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河南

新春走基层|一起过个幸福年

2023-01-24 10:33 来源: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闫继华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杨帆 摄   短评   幸福年味就在万家灯火里   □于晴   前两天,一曲《是妈妈是女儿》将天下母女之爱的寄语化作心灵的倾诉,被众多网友热评是“今年春晚最佳”。

 科技兴农

  种粮大户的新打算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运海

1月23日,在长葛市石象镇一块小麦地里,一名中年男子正蹲着查看苗情。他薅起一撮麦苗,数了数麦苗的分蘖说:“一株麦苗平均有5到6个分蘖,是正常长的壮苗。”

他就是种粮大户朱伟岭,今年种植小麦4000多亩。

朱伟岭是石象镇尚官曹村人,1998年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后留在校办企业,负责种子科研推广。2006年,他从学校辞职,回家乡流转土地研发种子。目前,他在家乡流转土地4000多亩,同时带动周围5个行政村的上万亩耕地,统一耕种、统一收获。

朱伟岭既是种植大户,还是农业科学家,是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许昌综合试验站站长。他分析说,与往年相比,这个冬季气温偏冷,不利于小麦越冬。但是,去年我们适当晚播,又及时进行了冬灌,因此目前小麦长势良好。

说起今年的新打算,朱伟岭说,当前重点还是抓好春季麦田管理,为小麦丰收搭好丰产架子。春节过后要及时浇水、施肥,确保小麦营养充足、健康生长。

去年,朱伟岭种的小麦和玉米都获得大丰收。他说,诀窍就是良种良法。比如玉米,他种植的是高支链淀粉玉米,比普通玉米淀粉含量高,比较甜、黏,全部是订单农业,比普通玉米的卖价也高得多。

玉米收获时,不少农民因为担心遭遇连阴雨天气,加之没有晾晒场地和烘干设备,因此往往没有完全成熟就早收了。而朱伟岭因为晚收10天,种植的4000多亩玉米增产了40万斤。

朱伟岭说,之所以敢于晚收,是因为去年投资上百万元安装了一套烘干设备。有了烘干设备,秋季种玉米、晚收玉米就有底气了。

作为种粮大户,又是奋战在生产一线的育种专家,朱伟岭对农业生产中的细微变化更为敏感。他说,目前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农业生产也要随着气候变化适当推迟农时,玉米适当晚收,小麦也要适当晚播,田间管理也要根据当时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更好地实现农业增收、农民致富。

p66_b.jpg

1月22日,在洛阳市隋唐城遗址植物园2023河洛文化庙会上,游客在欣赏舞狮民俗表演。黄政伟 摄

  自强福至

  再开一间新民宿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波

1月21日,大年三十,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自强小院”聚拢了很多游客,民宿店主郝心英掌勺,不一会儿就端出了红焖鱼块、梅菜扣肉等“硬菜”,餐桌正中间放着一盘刚刚煮出的槐花鸡蛋馅饺子。

游客们举杯互祝新年好,郝心英忙完还不忘跟游客们碰杯,精气神十足。

过去,郝心英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特别怕见人,感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家人患病、女儿上学,全家的重担都压在她一人身上。“2016年,俺男人去世,婆婆常年卧床,女儿考上研究生都供不起,那个时候,我感觉生活真是没啥指望。”对于那段经历,郝心英记忆犹新。

转机来自驻村第一书记的帮扶。时任庙荒村第一书记的陈军鼓励她种红薯、卖粉条。她种了5亩地的红薯,全部加工成粉条。在村里能人的帮助下,她在抖音等直播平台上开设了账号,一边卖特产,一边讲自己的励志故事,吸引了不少粉丝。靠着卖红薯粉条和暖心的帮扶政策,郝心英脱了贫。

“我们对特色旅游、种植、养殖等创业项目,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还组织各类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陈军说,在乡村创业大潮中,群众是真正的主角,决定着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坚强乐观的郝心英,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借着村里发展民俗旅游的机会,在村头支个小摊,卖起农产品。5年前,借助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她把自己家翻了新,给经营的农家乐取名“自强小院”。

这是一处两层小院,门楼上刻着“铭记党恩”。上层是客房,下层是餐厅,院中种着果树。

“趁着过年专门带着孩子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红旗渠离这儿也不远,我们准备再去看看。”一名游客笑着说。

如今,靠着卖农产品和经营民宿,郝心英年收入6万多元。“摘掉穷帽子,还要过上更好的日子,过了年我准备再开一间新民宿。”郝心英憧憬着。

日子过好了,郝心英的心态也焕然一新。现在,她成了村里最佳自强脱贫户,逢人就夸赞党的政策好。

“走上台俺心里甜,党的恩情记心间,今天借此好机会,党的政策夸一夸……”“自强小院”里,伴随着河南梆子声,郝心英走上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着这个小山村正在发生的乡村振兴故事。

p62_b.jpg

1月22日,游客在郑州方特旅游度假区游玩,体验传统民俗,欣赏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幸福宝妈

  “新手妈妈”被爱包围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萍

1月23日,大年初二,在郑州市金水区居民赵雪的家里,几位老人不时从窗户向外看看。

临近中午,赵雪和丈夫抱着刚刚出生6天的儿子从医院回到了家。一进家门,赵雪和宝宝就被几位老人团团围住嘘寒问暖。他们接过宝宝摸摸小脸、拉拉小手,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赵雪虽然没有回娘家,但是她和丈夫的父母都聚在一起,家里布置一新,贴上了大红的“福”字,一大家子人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团圆年。这个年,因为小生命的到来,更加特别而难忘。

