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真扶贫 倾情奉献促振兴
摘要:脱贫攻坚期间西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扛牢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对标对表“两不愁三保障”总体要求,立足参谋助手、统筹协调、督导指导职责,聚焦精准识别、精准退出、产业发展、持续增收等重点工作,担当尽职、主动作为...
西平县扶贫办荣获全国先进称号。
检查鸡蛋品相。
公司一角。
记者 许 静 通讯员 张 艳
养殖场里处处可见她忙碌的身影,蔬菜地里常常发现她劳作的足迹;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一项项荣誉纷至沓来的背后,不仅是她在返乡创业之路上洒下的血汗,还见证着她带领家乡父老同奔致富路的初心和使命。
她就是代红艳,西平县二郎乡人,本科学历,中共党员,驻马店市第四届人大代表,西平县海蓝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左肩是责任和担当,右肩是义务与奉献。我要像扎根农村教育的父亲一样,扎根农业,致力于乡村振兴,既要实现自我发展,更要带领家乡父老摆脱贫困,奔向小康。”谈到返乡创业的初衷,代红艳依旧初心不改。大学毕业后,她立志返乡创业,决定用自己的行动和力量为农业增效、为农民增收、为农村增光。2015年3月,她找资金、跑项目,在家乡创办了集蛋鸡饲养销售、蔬菜种植销售、有机肥生产、大田托管于一体的河南省海蓝牧业有限公司,开启了自己的扶贫之路,着力调动贫困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助力“输血式”脱贫向自力更生的“造血式”脱贫转变。
责任与义务同在初心与使命共存
“一个没有务农经验的女同志,怎能带领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地里刨金难啊,放弃已经发展成熟的事业投身于一个投资周期长、风险高、收益不明朗的全新行业能行吗?”在创业初期,她听到了当地农户和亲朋好友的很多质疑。
那一天,风和日丽,代红艳到附近村民家中走访,听说她创业的情况后,一位长者动情地问:“代盘庚是你的父亲吧?”
“是啊。”她微笑着回答。
老同志点点头,两眼露出信任的目光:“上世纪60年代,他在我们这里任教,印象可深呢!”
“是吗?您老人家的记忆力真好。”代红艳很惊喜。
“那时候,他是我们村的第一位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他任教结束后,乡亲们舍不得,敲锣打鼓地欢送他。没想到几十年后她的闺女又回到这里帮助我们致富奔小康。感谢!感谢!”
“感谢您还记着我父亲的好。我父亲是我的骄傲,更是我的偶像。与我父亲比起来,我做得还远远不够。”那一刻,代红艳眼前满是父亲慈祥的面容。她仿佛看到了父亲当年扎根农村教书育人的勤奋身影,心灵深处,深深地体会到了父亲矢志农村教育的满腔热血。
此情此景,代红艳愈加感受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也感受到了浑身的创业力量,还感受到身后乡亲们那一双双渴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眼睛。
“每次想到老同志回忆老父亲的话语,我就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义务。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是我的初心,助力乡村振兴是我的使命。责任与义务同在,初心与使命共存。”代红艳说。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她找到了奋斗目标,拥有了创业的动力。
提升产业“战斗力”鼓起群众“钱袋子”
产业旺,乡村兴,农民富。只有做大、做强、做优农业特色产业,才能彻底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才能让父老乡亲一起参与,共同致富。
有了坚定的信念,就有付诸行动的努力。为了让自己由农业的“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代红艳凭借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学习两年的经历,盘活资源,吸引人才,并在中国农科院、河南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黄淮学院等科研院校及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走出了一条现代养殖业、农牧废弃物利用和绿色化种植、大田托管“四位一体”的链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017年9月,时任河南省省长陈润儿来到海蓝牧业参观调研并寄语:“品牌来自品质,品质离不开科技创新。要持续推进创新,维护好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省长的鼓励更增加了代红艳创名牌的勇气。接下来的日子里,她认真学习借鉴了国内外先进公司的运营模式。养殖板块采取规模化、集群化、密闭式饲养、自动上料、中央集蛋、中央清粪的全自动模式;有机肥板块引进台湾金汇独创的“嗜高温生物发酵技术”,年产生物有机肥3万吨,在乡镇设立秸杆收集和制肥点,现场生产有机肥,将生产的有机肥按比例归还给农户或养殖户;种植板块实行规范、科学、标准化生产,3000亩供港蔬菜基地年产达12000吨。
