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河南

特刊·新征程 更出彩 | 就业大巴连通共同富裕路

2023-03-09 10:11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杨姗姗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张彤表示,江苏省人社系统将协同省对口支援协作合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中西部省份,聚焦资源共享、资金集聚、项目落地,制定并落实与青海、陕西新一轮对口劳务协作方案,确保脱贫人口在苏就业规模稳中有增,在东西部劳务协作中体现江苏担当。

3月9日 4省联动_20230309074328.jpg

编者按 |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全国两会期间,河南日报与新华日报、青海日报、陕西日报等省级党报联动,共同策划推出“就业大巴连通共同富裕路”主题报道,邀请代表委员话合作谋发展,串起东西部协作“就业链”,唱响经济复苏“春之歌”。

河南

让更多农民工成为“大工匠”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化祎 李昊

3月5日,作为一名由农民工成长起来的全国人大代表,徐秋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聆听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稳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指标。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

对此,徐秋萍内心十分激动。她深深理解农民的甘苦,理解稳定的就业对农民来说是多么重要。她希望更多农民工能成为有技术、有未来、人人持证的“大工匠”。

徐秋萍是扶沟县崔桥镇古村人,出生于1981年,高中毕业后到广东东莞打工。2007年她回到家乡,成为昌茂纺织公司细纱车间年龄最大的挡车工。对纺纱技术一窍不通的她从头学起,在培训期间,徐秋萍放弃休息时间苦练技术,在新员工月测试实际操作和理论测定中均获第一名。

p51_b.jpg

3个月后,徐秋萍从一名普通的纺织女工被任命为班组长。2015年,公司决定新建2万平方米智能化纺纱车间,徐秋萍任车间主任。车间从当年5月开工建设,10月份安装调试,2016年3月正式投产,不仅把工期提前了7个月,并且提前生产了3850吨棉纱,增加产值1.1亿元。

工作中,徐秋萍专心致志、全力投入,专业技能不断精进。她带领的车间在业务竞赛中每次都是第一。

2014年,徐秋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凭着出色的成绩,2015年她被评为周口市劳动模范,2019年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202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我和同是农民工出身的另一名姐妹,都是因为在技术比武中多次取得第一名被破格提拔。我还手把手教出了第一批68名技术工人,他们又分期分批把新员工培养成纺纱车间的行家里手。”徐秋萍说。

昌茂纺织二车间现有管理和技术维护人员14人,负责生产监管、设备维修、电力畅通、网络机台连接、运行状况监控等工作。徐秋萍有效利用错峰电价政策,夜间开足马力生产,年节约电费300多万元。他们实施的利用边角废料改造的“络纱小车”、减少断头操作的降“风箱花”等技改项目,让公司年增收200多万元。

员工黄春辉说:“我们这个团队大部分都是农民工,在徐秋萍的带领下,我们逐渐都成了技术工,现在人人持证上岗。”

正是有了这样一大批身怀绝技、持证上岗的工人,才使得企业在棉纱市场竞争激烈以及疫情影响下,销售额、税收实现持续增长。公司年销售额连续3年超过3亿元,税收连续3年突破千万元。这家位于扶沟县城、建厂15年的民营纺纱企业生产的“昌茂”牌棉纱以每吨高于市场价3000~5000元的价格畅销世界各地。仅国内江浙两省的订单,每月就售出棉纱近1500万吨。

如今,昌茂纺织90%的工人取得了相应技能等级证书,还有1人获“周口市大工匠”称号,2人获“桐丘大工匠”称号。

听完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徐秋萍久久不能平静:“希望更多农民工学习先进技术,争做能工巧匠,用实际行动报答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工的关怀,为乡村振兴、民族复兴作贡献。”

青海

“一碗面”书写百亿产业奇迹

青海日报记者 陈俊

“如果说遍布河湟谷地具有‘指尖非遗’之称的刺绣让‘青绣之源’惊艳世人,那么民和喇家遗址出土的4000年前的一根面穿越时空让‘拉面之乡’连起古今文明、造就出收入过百亿元产业传奇”;

“在各族儿女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上,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件事:扶持壮大拉面产业、发展农牧区畜牧业、推行移风易俗遏制天价彩礼,党的领导下前两者在做‘加法’,后者一直在做‘减法’”;

“五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利用特色资源,开展了以拉面经济为主的劳务输出,仅循化县2022年有6071户、21324人在陕西、河南、江苏、上海等100多个大中城市开拉面馆,全县每年拉面收入达十几亿元”;

“苏青两省携手打造‘化隆牛肉面’劳务品牌,青海人在江苏开店2344家,吸纳1.17万青海脱贫人口在苏务工……”

翻开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白庄镇苏呼撒村党支部书记马世功的民情日记,一页页、一行行,字里行间充满浓浓的为民情怀。

p52_b.jpg

“‘拉面经济’劳务品牌提升为青海省级发展战略,精彩里不仅有东西部扶贫省份的深情厚谊,荣誉中蕴含着崇山峻岭也无法阻隔的‘东锡’协作、‘豫’你相伴、‘东(海东)西(陕西)’精彩的生动篇章。”马世功说,可以说,自己不仅是建功新时代的参与者,也是奋进新征程的记录者。

“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

现场聆听到全国两会报告提出的一系列利好消息后的马世功说,要把全国两会上的好消息带回家乡,让“拉面之乡”的父老乡亲以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引领更多海东籍拉面人到江苏等长三角、广州等珠三角、天津等环渤海、郑州等中原城市群创业发展,扩大拉面产业“朋友圈”,进一步走出国门扩大拉面产业“经济圈”,“拉”回新的经济“增长极”。要以“交流、交往、交融”为主线,顶层设计好新一轮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协作、人才交流等关键领域,强化帮扶项目引领,保持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发展要素保障,着力构建有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体系,在高质量发展中吸收更多“锡力量”、汇聚更多“陕味儿”、增添更多“豫元素”,推动形成“产业共兴、百姓共富、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新格局,携手打造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标杆、推动形成共同富裕的示范。

