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车舆文化

走进车舆文化之乡 探寻陆上行车的起点

2022-06-09 09:01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付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制订规划、采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集中人力、财力,对以奚仲故里——挚国故城遗址为主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家底,挖掘其文化底蕴及内涵,迅速开展并完成车舆文化产业开发的整体规划工作,规划奚仲墓园、奚仲宫、舆侯祠、古车舆博物馆等项目,建成以寻根拜祖、车舆文化展览、民俗风物...

记者 柳浩楠

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车的发明无疑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对于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毕竟,在没有车的年代里,拖曳重物要靠人们肩扛手抬,效率低下、耗费体力。交通工具的落后,既限制了部落之间的交流,也限制了文明的进步。

车舆文化的由来

平舆历史悠久,夏商为挚国,西周、春秋为沈子国,战国时属楚国,平舆邑。因车称“舆”,又因这里地势平坦,以“平”字冠名,称平舆,平舆因此被称为“车舆文化之乡”。平舆自古多名贤。关于车的发明人,有很多传说。流传最为广泛的,是夏朝挚国国君奚仲,任夏禹王的造车官,造出太平车,被尊为车辆鼻祖。

在史料上,奚仲的名字散见于《左传》《墨子》《史记》《说文解字》和《路史后纪》等。古籍上关于奚仲造车的记载非常多,说他技艺高超,制造的车子巧夺天工。比如一部很古老的文化典籍《世本》中就有“奚仲始作车”的记载。而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丞相管仲,在他的著作《管子·形势解》一文中,对奚仲的造车水平更是赞不绝口,甚至将奚仲的造车技巧与贤明君主治国理政的技巧相提并论。“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圆曲直皆中规矩钩绳,故机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明主,犹奚仲也,言辞动作,皆中术数,故众理相当,上下相亲。巧者,奚仲之所以为器也,主之所以为治也,斫削者,斤刀也,故曰:‘奚仲之巧非斫削也’。”奚仲的造车技术水平高到何种地步?古书上说,奚仲造的车,外形美观,所用材料质地坚韧牢固,内部的零件运转协调,代表了古代工匠的最高技术水平,也是古代匠人智慧的结晶。

奚仲造车的传说

相传,奚仲因协助夏禹王治水有功,夏禹王便将挚地分封给他。奚仲到了挚地以后,看到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很适合居住和劳作,便选择在一条小溪边定居下来。这条小溪就是今日穿平舆城而过的小清河。

奚仲带领族人在这里砍伐树木,建造房屋,开垦土地,种植庄稼,生活环境很快得到改善。族人安居乐业,其乐融融。但也有不方便的时候,最大的困难就是运输问题。所有的东西都需要肩扛手提,长距离搬运就显得十分吃力。要把一些笨重的大物件从远处运回来,除了运用滚木撬棒一步步挪移之外,别无他法。

看着一身汗水辛苦搬运东西的族人,奚仲想,能不能制造一种新的物件,代替人搬运东西,以减轻人的劳动量呢?经过细致的观察,他发现把东西放在滚木上移动,要比搬运省力得多。如果制作一个物件,在它下面装上类似滚木的东西,会不会省力呢?他带着这样的想法,开始了自己的试验。

他选择一棵粗大的树木,砍成几截,使之成为一个个圆木轮子。轮子中间掏上孔,两轮的孔上穿一根横木,人推动轮子一试,果然转动十分轻便。为了能在两个轮子的中间放东西,他就在两轮的正中部位装上一根长木,使之和中间的横木成十字交叉状。他让儿子吉光在前面扶着长木,自己把一些物件放在十字架的中间。吉光试着推了推,果然不费多少力气就能推出老远。

就这样,世界上第一辆靠两个轮子转动前进的运载工具诞生了,奚仲给它取名为“舆”。

为了能在上面装更多的东西,他在十字交叉处又加上一些木板,这样地方大了,自然可以多放一些东西。吉光提议给木板加上围栏,这样可以使装在上面的东西不会因车子晃动而掉落下来。两轮“舆”的诞生,大大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

“天中文脉传承与畅想”少儿美术作品擦色版画、手工拼贴《铜马车》。

然而,两轮“舆”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平衡能力差。为解决这个问题,奚仲决定对“舆”再做一次重大的改革,即对轮子所在位置进行调整。他让吉光先做长方形的车厢,原来放在中间的两个轮子,改放到车的前部,后面的部分再增加两个同样大小的轮子。这样四个轮子着地,不但平衡问题得到解决,而且载重量也大大增加。这样四轮车就诞生了。四轮车因为轻便灵活、坚固耐用,深受世人的喜爱,后来被人赞誉为“太平车”。

奚仲因为造车有功,上报朝廷后,夏王大禹“龙心大悦”,立刻封他为“车正”官,让他负责“舆”的制造、运用和推广。

奚仲造车的意义

4000多年前,当世界上许多国家还以牛马为交通工具的时候,奚仲发明的木马车已驰骋在华夏大地。春秋时期,鲁班发明锯以后,造车的工艺更趋完美,载重量可达两千斤,晴天可以日行三十里。挚地人造的车轻便灵活、坚固耐用,因而声名远播,列国不论远近,皆携带重金来求购。久而久之,平舆之名不胫而走,成为中国车辆的发源地。

