是正阳县皮店乡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正阳县城南近40公里处。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临淮城”遗址所在地。
正阳朱店古城航拍图。(资料图片)
在朱店村一位长者的引领下,我们从朱店村东北向西,再从西南向东南绕了一周,在田间沟壑中依然可见古城清晰的轮廓。长方形的古城遗址东西宽约1100米,南北长1400米左右,四周城墙遗迹尚存,尤其是南、西、北三侧,虽然断断续续,但连绵的土墙高耸,依然可见当年古城的雄风。城墙外面的壕沟,宽40米~80米,在绿油油的水稻田中清晰可辨。故城遗址向南200多米,便是蜿蜒东去的淮河。
《水经注》汉安阳县、故江国江亭位置图。(资料图片)
朱店古城遗址北邻姚庄,西北临龚王庄,西南临田庄,南接龚湾,东南接小袁庄、龚湾。朱店村委正处于遗址内的东北部。
遗址内,中部偏南,有东、西两个湖泊,当地人称“莲花湖”。湖的北侧有高大的土墙遗基,可以看出两湖当是北城的护城河遗迹,把故城分为“吕”字形的北、南两城。
安阳国尉封泥。(资料图片)
据老人讲,20世纪60年代东湖水被抽干,发现湖底布满大方砖。两湖之间,有深约1米的暗渠相通。城址上的耕地中,雨后常有古砖、陶片、铜箭头、铜币、铜镜出现。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重修正阳县志》记载,此遗址为“临淮城”,“汉光武帝封子衡为临淮公,始建城”“衡爱莲花,城壕皆种莲,时称莲花太子,至今犹传。朱店莲花湖即其遗迹”。
安阳长印封泥。(资料图片)
1983年,朱店古城遗址被正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单位名称为临淮故城,时代被定为汉代。
在村中走访,村民告诉我们,2003年因修筑公路,相关部门曾对遗址进行过局部考古挖掘,曾出土有铜器、陶器等文物。几年前在村委南部小区建设工地,也挖出过一些陶罐等器皿。
2020年9月~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对朱店古城遗址进行调查勘探,发现有汉代陶器残片,也有周代豆、罐等残片。初步判断,遗址时代是从东周跨越汉代。
安阳侯相封泥。(资料图片)
这一判断,把古城遗址的年代又至少向前推进了400多年,但也为朱店汉代临淮故城之说打上了一个问号。
朱店民间传说,“临淮城”在一夜之间从朱店消失,第二天又出现在淮河南岸的信阳境内。这成了千百年来朱店村一桩无人破解的谜团,也给临淮故城披上了一道神秘的色彩。
一座颇具规模的古城,时间跨越两千年,城墙边界仍然如此清晰、护城壕沟仍然如此完整,这在豫南乃至整个中原大地上都实为罕见。
《正阳县志》所说的“临淮城”,引起了我们的浓厚兴趣。
子虚乌有“临淮城”
从田间到室内,文史专家们带着疑问,试图从“临淮城”入手,在浩如烟海的大量历史文献中寻找答案。
然而古城废弃千年,在历史文献中能否找到些许蛛丝马迹呢?
据赵心田介绍,朱店“临淮城”之说,资料可查的最早记载出现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刊刻的《真阳县志》。该志记载:“临淮城,县南八十里。”后世史志文献如清康熙《真阳县志》、清嘉庆《正阳县志》皆沿袭此说,称:“临淮城,县南八十里,朱家店即其故址。”清嘉庆《正阳县志》中,还记载有“临淮城”二景:“古柏。县南八十里朱家店旧有临淮寺,久废,遗址尚存。柏即寺中故物。大可合抱。”“莲花池。县南八十里临淮城旧址。四面皆池,池皆种荷,广数十亩。”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重修正阳县志》进一步发挥此说:“临淮城,城南八十里朱家店。汉光武帝封子衡为临淮公,始建城。唐封李光弼为临淮王于此,后废。今朱店,即遗址。”1996年版《正阳县志》也沿用了以往县志记载,界定“临淮城”为“东汉遗址”,“位于县城南40公里皮店乡朱店村”。
明嘉靖《真阳县志》记录了“临淮城”,但并没有解释“临淮城”的建置和来历。赵新春认为,《真阳县志》所说的“临淮城”可能像该书卷九《博物志·寺观》记载的在“县南八十里”的临淮寺一样,只是因为其濒临淮河,而称“临淮城”。这与今天考古界进行文化考古以地理位置命名的惯例一致,属于后人对古代遗址的命名,而不是遗址地在古代的原本名称。结合清嘉庆《正阳县志》所说“朱家店旧有临淮寺”,可推知临淮寺与“临淮城”同在一地,进而存在因为古城年代久远,原名佚失无考,后人以其临近淮河取名“临淮城”的可能性。
通过资料查阅,朱仁天也对民国《重修正阳县志》称“临淮城”因“汉光武帝封子衡为临淮公,始建城”“唐封李光弼为临淮王于此,后废”的说法并不认同,认为把“临淮城”归因于汉临淮公、唐临淮王封地缺乏史料证据。
对此,1996年版的《正阳县志》虽然继续采用了“临淮公刘衡建城”说,并称“衡爱莲花,城壕皆种莲,时称‘莲花太子’”,但对“唐封李光弼”说提出质疑:“唐朝李光弼被封为临淮王,是否此处,尚待考。”
专家们认为,根据汉代分封制度,“皇子封王,其郡为国”,皇子所封王国一般为郡级行政单位。朱店古城遗址附近在汉代除了所属汝南郡,没有其他郡级行政单位存在的记录。《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有临淮郡,郡治徐县(即今江苏省泗洪县南),辖县二十九。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临淮郡更名下邳国,故《后汉书·郡国志》不载临淮郡。
