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训言
文/杨大轩
父亲杨全收,平舆县阳城镇人,生于1930年,2009年因脑梗死安详离世。父亲生前脾气火爆,但心地善良。
父亲没进过校门,一生勤劳节俭,乐善好施,邻里关系融洽。父亲兄妹四人中,他是老大。我两个姑姑嫁到邻村,叔叔一生未婚,大家庭的重担全靠父亲来挑。他早年曾在河南省三门峡地区义马千秋煤矿当过一段矿工,当时老家极度贫困,吃糠咽菜难以充饥。母亲带着我的两个哥哥到义马探亲,三岁多的二哥大半碗面条下肚后大哭不止,说还想吃。工友们提醒母亲,饿坏了的小孩一下子不能吃得太多,会撑坏的。母亲流着泪把二哥拖到一边。
父亲生前多次说过,他从义马回到老家时,看到族内二奶奶、三奶奶、大伯、婶子、大娘都瘦得皮包骨,他们相互搀扶着走路,我们村西队东队的人饿死好多,挖墓穴抬重的男劳力都找不够。在那个饥饿的年代,父亲从煤矿辞职回到老家,当了农民。
吃过苦的人方知生活的不易,不舍得浪费丁点儿粮食。“粒粒皆辛苦”是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吃红薯都是连皮一起吃掉,吃馍时用手接着馍渣。父亲的美好品德感染、教育着我们。
小时候,时常有玩杂技、说大鼓书的到村里演出,父亲称他们为“艺人”。表演结束后,家家户户都会给他们拿点儿玉米、大豆、红薯干、窝窝头等,还有的端去一碗豆面条。父亲常叮嘱我多拿点。时至今日,每有上门修理家电、水暖之类的,我都热情接待,不讲价钱。每遇见街头卖唱献艺的,我均解囊相助。
自我上小学起,父亲就经常唠叨:“学习不要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日事、今日毕,不等明儿个再补习”“学习不要自己哄自己,不懂就问老师,才会考出好成绩”。并时常告诫我:“人呐,有智吃智,无智吃力。”因此,从小学到初中,我刻苦学习从未松懈,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一级不留地考入汝南师范学校,吃上了令人羡慕的国库粮。
毕业分配工作后,父亲再三叮嘱我:“干啥讲啥,卖啥吆喝啥,干一行钻研一行,多向老同志学习,说话不要信口开河,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做人要实诚,为人不要张扬,工作干就干好,切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小孩子从小就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这些话现在听来再普通不过,但在没有课外书、没有视听资料的封闭年代,我懵懵懂懂,好奇不已,逐一铭记,时常斟酌。这些话在我心里就是哲理、就是至理名言!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他的“训言”值得我一生去实践、去领悟!
我用本子记录下16条父亲讲的中国农民的朴实“训言”,留着当念想。它常常在我耳边回响,终生难忘,意味深长……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