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卫计·健康 健康养生

中暑了怎么办?如何预防中暑?

2022-07-27 18:52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宋东风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先兆中暑:在高温、高湿、低风速的环境下,出现口渴、多汗、烦躁、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心慌、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升高等表现,就说明身体在向你提出“抗议”了,要警惕自己可能中暑了!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廖磊

中暑,指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机体产热散热失衡,体温中枢调节功能障碍或丧失,汗腺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根据中暑的轻重程度,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类。先兆中暑、轻症中暑是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身体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对症处理后可以缓解;但重症中暑则会危及生命,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热射病。

先兆中暑:在高温、高湿、低风速的环境下,出现口渴、多汗、烦躁、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心慌、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升高等表现,就说明身体在向你提出“抗议”了,要警惕自己可能中暑了!

轻症中暑:体温明显增高,往往>38℃,伴有面色潮红和大量出汗,严重的还会出现脸色发白、冒冷汗、站立不稳等虚脱表现。如果到这个时候还没有引起重视,那么就容易发展成重度中暑,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出现热射病。 

热射病: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开始时大量出汗,然后出现无汗,继而体温迅速升高,嗜睡、惊厥、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呼吸浅快、脉搏快而无力,严重者出现休克、心功能衰竭、肺水肿、脑水肿、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衰竭等。高温高湿的气候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所以热射病又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两种类型。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其中,典型症状就是核心温度升高>4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例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常伴有多器官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中暑了怎么办?

有的人以为中暑就是个小病,多喝点水、在空调房里休息一下、喝点藿香正气液就对了,但其实中暑还真的没那么简单,中暑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发生中暑就要尽快采用合适的方法治疗,以下方法供大家参考使用:

1.脱离高温环境。让中暑的人赶紧脱离高温、高湿、低风速的环境,移到阴凉或空调房间中,安静休息。

2.全身物理降温。用20~30度的温水(不要用冷水更不要用冰水)擦浴全身,如果中暑的人体温较高,超过38.5℃,可以在颈根部、双侧腋窝、双侧大腿根处放置冰袋来降温。

3.如果中暑者是清醒的,及时补充糖盐水!如果中暑者已经晕倒,那就赶紧打120求救!如果中暑者没有反应、无呼吸或仅有喘息,会心肺复苏的朋友可以开展急救!

如何预防中暑?

一、普通人这样预防中暑

1.避免长期待在酷热的地方,尽量待在阴凉通风之处。户外工作者尽量避开12点~16点工作。

3.避免突然从较低温度的空调房间到室外高温环境,或者从高温环境迅猛回到空调开得较低的室内。两个环境相差10℃以上,身体适应不到,出不到汗也容易中暑。

4.多喝水,每天至少2~3升水,最好是温热或常温的白开水。

5.每日膳食中适当补充热量、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等。

6.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要贪凉吃太多冰镇饮料、水果、冰品等。

二、小朋友和年老体弱者这样预防中暑

1尽量待在室内,利用风扇、空调保持凉爽环境。

2不要穿过多衣物,穿浅色、宽松的衣服。

3如果需要外出运动,避免在湿热环境里剧烈运动,外出戴遮阳帽或打伞,尽量选择荫凉通风的场所运动,在运动前补足水分。

4年老体弱者更要注意控制好基础疾病,天气太热建议少出门。

5.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风油精。

责任编辑:宋东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