历史上的临淮公刘衡是光武帝刘秀与光烈皇后阴丽华所生第四子。他幼年早夭,所以文字记载极少。《后汉书》记载:“临淮怀公衡,建武十五年立,未及进爵为王而薨,无子,国除。”卒于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但生年不详。根据阴丽华长子、汉明帝刘庄出生于建武四年(公元28年)可推知,作为四子的刘衡生年不会早于公元31年。也就是说,刘衡去世时年龄最大不会超过10岁。这么小的年龄,即使被封为临淮公,也不可能建城就国,“莲花太子”之说,更无从谈起。把朱店古城遗址称为“临淮城”,比附于“汉光武帝封子衡为临淮公,始建城”,实属无稽之谈。
原是汉代安阳城
朱店古城遗址既然不是“临淮城”,在两汉时期又会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址呢?通过后来多次实地考察和对历史文献的深入研究探讨,专家们认为,今天正阳县南部在汉代属于汝南郡安阳县,朱店“临淮城”应为汉代安阳县城。
汉代汝南郡,下辖约37个县或侯国。在两汉时期,尤其是东汉,经济发达,人杰地灵,有“汝颍固多奇士”“豫州人士半天下”的说法,后世有人据此提出“汝半朝”。安阳县为两汉汝南郡属县,《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都有记载,但对其县治所在地并未记述。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卷三十《淮水注》称:“淮水又东经安阳县故城南……”说安阳县城在淮河北岸。唐代李贤在为《后汉书·吴汉传》作注时称:“安阳故城在今豫州新息县西南。”唐代豫州新息县,即今天的信阳市息县。其后,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五帝本纪》引《括地志》文字作了更详细的说明:“安阳故城在豫州新息县西南八十里。”
1991年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把“安阳故城”的位置标在了正阳县“大林乡涂店村”。然而这种说法并未得到考古学田野考察的支持。2020年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工作者对涂店村周围的调查勘探结果显示,这里虽存在多处汉代墓葬和灰坑,但“地面及地下均未发现和城址相关的城墙及城壕遗迹”。
据此,赵心田根据《括地志》记载,比对大林乡涂店与皮店乡朱店古城到息县县城的距离,发现朱店与息县县城的直线距离是32千米,考虑到当时交通条件,道路越岗渡河,崎岖弯绕,推测朱店古城距离息县县城实际里程接近40千米(即80里),更接近史书记载安阳故城方位。结合近年来学者徐少华、金荣权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的研究成果,最终认为无论从史籍记载分析,还是据考古成果判定,汉汝南郡安阳县城都应在朱店古城遗址上。换句话说,朱店古城就是汉代安阳县故城。
江国遗址在安阳
有意思的是,专家们在翻阅大量文献资料中又有了新发现,那就是周代江国故城与汉代汝南郡安阳县城指向了同一位置。
《汉书·地理志》记载:“(汝南郡)安阳,侯国。莽曰‘均夏’。”颜师古注称:“应劭曰:故江国,今江亭是。”《后汉书·郡国志》载:“(汝南郡)安阳,侯国。”西晋司马彪注释说:“有江亭,故国,嬴姓。”《后汉书·吴汉传》唐代李贤注说:“安阳,县名,属汝南郡,古江国也,故城在今豫州新息县西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淮水》也说:“淮水又东经安阳县故城南,江国也,嬴姓矣。今其地有江亭。”唐初《括地志》称:“安阳故城在豫州新息县西南八十里,应劭云古江国也。”明末清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引用杜预的说法称:“安阳本春秋江国。汉置安阳县,属汝南郡。”
这些记载表明,安阳县与江国在地理位置上有着密切的承继叠加关系,汉代汝南郡安阳县所辖区域,曾经是春秋时期嬴姓江国的故土。
1983年正阳县人民政府根据《读史方舆纪要》中“江城,在县东南。春秋时江国也”和民国《重修正阳县志》“江城,县东南涂家店,即古江国”的记载,在今天大林镇涂楼村冢子园(涂店西北1.5公里)树立文物保护标识,把此地作为“古江国都城遗址”,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版《正阳县志》写道:“江国城遗址(西周),位于县城东南45公里大林乡涂店村涂店,南据淮河1000米。城东西长2000米,南北1200米,面积240万平方米。”2000年,这里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为“江国故城”,时代定为商周。