2018年,海蓝牧业成立了大田托管板块,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方法,以创新的“共享集约化模式”“共享农业合作社”机制,“公司连名人、名人带农民”的策略与方法,移植工业标准化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一个巨大的“共享农业合作社”网,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土地集约化经营解决方案,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真正让困难群众“钱袋子”鼓起来。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脱贫攻坚是旗帜,是方向,是向贫困宣战的冲锋号。代红艳依托公司产业优势深入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采取贫困户流转土地、就近就业、扶贫资金入股、村集体经济入股等方式,努力打造“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贫困户”利益联结体,搭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平台,帮助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
让贫困群众得“租金”。在西平县五沟营镇的王阁村、常湾村,她建起了循环农业产业园,流转土地3000多亩,其中流转21户贫困户土地68亩,土地租金不低于1000元/亩。
让贫困群众得“现金”。她积极与县金融服务中心对接,通过企业贷款的方式,帮扶390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2000元。采取合作经营方式,将到户产业扶持资金以村集体为单位量化入股到企业,直接带动25个村村集体经济收益97.8万元。
让贫困群众得“薪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定期举办技术培训会,培训合格后签订用工合同,安排上岗就业。脱贫户周美美,外地嫁来,公爹瞎,婆婆傻,老公精神异常,孩子一岁多;脱贫户葛旺山,三个孩子,第一个媳妇死了,第二个媳妇因家庭贫困也跑了。经技术培训后,俩人都成为饲养员,一月收入4000多元,既照顾了家,也实现了脱贫。目前,已有25人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让贫困群众得“资金”。从2018年起,托管了西平县10个乡镇3万多亩土地,统一品牌农资保障、统一技术规程和标准指导、统一收储,统一订单销售,实现了“一低两高”(即化肥等农资供应低于市场价格;亩产量至少提高5%,收购价格每公斤高于市场价1毛钱),每亩年净增收约260元,带动贫困户244户441人。
让贫困群众得“助金”。“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哪里最需要资助,她就会向哪里伸出温暖的双手,解决了王阁村路灯电费拖欠问题、村头的“断头路”通了、10户结对帮扶贫困户的生活富裕了、资助了7个贫困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配合乡村文化活动,举办文艺下乡并给予奖励,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2020年疫情期间,先后送出了2000多件鸡蛋及蔬菜、食用油等抗疫物资。
“海蓝牧业就是好,家门口旁领钞票,挣钱顾家两不误,亦工亦农乐淘淘。”这些顺口溜广泛传诵的背后,是家乡变美了、群众日子红火了、脱贫群众笑容灿烂了。“这是我所能给予父亲遗愿的最好回报!”代红艳感慨地说。这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方式,也使她对“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解更深刻。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谈到下一步的打算,代红艳信心满怀地说,“脱贫攻坚已经完美收官,乡村振兴正在快马加鞭。今后,我将继续承担扶危济困的社会责任,为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奉献力量!”
(本版图片由县乡村振兴局提供)
2016年12月,西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成立,承担扶贫工作职责。脱贫攻坚期间西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扛牢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对标对表“两不愁三保障”总体要求,立足参谋助手、统筹协调、督导指导职责,聚焦精准识别、精准退出、产业发展、持续增收等重点工作,担当尽职、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如期实现68个贫困村出列,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406户45576人全部脱贫,取得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2021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后,国家、省、市要求设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五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西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重心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转变。2021年6月,西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荣获“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集体”称号。6月15日,西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更名为西平县乡村振兴局并挂牌成立。
扫码看视频
责任编辑: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