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一场影像展 重现修渠史 “太行丰碑——红旗渠精神影像展”在安阳举行
摘要:自2018年起,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秦国防带领学生,历时3年,探寻了林州456个村落,寻访500多位当年红旗渠的建造者,共拍摄8万余张照片,用镜头记录了一个又一个修渠人。
本报讯(记者 谢建晓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阿娜)“照片中,修渠老人脸上的一条条皱纹,都是那些艰难修渠岁月留下的印记。透过这些照片,我仿佛能看到当年修渠的场景……”11月10日,站立在影像展照片前,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刘铭感叹。
“太行丰碑——红旗渠精神影像展”正在安阳市图书馆一楼大厅举行,这次展览由安阳市图书馆联合安阳师范学院共同组织开展。展览开篇遴选了河南日报社资深摄影记者魏德忠的红旗渠建设经典摄影作品,作为“序”,用巨幅作品结合文字的方式再现红旗渠建设的历史场景。展览主体部分分为“团结协作”“英模竞彩”“无私奉献”“群英璀璨”四个篇章,将镜头对准红旗渠建设者,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修渠故事。
红旗渠被称为“人工天河”,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在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是一项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人、耗时10年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这些照片中展示的正是当年那一个个不服输的修渠英雄,他们值得被铭记。”安阳市图书馆副馆长蒋廷方说。
展出照片的背后,是安阳师范学院一群师生历时3年的“寻迹史”。自2018年起,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秦国防带领学生,历时3年,探寻了林州456个村落,寻访500多位当年红旗渠的建造者,共拍摄8万余张照片,用镜头记录了一个又一个修渠人。
“此次展览是一场摄影艺术展,更是一堂党史学习教育主题课。能用影像讲好党的故事,讲好英雄的故事,讲好红旗渠的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艰苦岁月里平凡修渠者的不凡形象,我和我的学生都倍感骄傲和自豪。”秦国防说。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今年12月底。
责任编辑:付 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驻马店市城管执法支队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
-
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丨一种精神凝聚起磅礴奋进力量
-
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丨照亮学子前行路——“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安阳探索”系列报道之二
-
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丨照亮学子前行路——“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安阳探索”系列报道之二
-
新征程 再出发 我在红旗渠畔丨做好新时代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
-
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丨 一渠“南水”上太行——“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安阳探索”系列报道之一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丨让党的二十大思想光芒播洒在红旗渠畔——中央宣讲团赴安阳林州市宣讲座谈侧记
-
凿出新时代的“红旗渠”①丨突破轴承“卡脖子”技术 他立志让“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
永不过时的红旗渠精神丨赵太航:新时代新征程红旗渠精神的价值意蕴
-
牢记嘱托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丨用红旗渠精神为青少年“强筋壮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