但涂店这一遗址因为与《水经注》《括地志》等古代地理书的记载相悖,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质疑。徐少华在《江国铜器及其历史地理考辨》一文中,根据《水经注·淮水注》“淮水又东经安阳县故城南,江国矣……汉乃县之……淮水又东得浉水口”所记安阳故城与浉水位置关系,认为古江国“位于淮水北岸、浉水口西”,结合《括地志》“安阳故城在豫州新息县西南八十里,应劭云古江国也”等记载,最终认为:“位于今息县西南、正阳县(清真阳县)东南、淮水以北、浉水口西之古江国、汉晋安阳故城,当不出今正阳陡沟以东、潘店以西、皮店以南范围。”金荣权《古江国地理与历史论考》比对今天的大林镇涂店与今息县古息国的距离后,认为大林镇涂店在古江国的东界,“从古代方国设置情况来看,很少有把都城设在自己国家边界的,且距另一个诸侯国的都城是如此的近”,提出:“古江国故城应当在今天正阳县城南部的陡沟镇附近。”
因为徐少华圈定的江国故城遗址范围内只有朱店一座古城遗址,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周通、李雅楠对正阳县涂店遗址和“临淮城”遗址(即朱店遗址)进行了认真考察。发现“临淮城南、北两城均有城墙、城壕,且从时代上看,从东周至汉代,更符合历史”“从各方面来说,临淮城比涂店更符合文献记载上的江国故城”。
赵心田、赵新春、朱仁天也通过深入系统、严谨科学的研究分析,在《天中学刊》上发表了《正阳朱店古城遗址考》一文,认为朱店古城遗址正是汉代汝南郡安阳县故城所在地,同时也是商周江国都城、汉代江亭所在地。
千年古城盼振兴
经过三年来的数次走访勘察,我们发现,朱店古城临淮而筑、规模宏大,是自商周作为江国都城以后,汉代又成为汝南郡安阳县城,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断重修再建的结果。
汉代灭亡后,朱店古城(安阳故城)作为县级行政中心的历史并没有随之终结。《读史方舆纪要》对安阳县在汉代以后的历史沿革有一段简短的总结:“晋改为南安阳,以河北有安阳也。刘宋仍曰安阳县。北魏仍属汝南郡,正始中置安阳郡,属郢州。《梁书》卷五十记载:‘大通元年夏侯夔自广陵进屯安阳,遣别将屠楚城,义阳北道遂绝’是也。东魏属义阳郡,隋废入真阳。”
从西汉文帝八年(公元前172)置县,到隋朝废入真阳县,朱店古城(安阳故城)一直作为县级行政中心,至少存在了750余年。
但从隋代初年安阳县废入真阳县至今,则逐渐远离历史主流的喧哗,经历了1400余年沉寂岁月。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当记者和专家们再一次来到朱店村考察时,正赶上麦子起身拔节的葱绿时节。
在村中,我们采访了朱店村88岁高龄的朱世斌老人。他说,朱店村以前有老街古庙,香火繁盛,出土砖瓦古物非常多。过去不少村民盖房子都是到村南地里挖砖,砖的形状和咱现在的砖不一样,分公母,还有很多花纹。现在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好转,许多村民对老房子进行翻修,就又把那些老砖当垃圾堆在村外路沟旁,不少村民还用这种古砖在院子里垒厨房、搭鸡窝、建猪窝……
我们一行在村子里探寻,果然在多处村民院子旁的沟梗上发现数堆废旧的建筑垃圾,经过认真翻找,找到不少带花纹的汉代公母砖。在一家农户院内,我们还发现一个古老的圆形石器,经考证确认为汉代石磨。
久已荒废的安阳故城因为偏居于黄淮平原西南一隅,渐渐隐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被喧嚣的尘世所遗忘。也正是因为它少为人知,未被打扰,且地处南北分界的淮河岸边,当地人以城壕为水田种水稻,在城址沃土上种小麦、大豆、玉米,所以直到今天仍保持着当初的城池规模,让当代的人们能清晰看到它往昔的轮廓,能想象到它落幕前的繁华。
如今,在乡村振兴的社会大潮中,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同行的专家们希望县、乡政府把朱店村古城遗址保护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通过对古城历史的深度挖掘和创新传承,展示厚重历史,重塑乡村文化,全力打造朱店历史文化特色新村,带动乡村旅游和各项产业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时政微观察丨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
-
全国范围内首次 二里头文物参加中华早期五大文明联展
-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 探访灵井“许昌人”遗址 10万年尘埃难掩“许昌人”文化魅力
-
古城墙也会“讲故事”丨十大战略进行时
-
文明探源 出彩中原丨仰韶遗址发现4条不同时期的壕沟 重现仰韶中期到龙山晚期聚落演变
-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探访周口淮阳时庄遗址穿越4000年 走进“粮仓城”
-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科技考古助力中华文明探源 双槐树遗址社会形态“复活”
-
中国工业遗址元宇宙产业发展大会在河北保定开幕
-
特别关注丨安阳: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开馆前三大亮点抢先看
-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开馆前亮点抢先看——依托文物资源 展现汉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