目前,海东市正以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为引领,以“一碗面”牵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以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带动牛羊养殖、作物种植、农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配送、商务金融服务等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数字链、就业链融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

马世功介绍,立足品牌之魂、产业之基、就业之本,统筹品牌培育、产业促进等要素,着力职能优化,聚力品牌塑造,用力产业配套,倾力服务协调,助力经营提升,持续擦亮“青海拉面”“拉面之乡”金名片。

江苏

东西部协作,就业大省勇挑大梁

□ 新华日报记者 黄红芳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等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就业大省要勇挑大梁,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们张开双臂欢迎中西部老乡来苏就业创业。”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张彤说。

p19_b.jpg

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在下好“全国一盘棋”中,一辆辆“就业大巴”来到江苏。南京丰久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锋就是东西部协作的受益者之一。高中毕业后,李锋从老家陕西省丹凤县随老乡来南京学做拉面。3年后,他用自己的积蓄加上创业贷款在南京开了一家拉面馆,生意越做越大。如今,他创办的餐饮公司已成为南京知名餐饮企业,吸纳了400多人就业,其中陕西老乡占了一半。为了帮助更多人就业创业致富,李锋专门成立了一家人力资源公司,每年为上千名陕西老乡就业牵线搭桥。他还把在南京学到的管理经验带到丹凤,带动老乡致富。

“李锋的人生经历生动诠释了东西部劳务协作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意义。”张彤介绍,截至目前,在江苏稳定就业的中西部脱贫人口有近百万人,他们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中西部家庭带去了稳定收入。

今年江苏人社部门提前行动,会同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创新开展2023年度“创响江苏”春风行动,以服务企业用工和农民工就业为重点,点对点挖掘就业岗位,与中西部地区实时共享就业岗位信息,高频次开展网络招聘、直播带岗、视频面试。苏州市人社局农历正月初四就带领重点用工企业赴河南省信阳市开展人力资源协作对接交流,举办专场招聘会,并“点对点”接送农民工返岗。2月28日,建湖县人社局在青海玉树举行“携手玉树·就在建湖”招聘会。到目前为止,江苏累计开展省际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287场,精准推送就业岗位21万个。

为与中西部省份建立稳定的就业合作关系,江苏创新思路,通过签订劳务协作协议、设立联络站、建立劳务基地等方式,提供全流程招工服务。春节后,全省仅市县就与中西部省份一些地区新签订劳务协议64份,新建劳务基地34个。

“劳动者千里迢迢来就业,我们必须用心用情,帮助他们在江苏稳定就业。”张彤说,江苏省人社厅联合14个部门建立起省就业运行监测分析系统,联手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和江苏联通动态开展外省劳动力在苏就业及流动情况监测,支撑科学决策和精准服务。目前,外省来苏务工总人数达831万人,总量已恢复至往年常态化水平。

江苏还明确,外省劳动力在江苏就业同等享受江苏本地就业创业服务和免费技能培训等政策扶持,并将失业人员纳入属地管理,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可在常住地同等享受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优先推荐就业岗位,帮助实现动态就业。

张彤表示,江苏省人社系统将协同省对口支援协作合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中西部省份,聚焦资源共享、资金集聚、项目落地,制定并落实与青海、陕西新一轮对口劳务协作方案,确保脱贫人口在苏就业规模稳中有增,在东西部劳务协作中体现江苏担当。

陕西

“内育”+“外引”让乡村人才更优化

陕西日报记者 王佳伟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时提到,坚持并完善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等机制,选派用好医疗、教育“组团式”帮扶干部人才和科技特派员,推动脱贫地区加快发展和群众稳定增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特别是作为人口净流出地区,陕西乡村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乡村的高质量发展。”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杜海峰表示,要积极培养基层骨干人才,深化全民参与乡村治理,补足乡村振兴人才短板。

p53_b.jpg

杜海峰建议,促进“内育”与“外引”相结合,做到内“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外“引”一批优秀能人和重“用”一批农村专业人才,加大科技特派员选派和人才“组团式”帮扶力度。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以县域为单位制定长远的农村基层组织人才工作规划,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实践证明,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基层人才队伍的培养和优化十分关键。

“要注重从回乡优秀青年、返乡创业能手、返乡知识青年、大学生村官及致富能人,特别是从退伍军人中选人加入村级治理,在基层组织中任职或挂职,提高农村各类基层组织整体素质和治村本领。”杜海峰说。

由此,杜海峰也关注着另一条可行途径,即返乡创业。

杜海峰表示,国家层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向社会释放多种“乡土红利”,促进返乡创业群体规模不断壮大,同时吸引了农民工、大学生和城镇居民返乡入乡创业就业。

杜海峰的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农民工返乡人数占全体农民工的22.0%,约10%的返乡农民工选择自主创业;2020年,近3000万名农民工留乡返乡;2022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万名,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达90.7%。

“城乡融合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背景。返乡创业群体由单一走向多元,但返乡农民工仍是主体。”杜海峰说,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缺乏照料成为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为县域如何满足返乡创业者的家庭发展需求提出了新要求。建议从政策层面支持和促进个人创业、保障家庭发展能力提升。

“在数字经济时代,返乡创业也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亟须剖析新技术、新业态与返乡创业企业的相互关系与影响机制。”杜海峰表示,“数字经济+返乡创业”也将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引擎和持久动力。

030907450958_0hnrb20230309b004c_1.jpeg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