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攒“私房钱”订报刊
文/陈健
20世纪80年代后期初中毕业那年,在哥哥的专心辅助下,我学会了骑自行车。这在老家人眼里有些不可思议:“一条腿残废了也能学会骑车子,真是不敢想象啊!”他们感叹着。细想何尝不是:这些好胳膊好腿的健全人,哪个学骑自行车的时候都摔倒过不少次,有的还学了好几天,而我只用了不到一个下午。
学会骑自行车也开启了我的卖菜生涯。家里生产的各种时蔬,有的我是用菜篓子攀附在后面的货架上,带着到附近的集市上出售的;有的是用蛇皮袋装满,再把两个袋口牢牢地系在一起耷拉在自行车货架的两边,另再在后座上面横着加载一袋驮着到事前拟定好的市场上销售的。具体是用袋子装还是用篓子盛,以不同的蔬菜而定:比如萝卜、洋葱之类多用蛇皮袋装载,番茄、香椿、黄瓜等则多用篓子盛装,这样可以减少揉压,避免伤了菜的品相。
其实,我是一个“贪心”的人。有时会根据卖的钱数确定“贪污”多少。如卖的钱数比较多,就抽出一元或两元占为己有,随后再上缴;如果当天市场行情不是太好,卖的钱不多,就事先拿出两角或伍角,剩下的上缴给父亲。若是赶上少开张或不开张的背运集,就没有机会贪了。天长日久,口袋里有了些许积蓄。
有了这些“贪污”的“私房钱”,我美好的成长计划就可以顺利实施了。写作发表文章离不开学习,拿出一部分钱订阅《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因为必须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党的重大决定精神,再者可以熟悉报纸的版面和栏目,可以有针对性地投稿。能力有限,它们的价格当时对我来说是天价啊!每次从邮局最多我只能订一个季度的,有时甚至只能暂时订一个月的。慢慢地看着,待订阅期限快结束了,手头若有宽余,再续订。《驻马店报》(现《驻马店日报》,那时候还没有《天中晚报》)是身边的党报,离自己最近,内容最贴近实际,栏目最符合当地,是投稿的主阵地,当然,不能不订。可是囊中羞涩,也只能最多订半年的。每年的报刊征订季节,订一两种文学期刊也是必不可少,如《青年文学》《丑小鸭》等,这些都是我在邮局的征订目录册子上看了又看、选了又选才咬咬牙下狠心敲定的。因为它们的价格我能够承受得了,不然再好的报刊也只能望而却步。
说起来辛酸,“贪污”克扣攒“私房钱”,我也是无奈而为之。
那些年家里养鸡鸡发瘟,喂猪猪病死,副业搞得一塌糊涂。7张嘴巴只有父母两个劳动力。姐姐10多岁时患了类风湿,造成残疾,慢慢地不能行走了。哥哥和两个弟弟尚在就读,处处要花钱,而进钱的渠道只有卖菜和出售少许余粮。除了逢年过节,我家平日里很难见到肉食之类的荤腥。若让家里一下子拿出百元以上给我订阅报刊,自不必说,答案可想而知。
最初写稿不得要领,通常挤时间绞尽脑汁写好的稿子,投出去之后杳无音信,如泥牛入海。投稿需要邮费。那时邮资从八分涨到一角、两角、伍角……然积少成多,久投不中,家里会乐意吗?
我是一个专注执着的人,认准的路子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坚持,咬着牙持之以恒地坚持。最终,我写的稿子叩开了报刊电台的大门,数额或多或少的稿费单隔三岔五飞进了我的衣兜,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的思想压力,增强了我的写作动力。
其实,卖菜时攒的“私房钱”有时也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卖了菜感觉不是特别饿的话,就忍一忍勒紧腰带蹬着车子往家赶,把省下来的吃饭钱装进衣兜。
如今,我是一名离退休不远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细思量,如果不是当初卖菜时“贪污”偷攒“私房钱”订报刊寄稿件,如果不是当初那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执着坚持,根本不会有我改变命运的人生。现在机关单位每日所见的报刊多了,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多了,但我依然时常回想起在老家卖菜的日子,回想起偷攒“私房钱”的点点滴滴,回想起到邮局领稿费的那一幕幕。艰难的日子很快过去,母亲去世已有4年,父亲也已年近八旬。偶尔与父亲谈起,他老人家总会千叮咛万嘱咐:孩子,遇上了这个好时代,这是福啊,一定要懂得珍惜!
责任编辑: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