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当代文化 文学

月饼记忆

2022-09-11 16:59 来源:原创 责任编辑:石新宇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月饼记忆

石新宇

记忆中,第一次吃到的月饼,是奶奶蒸的,相当于多层馅饼。发好的麦子面切下一块,擀成锅盖大小的圆饼,把红糖、大枣、芝麻拌成的馅撒上去,再擀一个圆饼铺在上面撒上馅。这样铺上四五层后,把边压实捏成波浪形,月饼坯就算做好了,再上锅蒸熟,就可以吃了。童年时代,物资匮乏,这是难得的美食,只有中秋节才能吃上。

大约是我五岁那年的中秋节,母亲带着我到城里去看望她的姑姑,送去的就是这样的两个月饼。这件事我记得很清楚。我称呼母亲的姑姑为姑婆。见到母亲和我,姑婆非常高兴,为我们熬了大米粥,还炒了两个素菜,主食是母亲送去的月饼。大米粥很好喝,素菜也很香,当然更好吃的还是加热后的月饼。我想,虽然没有一点腥荤,但要是能天天吃上这样的饭菜,那就好了。

后来我知道这只是农村的月饼,城里的月饼可不是这样的。城里的月饼是用模具做好后烤熟的,但我没有吃过。第二年中秋节,有亲戚到我家去,送去两块城里的月饼,用油纸包着细绳系着,上面还有一张红纸,老远就能闻到香味儿。亲戚走后,奶奶拿出一个月饼切成八块给我和妹妹、弟弟吃。这种月饼的馅里有青红丝、有冰糖还有花生,比奶奶蒸的好吃多了。当时我们那里不种花生,所以花生也是稀罕东西。我小心地咬一口月饼,舍不得嚼花生和冰糖,含在嘴里,直到冰糖化完后,才慢慢把花生嚼碎咽下。

1984年,我们家搬到了驻马店,母亲调到回族食品厂工作。自此,每年中秋,母亲都能分到十多斤月饼。那时我父亲已经去世六年,母亲一个人带着我和妹妹、弟弟,我和妹妹、弟弟都在上学,生活相当拮据,月饼仍然是我们渴望的美食。

几年后,私人糕点作坊越来越多,回族食品厂的中秋月饼也不像从前供不应求,还出现卖不完的情况。那年母亲分到了五六十斤月饼,每一块都烤得金黄金黄的,很能激发食欲,但这年的月饼我们没有吃完。这是第一次出现家里的月饼没有吃完的情况。其实一开始我们就感觉吃不完的,母亲曾打算让我把月饼送回南阳方城老家,这样我叔叔走亲戚就不用花钱买月饼了,但母亲分到月饼的时候已经是中秋节后的第二天,况且我乘公交一来一回需要花掉母亲大半个月的工资,合计来合计去只好作罢。

母亲在回族食品厂的同事马喜梅阿姨是南阳老乡,也是回民,她的丈夫马长来是汝南回民,也在回族食品厂工作。回族食品厂效益不好后,马叔马姨两口辞职创业,依靠掌握的技术制作糕点和月饼,生意很快红火起来。如今在驻马店赫赫有名的喜来顺清真食品公司,就是马叔马姨创立的。在公司迁到确山前,每年中秋马叔马姨都打电话让我去拿月饼,每次都给我一大箱子四五十斤重。这时候我母亲已经去世,马姨每次见到我就会说她太忙了,要是我母亲在给她搭把手该有多好。连续去了多年后,我感到不好意思,马叔感觉到了,不再打电话,而是骑着三轮车给我送月饼,一送就是二十提,让我非常非常感动。

今年中秋前,和几位同事聊天,他们说现在的月饼没有以前好吃了,也不怎么吃月饼了。这样的话我不是第一次听到,但我和以前一样不接腔。我心里想的是,是他们整天大鱼大肉各种零食往嘴里填,味蕾早已经得到充分满足,吃什么都不稀罕了。现在的月饼肯定比过去的好吃得多,根本不是月饼不好吃,是他们不好吃了。

 

 

责任编辑:石新宇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