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南实践】手中有粮·一粒良种的“表白”
摘要: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副研究员 周正富:河南省小麦育种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每年通过国家审定的小麦新品种数量约占全国的1/3。
昨天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粮食给了我们成长的力量,种子给了粮食成长的力量,是谁,给了种子成长的力量呢?让我们一起穿过土层、细胞层、基因层,来听听一粒良种的心声。
如果说口感是食物的灵魂,那么面粉就是面食的灵魂。一种麦子对应一种面粉,定制着一种面食的主要口感。但我不一样,我叫郑麦136,出生在河南郑州,很多种面粉里都有我的身影。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副研究员 周正富:“郑麦136”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不知道,但是在我们种子行业内却众所周知,甚至大名鼎鼎。它适宜制作国人消费量最大的优质面条馒头等主食,在种植适应性上也非常具有优势。
我今年已经15岁了,成年身高只有70多厘米,和两岁的孩子差不多。别看我个头不大,这恰恰是我脱颖而出的密码:根系长达3米左右,株型紧凑,粗壮的身体可以支撑更多饱满的穗粒,出粉率比其它小伙伴高出百分之五到七 ,我是名副其实的冠军。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副研究员 周正富:一个好的品种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亲本,就是我们俗称的好的爸爸妈妈。那么“郑麦136”的妈妈是谁呢?就是我们当时黄淮南片的第一麦叫“矮抗58”。矮抗的意思就是矮杆儿抗倒。而且呢对条锈病、抗性比较突出。那么他的爸爸是谁呢?就是当时的黄怀北片的第一麦叫“济麦22”。他白粉病抗性和籽粒商品性都比较优秀,那我们把他们进行杂交,就实现了南北优势性状的聚合,我们就诞生了“郑麦136”。
为了给我找优秀的父母,河南的专家团队花了6年时间;为了让我长得更优秀,他们更是绞尽脑汁。在我生长的200多天里,不断给我大雨、干旱、低温、甚至是病虫害的多重考验。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副研究员 周正富:我们充分创造人工逆境,例如像条锈病。就是我们麦田里面的毁灭性的病害。我们种植这种易感染的材料,接种病原菌。那么地里的不好的(植株)材料,不到两周的时间里面它基本上就有明显的症状,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面植株像火烧了一样,而我们“郑麦136”的叶片自始至终都是绿油油的,不易受感染,植株健壮。
我后来又经历了大田推广试验,长达8年,周正富也整整陪了我8年。2022年,我的高产攻关田亩产历史性突破1900斤,成为黄淮麦区的主导品种。这也让低调的周博士,头一次发朋友圈,为我这个久经考验、抗逆、高产的尖子生点赞。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副研究员 周正富:种子啊就像我们的学生一样,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喜怒哀乐。每年我们要培植上千个组合,淘汰上万个单株。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及新技术的兴起发展和应用,那么成才的概率是越来越高。
现在,我们小麦育种,已经从一代的传统杂交,二代的分子标记升级到基因组聚合。这就像在沙漠中寻找水源,一代靠的是经验和眼力,二代靠的是勘测工具,三代使用的已经是“北斗定位”系统了。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副研究员 周正富:如果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那么基因就是种子的芯片。小麦中含有11万个基因,我们要把好的基因捞出来。就是利用标记技术,把好的基因放到郑麦136中去,进一步提高它的加工和营养品质。
缺蛋白质,补!少维生素,加!以后,我的营养也能媲美牛奶了。周正富已经给我的一下代起好了名字——“郑麦998”,即将在明年进行省级评定。未来,它将和一群优秀的长辈以及兄弟姐妹,共同为沃野千里的麦香,贡献着我们种子的力量。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副研究员 周正富:河南省小麦育种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每年通过国家审定的小麦新品种数量约占全国的1/3。2022年,全国有178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审,那么我们河南人育种的就达到了58个。我们将继续努力,培育出更多的好种子,让中国人的饭碗里装满更多的河南粮、优质粮。
责任编辑:付 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