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具鸡黍
摘要:《一寸春色》《此去蔡州》中的秦少游,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就不用说了,不论是“往前走,是声声慢,以及敷在声声慢上的泥泞”,还是“被流放的骨感的踏莎行”,结果都是“指尖上挑着一寸春色的人/是蔡州指尖上的一寸春色”。
刘火
故人具鸡黍,不是邀我至田家,是诱我回到天中大地、古蔡州、汝宁府我的故园。诗人孙友民的《蔡州故人》以诗的形式把黄河南岸、淮水北岸——吾之故乡——天中大地的历史人物展现出来,如一幅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让我们品味天中大地上曾经的风流豪气、英雄气概、侠肝义胆、柔情蜜意以及丑恶毒辣。十首诗,十朵奇葩,胜如十里扬州路上,卷起珠帘,映入眼中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这就是孙友民的组诗《蔡州故人》。他以诗论史、以诗写史,以诗的飞扬舞动天中文化、中原文化,让我们站在汝水河畔,思、想、望、怀……
诗人在这一组诗中,每一首摘取或《资治通鉴》或新旧《唐书》或《后汉书》或《宋史》等作为题记,是把文作典,既参与了自己观念的运作,又是和诗紧密融合的文本。每一首诗,如果没有这一题记,就会使诗显得空虚,并且对于不熟悉历史的读者,也摸不到诗的头绪。
孙友民是一个成熟的诗人。在诗中,他进行历史的反思,站在历史长河的这头,回望曾经的波涛汹涌。他把自己对于历史、对于文化的感悟转化为诗歌的空灵、美丽,本身又是对历史的描绘、对文化的装扮,用他自己的诗句“无醉,就是已醉。无诗,就是好诗”来说,《蔡州故人》以及其所写,既是天中文化,又是中原文化、中华文化。
下面我对《蔡州故人》进行肤浅的点评,抛砖引玉,以便引来广大读者更好品读。
《颜体汝水》,此诗结构严谨又开放。严谨处是诗人抓住“颜体”这一文化意象,抒写历史,使诗歌主题鲜明,秩序井然。“颜体”和北宋赵佶的“瘦金体”对比,是对历史的评判,也反映了历史曲折、坎坷的运程。诗的开放,因为以“颜体”为脉络,从唐到宋到而今,处处用典朴实,而诗却显得空灵飞动,原因是诗人很好地把虚实二体进行了互换。
“颜体”在历史中是实的,指颜真卿的楷书:端正大方,刚强不屈。“颜体”在《颜体汝水》一诗中是虚的,用的是“颜体”的喻象,那就是“端正大方,刚强不屈”的人格力量。诗中的虚又怎么变为实的呢?那就是诗人所写的“挂在蔡州瓦檐上的风”“整个淮西的草木之舞”“汤汤汝水”“天中山,及其深埋山中的石头里的光”“诗人的比喻”“新旧唐书的这一章”是“颜体”的。这就多角度、多层面现实的、历史的把“颜体”这一文化意象进行了充实。同时,诗人写出了别人所没有写,诗歌呈现了前人所没有想。“颜体”不只是一种书体了,而是存在于中华历史中的“端正大方,刚强不屈”的人格力量、英雄气概。
我们知道颜真卿的绝笔“天中山”三个大字,是他在汝水河畔、汝南县城西北的天中山上写下的。颜真卿写下“天中山”三个大字后,唐朝的天空就飘满了血红,历史的天空就飘扬着刚正不屈的英雄气象……天中之厚兮厚德载物,天中之大兮大象无形……
捷克诗人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说:“诗人和作家,当他们用语言创作时,应该比画家和音乐家更多地运用真理,而且是一种藏在表皮下面又超出表象之上的真理。”孙友民的《汝南王巡行的春宵》一诗,就是以诗代史,以诗探求历史中的真理。中华上下五千年,几多人称帝,几多人称王,历史变迁,本来无可厚非。正如《三国》所说,天下乃“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们好以“成则为王败者寇”论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但对于分裂,炎黄子孙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反对、深恶痛绝的,不符合历史潮流的“称王称霸”必定会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使人民遭受万般蹂躏,因为这样的人:
如春天褶皱里的猫,
悄无声息地巡行在草民的院墙、房顶。
如履平地,来到自己荒芜的花园。
他宽大的裤衩上,印着写意的、由自己体液绘就的领地图。
这样的人就是称王也只是历史上的一个小丑,不知怎么就心血来潮地在历史上打了一个喷嚏,惊得春光赶紧躲在了废墟中。
诗人孙友民对历史上分裂的王的入木三分的刻画,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蔡州晚唱》,“黄河十万岁,浊浪一千尺”。诗之开头以黄河写来,预示中华中原大气魄也。这些雄浑气魄怎样得来的呢?那就是中华人杰“有琴一张,有棋一局,有酒一壶”,紧握“一截光阴,一线天,一丈地”边舞边唱集聚而来的。欧阳公的《醉翁亭记》《六一诗话》等,不就是浪花浪漫了黄河吗?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欧阳公也曾经撩起汝河的水,滋润着中华山水如画。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孙友民。当我们再次站在汝水岸边的时候,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与欧阳公不期而遇,弈棋醉酒吟啸,人生快哉、汝水泱泱……
美学家李泽厚说:“美就是包含着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而有着具体可感形态的现实生活现象。简言之,美是蕴藏着真正的社会深度和人生真理的生活形象(包括社会形象和自然形象)。美是真理的形象。”这段话用于阐释孙友民的《义侠啸》是比较恰当的。方珤,汝宁千户人,其在历史上的重量,正如诗人所说“历史,陡然重了一克”,但是,他已经融入了历史。平民百姓,“十万亩芝麻中的一粒”,作为个体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而对于社会、国家、时代,中华民族的“侠肝义胆”是可以“长啸三千丈/溅起天光三万束”的,使历史重了一克的一介草民,不但否定不了“人民创造历史”这一命题,恰恰是世世代代、千年百年、千万亿万个这样的“一克”形成了历史长河中的汹涌波涛,加强着“人民创造历史”这一命题。
对于中华文化、中华历史的形成,当然还有《肆头悬壶》中的费长房,一个汝南人,一个“要在虚无中紧握善的存在”的人,重阳节、插茱萸就是因他而兴,从此使炎黄子孙往往在秋高气爽的时候喟叹“乱遍插茱萸少一人”。还有《月旦春秋》中的许劭,多少风流人物虽然被浪淘尽了,但他们的风流仍然在中华文化中潇洒倜傥。在《三国演义》中只对曹操说了“乱世之枭雄,治世之奸臣”这样一句话,就使曹阿瞒的人格分裂了两千多年,至今也涂抹不去舞台上那个特定的花脸。《一寸春色》《此去蔡州》中的秦少游,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就不用说了,不论是“往前走,是声声慢,以及敷在声声慢上的泥泞”,还是“被流放的骨感的踏莎行”,结果都是“指尖上挑着一寸春色的人/是蔡州指尖上的一寸春色”。天中大地的春色被柔情揉搓出五颜六色,如今散撒在了天中大地:宿鸭湖、薄山湖,水绿情深;天中山、嵖岈山,山秀意高。
最后,我再简单谈一谈《蔡州故人》组诗的艺术技巧,这是读诗得到享受的所在。“卷珠帘,单衣初试。栏杆上晾晒明月,遁入/镜子。倚着满院虚无,怅望。”
栏杆上晾晒明月,用语大胆奇崛。历史的那夜,娄宛应该是在栏杆边把玩明月,或在水塘,或挂树梢,或悬中天,或依山隈,诗人偏说“晾晒”,可见主人公怎样渴盼温度温暖了。接着用“遁入”一词忽然断开,使诗句有了停顿,使诗意有所期待,好像月亮离开了自己,这个长夜中空悬的伴儿也没有了。接着诗人用“镜子”挽结,使诗意断而实连、波澜起伏。“明月遁入镜子”更令人寻味,好像少女收取了月之光明,有了更亲密的伴儿,但镜中的月是圆是缺却不明,诗的言外之意、话外之音更使读者回味无穷。两句诗营造的缠绵悱恻、迷离曲隐、含蓄蕴藉之景象,真是“极天高峙”“气胜势飞”(唐·皎然《诗式》)。
那么,我们就以这种方法品鉴孙友民的《蔡州故人》吧,你肯定是“无醉,就是已醉”。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