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龙亭
王新立
在汝南县城东北方500米处,有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后龙亭。说起后龙亭名字的来历,还与历史上的大金帝国有着一段直接的渊源。
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崛起于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大金帝国后,先灭北宋占据中原,后又虎视眈眈对峙南宋。为了反抗外族的压迫和奴役,中原各民族纷纷揭竿起义,加上蒙古军南下,极大动摇了大金王朝的统治根基,金朝像一座即将倾覆的大厦在风雨中飘摇。
公元1224年1月,金宣宗之子完颜守绪(即金哀宗)继位。为了开创金朝的复兴大业,金哀宗首先启用抗蒙有功将帅,集中兵力抗蒙救亡。接着又改变父皇北抗蒙军、南侵宋朝的国策,迅速停止侵宋战争。在他的治理下,大金帝国一度呈现回光返照的中兴之气,但并没有遏止其快速倾覆的悲剧命运。特别是与宋蒙联军经过几场血腥厮杀后,金哀宗带领金军节节败退,最后被迫退守蔡州(今汝南县)作困兽斗。
金天兴三年(公元1234年)春节,宋蒙联军猛攻蔡州城。公元1234年2月9日,围城的蒙军在凿通蔡州西城墙后,气势汹汹地整军入城。行宫内的完颜守绪完全明白,坚固的城墙已挡不住强悍的蒙古铁骑,拼死抵抗换来的只是片刻喘息。面对即将失守的蔡州,完颜守绪意识到离自己被俘已进入倒计时。他抱定“君与社稷同死,死得其所”的信念,拿起桌上的三尺白绫,挂在幽兰轩里那根大红的横梁上,毅然结束了37年的悲剧人生。
众大臣及将士见皇帝已死,纷纷跳河自杀。战争结束后,由于金哀宗贵为一代君王,汝南城里的士绅百姓自觉募集银两,按照中原风俗,为他的骸骨举行了隆重的土葬仪式,把埋葬他的大土坟称为“葬颜冢”并派人看守,渐渐形成一个名叫“葬颜冢”的小村落。时间长了,周围的村民嫌“葬颜冢”这个名字不好听,就依着“葬颜冢”的谐音喊成“张彦庄”。
由于张彦庄附近埋葬着一代帝王,明清两代时,地方官吏曾仿京制在此地建起一座规模较小的龙亭,正中设“御座”“御案”,案上供“万寿牌”,上书“当今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每逢朔望,国家大典和喜庆日子,地方官员至此集体朝贺,犹如“面君”。因龙牌之处建有亭牌,故名龙亭。民国13年(公元1924年),龙亭旧址被改为公共运动场。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又改为汝南体育场,旧亭被拆除,新建一座“司令台”,“司令台”东壁竖石碑一通,上书“金宫被焚之后,遗址岸然若大箕翕张,面南而背北,内开广场数十亩,墟墓萝草,荒凉芜秽,而龙亭翼然峙其中,则金代建都之旧迹也”等字样。此碑至今犹存。
从上述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汝南龙亭始建明清,其建筑地点位于金朝退守汝南时临时修建的行宫遗址上。那么,汝南龙亭为何又被叫作后龙亭呢?要解开这一疑问,我们就要把目光投向古城开封那座与汝南同名的龙亭建筑了。
据《河南省志·第七卷·文物志》(邵文杰总纂,河南省地方史志编察委员会编纂第347页)记载:“开封龙亭一带,原为金朝第四位皇帝完颜亮在汴京称帝后,调集数十万劳役营建的一座面积浩大的皇宫花园,元代毁弃,明朝在此建周王府,毁于黄水。府后原有煤山,高17米,又名万寿山。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在煤山上修建万寿亭,亭内陈设《大清皇帝万岁牌》,每逢帝王生辰节日大典,地方官员在此朝贺,遂改煤山为龙亭山,简称龙亭,后屡毁、屡修、屡改。1952年~1953年、1982年~1983年曾多次进行大规模修葺。”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终于明白:汝南龙亭和开封龙亭都是明清两代地方官员修建的代君朝贺并具有龙庭色彩的场所,其建筑地点都在金朝皇帝留下的行宫或皇宫花园遗址上,加之完颜亮是金朝第四位皇帝,居先祖之位,而完颜守绪则属完颜氏后辈,又是金朝亡国之君,也正是因为如此,后人便把开封龙亭叫作龙亭,而把汝南龙亭称作后龙亭。
责任编辑:张远征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