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麻、纺胚、合绳......汝南张楼:小麻绳制作老工艺“拧”出“夕阳红”
驻马店网讯(记者 邓丹华 )打绳子,就是将线麻或苘麻等材料做成坯绳,然后再将几股坯绳放置在自制的工具上,慢慢合成绳。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在汝南县罗店、张楼,很多老人都会打绳子,且盛极一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的麻绳,现在已很少见,纺麻打绳更是难觅踪影,尤其是手工制绳,几乎灭绝。然而就是这些不起眼的麻绳,却被汝南县张楼镇庙东村村民张保昌当成了宝贝,并传承了手工制绳工序,且发展成产业,年产值达200多万元。同时安置几十位老年人家门口就业,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活出最美夕阳红。
传承老工艺 几代人不懈努力
近日,记者来到张保厂的制绳厂,即汝南县明清麻织品有限公司。刚到生产车间,就被两跺高高的小麻绳(制作大麻绳的半成品)、一跺加工好的粗麻绳和一架架转动的特制木质纺车惊呆了。
“没见过吧,这种手工制绳子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见记者吃惊,该公司负责人、68岁的张保昌笑着说,过去做农活儿需要麻绳的地方很多,麻绳曾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老百姓捆绑、背运、拉车、拉磨、拉碾都需要麻绳。他们村曾是线麻的主要生产区之一,几乎家家户户都种麻、纺麻打绳,后来随着尼龙绳的出现,线麻绳逐渐被化纤产品替代,村民们也不再种麻。
“村民不种麻,我就跑淮滨、固始等地买。”张保昌激动地说,他一直在从事制麻这项工作,重没间断,他不能把父辈传承下来的技术和销售资源丢掉。并于2009年注册成立了汝南县明清麻织品有限公司,同时安置几十位老人在厂里就业。现在他的儿子已接下了接力棒,把这项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老人们干起老工艺 演绎最美“夕阳红”
“在这里做事蛮好哦!晒不着、累不着,又比较方便。”72岁的守法李村村民王英高兴地告诉记者,对于做了一辈子农活的她人来说,纺麻很简单,既不耽误家里的事,又能靠自己劳动赚些钱,很开心。平时在公司务工的村民有20多人,销售旺季达40多人,大多是周围村的老人,她还不是年龄最大的,她们当中年龄最大的78岁,平均年龄近65岁。别看她们年纪都不小,但干起活来每个人都是一把好手。
“要不是老张提供这个‘地’,我们到哪去挣一分钱。”正在抖绳的王玲老人说,她在这里已干了8年,主要是抖小麻绳(半成品),抖一公斤1.2元,一天能抖25公斤多,挣30多元。虽然挣钱不多,但不再给孩子要钱,还能用自己挣的钱给孙子买点吃的,感觉自己还有用。
谈起下一步的打算,张保昌说,制麻绳虽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也有其严格的工序,如泡麻、剥皮、纺胚、合绳等。尽管他买的是半成品,经过抖、捋后直接纺胚,然后合绳,省去了不少工序,但年轻人都不愿从事这项工作,现有的老年工人,满足不了他的生产需求。接下来,他准备购置一台电动纺麻机来代替部分人工,同时针对部分老年人不方便到厂的,他准备把材料送到家中,让她们顾家挣钱两不误。
据了解,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采取多种举措,积极引导、鼓励和扶持当地能人,或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发展劳动就业型加工产业。目前,该镇有各类加工业25家,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拓宽了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新路,大幅提升了她们的致富能力和生活幸福指数。
责任编辑:邓丹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