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篇公益报道的背后
记者 高琳琳
与患者家属沟通、采访、选题、撰稿、筹款……自2018年到现在,每天的工作都是如此。朱久阳,一位80后,上蔡县人,供职于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从事媒体行业近10年,如今是一名资深公益记者,通过400多篇公益报道,他筹款近千万元救助了400多个家庭。
“天堂”文件夹里藏着心痛
有人说,公益就是微小的能量不断积聚,就长成了一棵大树,就成了一阵暖人的春风,就有了战胜困苦的强大力量。
将记忆的指针拨回到2018年,那是朱久阳第一次接触公益新闻,画面中稚嫩的脸庞布满泪水,文字里透出苦闷和无奈……一篇图文,让作为记者也同为父亲的他感触很深。带着这份“触动”,他开始试着关注、了解这个群体。
走访大病群体、查阅病理病种、对接公益组织、掌握救助流程,随着一篇篇公益报道的发出,他将一个个困境家庭的故事用视频新闻的方式推给受众,由此,也开始了他的公益之路。
朱久阳工作的电脑文件夹里,有个文件命名叫“天堂”。这里,沉寂着近二十个孩子过早凋零的童年。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患儿因病情加重而早早离世,心痛也觉得惋惜!”而这些还没来得及发出的报道,朱久阳平时很少再去打开。
平日里,遇到周末或者假期有紧急采访,家里人说得更多的是:“去吧,能帮一点是一点,他们不容易!”朱久阳称,家人平时也会询问新闻报道中患儿的近况和后续,有时候刷到新闻也会捐款。
为400个家庭筹款近千万元
“一位困境中的母亲,在凑钱准备来郑给孩子求医时,将院子里的一棵大树卖了360元,半年时间里只吃了一次肉,还是清明节祭祖时用的一块祭肉。为了省钱,平时母亲在医院餐厅做勤杂工,收集别人剩下的肉给女儿吃,而自己只吃开水泡青菜。当患病的女儿得知真相后,母女相拥嚎啕大哭。”这件事是朱久阳心里的痛。
患儿家属白天忙着陪护照顾孩子,而朱久阳特意将采访时间推迟到晚上。深夜,电话的那头常常是苦闷夹杂着声声呜咽,他成了患者家属最信赖的倾听者。作为倾听者,他也从中找寻报道的切入口,近4年来,为400个家庭筹款近千万元。
“现实中真的有一夜白头,你很难想象家属花费300万元只为给孩子续命……”公益报道中,朱久阳看到更多的是绝境中的家属在逆境之下呈现的生命韧性、对未来的渴望、母爱的光辉,还有那发自本心的善意善良。
“人性最美的一面,应该被记录、呈现、传递!媒体有时候是可以阶段性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也希望很多年后,被帮助过的人可以把善意继续传递下去,爆发出温和且绵长的正向能量。”朱久阳说。
为家乡群众日夜奔波
朱久阳平时专注于少年儿童大病救助公益报道。有时候遇到家乡人求助,他即紧张又心痛,恨不得马上就能帮助到对方。其间,他累计报道多名驻马店籍血液病、肿瘤、烧伤等重症患者,帮助他们进行网络募捐超过百万元,帮助他们走出病痛,重拾信心,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最怕的就是新闻稿件还未发出,患儿却因病重过早离世。”谈及职业,他感慨道。
有一次遇到一位确山的退伍军人被高压电烧伤,朱久阳和天中晚报记者商议后开始和患者家属联系,采访、写稿……经过他的努力,该患者得到多方面几十万元的救助。事后患者的姐姐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助,弟弟早已离开人世了。
朱久阳采访患病儿童。
“当看到孩子康复后,家属从困境中得以纾解后的那种释然和轻松,我想这也是公益新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朱久阳说,公益就像寒冬里的一道光,它能为跌落谷底的人带来温暖,给予他们希望与力量,给他们重新面对生活的底气和信心。”
关于未来,朱久阳讲到基于大病救助,还有可能尝试拓展助学、助困、环保等领域,同时,结合目前各个短视频平台的属性,在内容上探索求新,为公益的传播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会更加珍视“公益人”的身份标签,替不言者发声,为困境中的群体提供帮扶,帮大病患者重回正常的生活轨迹。
(感谢大象新闻记者赵俊鸽、夏雨、崔瑞渊提供相关素材)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