奚仲在挚地造车驯马,在中国科技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不仅解决了出行问题,推进了道路设施发展,有利于部落之间的联系和信息的传递,扩大了文化传播与交流,还为全天下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

平舆车辆文化内涵丰富,近年来文物普查、文物钻探调查收集的历史遗物有100多件,文化内涵绵延数千年。其中与制作车辆有关的生产工具有10余件,主要有石磨棒、石斧、石锤、石凿、骨椎以及铜凿模样的小件铜器等。尤其是西塔寺及龙山文化、夏商文化遗址,历代遗物俯拾皆是,可辨形器的有鼎、盆、钵、碗、杯等,还有周代、春秋战国、汉代以后历朝历代寺庙建筑的陶片遗物。

奚仲造车虽然有千年历史,但平舆县古槐街道一带至今仍流传众多的历史掌故及民风民俗。西塔寺是挚国夏商时的祠庙墓葬遗址,当地人叫奚王冢(即奚仲墓),旧时有坟、祠堂。与西塔一水之隔的今福音堂一带旧时有舆侯祠,祠中建有番禺殿、舆王殿(奚仲祠)、吉光殿(当地讹称鸡王殿)、仲虺殿、圣母殿等,从远古一直祭祀到现在。传说农历三月二十九是奚仲的生辰,每年的这一天,周围数十里的百姓皆扶老携幼,车水马龙,蜂拥而来,在舆侯祠前摆寿面、供果、供品及香案,为舆侯奚仲举行祭典活动。附近许多村庄至今保存有与奚仲造车有关的村名、地名及掌故等。

车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朝代的更迭、生产条件的改善,盛极一时的车舆文化渐渐湮没在历史中。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胶轮马车的出现,制作传统车辆的手工业作坊逐渐减少。新中国成立前平舆有大大小小数十间车坊,其中木匠作坊著名的有焦大廷、徐麻龙的太平车作坊,铁器作坊著名的有唐连成、张国本的铁器老字号。随着社会的变革、生产力的提高,在胶轮马车、汽车、拖拉机等现代机动车辆的冲击下,太平车等传统车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2007年3月,平舆县人民政府制订《平舆县“车舆文化之乡”保护实施方案》。方案指出,以车舆文化研究和产业发展为龙头的文化产业,是“十一五”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平舆县委、县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要努力构建以车舆文化为主体,以参观旅游、寻根拜祖、休闲观光等为内容的文化产业格局。制订规划、采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集中人力、财力,对以奚仲故里——挚国故城遗址为主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家底,挖掘其文化底蕴及内涵,迅速开展并完成车舆文化产业开发的整体规划工作,规划奚仲墓园、奚仲宫、舆侯祠、古车舆博物馆等项目,建成以寻根拜祖、车舆文化展览、民俗风物展览、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主题的大规模车舆文化园。

发现画室师生制作的装置艺术《舆通未来》。从历史文脉传承了解驻马店平舆车舆文化。作品分为车之过去、现在、未来。

根据保护方案,2007年下半年,平舆县人民政府投资800万元,在县城东部的永乐大道东段北侧建设了反映车舆文化的怡馨园。同年7月,经平舆县人民政府积极申报,《太平车制作手工技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月,平舆县被国家民协公布为“中国车舆文化之乡”“中国车舆文化研究中心”。同年,该县在县城清河大道南段东侧拓建了中国胎教之母——太任公园。2009年,平舆县人民政府投资近亿元拓建了占地220亩的奚仲公园,大门前的铜塑“车舆创世”由中央工艺美院教授,著名画家、雕塑家娄家本设计。2011年11月,筹集资金11万元,组建了以85岁老木匠孟庆国为首的老、中、青三结合的木工铁匠队伍,开启了复制太平车的工程。2012年3月,经过42天的紧张施工,复制太平车的“大五板”“大三板”各一辆,运至县炎黄文化研究会展厅保存。后来又根据需要,陆续复制、修复太平车、土牛车、木牛车、轿车、马车等车辆十余辆。2012年4月初,平舆县车舆文化研究会的有关人员经反复研究,多方收集有关资料信息,掌握了射桥镇等地民间收存古旧车辆的多条信息,又从本县搜集太平车“大三板”“土牛车”各一辆。2013年4月,在县政府的支持下,车舆文化研究会的工作人员从杨埠镇老任村购回清代制的太平车精品“大五板”一辆。

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传统车舆退出历史舞台,进入古车舆博物馆,成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创办古车舆博物馆,举办车舆文化节,开展祭典活动,举办传统车舆的展览、展示、旅游活动,车舆文化相关的文化活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把车舆文化保护好、传承好,把“中国车舆文化之乡”建设好、发展好,让更多的人了解车舆文化,了解车舆之乡。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