虽然是第一次做妈妈,但赵雪却没有太多担心。婆婆和妈妈都是过来人,有很多经验,而且还有医院医生建的产妇群,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咨询。

不一会儿,婆婆拿着给宝宝准备的大红色“小兔”帽子进来,要让宝宝过个“红火年”。妈妈也“不甘示弱”,拿来了自己一针一线缝制的花棉袄,希望外孙在冬日里有最温暖的呵护。赵雪在一旁看着、笑着,幸福洋溢在脸上。

这样有爱的瞬间,赵雪在医院也曾感受过。“在医院住院时,很多医生护士都是带病工作,但同样给了病人无微不至的照顾,还时刻想着保护我们,让我们很感动。”赵雪感慨道。

赵雪回到家,更是得到了“贵宾级”的待遇。赵雪笑着说:“就是喂喂宝宝、哄哄睡觉,其他什么都不让我干。”

宝宝在赵雪的怀里安静地睡着了,婆婆和妈妈在厨房里叮叮当当地忙碌着,丈夫和公公、爸爸在对着图纸研究婴儿车怎么安装。

午后的阳光洒在孩子红扑扑的小脸上,无限的希望和幸福在赵雪心中慢慢地荡漾开来。

p67_b.jpg

驻村第一书记宋飞强挥毫泼墨书写春联送上新春祝福。刘梦珂 摄

  驻村帮扶

  驻村第一书记送“福”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梦珂

1月21日,除夕,虞城县刘店乡丁河楼村袁梓悦家里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谢谢宋叔叔给俺家送来的‘福’字、灯笼、书包、保温杯。”9岁的袁梓悦开心地说。

当天上午,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派驻丁河楼村驻村第一书记宋飞强来到袁梓悦家里,带来春联、灯笼等年货。袁梓悦的父母常年在外省打工,平时她和弟弟袁梓赫二人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点横撇……”宋飞强握着袁梓赫的小手,一笔一画共写“福”字。为让留守儿童幸福过年,宋飞强精心为孩子们购置了一些年货,并现场手写春联,送上新春祝福。

2015年以来,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先后派驻丁河楼村三任第一书记,协调虞城县有关部门投资100余万元修建村内道路和牲畜粪便处理厂;协调县教育部门投资170万元建设了丁河楼小学新教学楼,解决了村内适龄儿童入学难、入园难的问题。如今,丁河楼村木条加工等产业蓬勃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攀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多亏党的好政策,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村里的环境大大改善,家门口的工厂也多了。希望以后儿子儿媳能在家门口打工,既能挣到钱,也能陪陪孩子。”袁梓悦的爷爷袁文席说,他在村里经营了一家木条加工厂,在宋飞强书记的帮助下,畅通了销售渠道,收入也大大提高。

欢声笑语中,宋飞强张罗着把带来的一对红灯笼挂上,铁路特色文创产品窗花贴在门窗上,小院里顿时年味愈浓。

说起新年愿望。袁梓悦说:“我的愿望是成绩步步高,能考上虞城县高级中学。”

“我的新年愿望是全家平安健康,日子越过越旺。”袁文席说。

“我的愿望是希望丁河楼村产业发展更好,群众日子更红火。”宋飞强说,今年将加大帮扶力度,在做优做强木材加工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增强丁河楼村“造血”功能,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和人才培养,助力丁河楼村全面振兴。

一言一语都饱含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憧憬。窗花上飞驰的“高铁动车”犹如2023年“新年列车”,带着美好的祝福,向着幸福的方向奔驰。

p64_b.jpg

1月22日,沁阳市西万镇景明村民间艺人在表演“景明虎舞”闹新春。杨帆 摄

  短评

  幸福年味就在万家灯火里

□于晴

前两天,一曲《是妈妈是女儿》将天下母女之爱的寄语化作心灵的倾诉,被众多网友热评是“今年春晚最佳”。昨天大年初二,也是女儿回娘家的日子,掂着大包小包进门,听到爸妈一句“回来啦”,幸福也在此刻定格。

万家灯火处,温暖幸福年。这两年不乏关于年味的追问,年味究竟是什么?我想总与“幸福”二字相关,就在寻常生活里的万家灯火处。

幸福是无处不在的亲情。春节期间,带着家人赶一次时髦,围炉煮茶聊聊工作生活,听亲戚唠唠家长里短,欢声笑语带走了疲惫,亲情乡情抚慰了心灵。

幸福也是一个个可感可知的“小确幸”。总有一些不起眼的瞬间带给我们满满的幸福感。微小而确切的幸福可能是归乡的游子走在儿时熟悉的街头,有人温柔地喊出自己的名字;是初为人父人母听到孩子第一次叫爸爸妈妈;是脱贫户窗明几净的小院、屋檐下挂着的腊肉香肠和越过越红火的日子……

幸福还是一份憧憬和希望。人们常说红红火火过大年,过年时看到商场人山人海、听到景区欢声笑语、闻到饭店热辣香气,一下子就能感到扑面而来的幸福。红红火火既是对旧岁努力辛劳的犒赏,也是对来年更上一层楼的期盼。

新岁序开,共赴新程。大年初一,伴随着嘹亮的汽笛声,中欧班列(中豫号·新乡)从位于新乡经开区的国际陆港铁路货运场站缓缓驶出,开启“兔年第一跑”。愿新的一年,每个人的生活都像一往无前的列车,向远方出发,向着幸福美好奔赴而去。

Page_b.jpg

责任编辑: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