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文化资讯 文化风采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丨牲口屋(曹进勇)

2022-06-02 09:15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杨姗姗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人生苦短,不知不觉,我已是奔六的人了。但我不觉得老,很多时候还爱跟年轻人比高低。人家喊大爷,喊老头,我心里不太高兴,我有那么老吗?照照镜子,两鬓斑白,一脸褶皱,不服老又不行。人老就爱恋旧,想起从前,想起最多的是村庄西南角那两排牲口屋。

家里人多,床铺少,我就跟着父亲睡牲口屋。牲口屋是后排最东三间土坯草房,房后是流入扁担坑的水沟,我和哥在大雨天把堵网下在入口处,半天能逮一大盆鱼。打开破旧的对开木门,迎面就是挨着后墙用土坯垒成的草窝,堆满铡成三寸长的麦秸草。夜里睡觉的时候,把麦秸草用拌草棍整平,被子一铺,闻着麦草香睡。刚住进牲口屋,不易入眠,躺在草窝里,听着牛马的咀嚼声、弹蹄声、放屁声,翻来覆去睡不着。后来听惯了,也就无所谓了,躺下不久就能进入梦乡。

那时候农村穷,大豆亩产七八十斤,小麦一百多斤,三百多人口的自然村只收获几万斤粮食,交完公粮,口粮不够吃。现在回想童年,最能让我记忆深刻就是一个饿字,饿得心里发慌,饿得腿肚子打颤。更没有什么零食,肚子咕噜了,偷偷拿几片红薯干啃吃。生瓜梨枣,只要能吃的东西,就往嘴里塞。割草放羊的时候,搓麦穗吃,剥嫩玉米吃,烧毛豆子吃,摘豌豆豇豆吃,扒红薯吃,逮蟋蟀蝗虫烤了吃。回到家,顾不得上茅房,先找馍吃。奶奶说我是饿死鬼托成的,见了吃的眼睛发绿。平时很少吃肉,逢年过节,上公社食品公司花七毛钱,割一斤剥皮猪肉。母亲把肉剁碎,掺到一大锅蔬菜里,根本不显眼,却觉得特别香。

牲口屋最热闹的时候是冬天,大雪纷飞,积雪到膝盖,天寒地冻。大人小孩聚集在牲口屋,烤着柴火,噼啪作响,烟气缭绕。男人吸着旱烟袋,女人纳着鞋底子,小孩烧着玉米花,各忙活各的。大家唠着嗑,说些闲话,乡村轶事,历史典故,天南地北,仙人鬼怪,想起啥聊啥,有一搭无一搭的。庄上的金钟,大高个子,读的书多,说《水浒传》,讲《西游记》。我们小孩子爱听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找根两米长棍,学着乱耍一气。老年人讲我死去的爷爷,说他胆大,逮过鬼,打过黑白路神。讲后庄的彭闺女,力大无比,有一次跟人家打赌,挑起两个石磙,累得吐血而亡。讲七五年发大水,大水到曹楼后边,白茫茫望不到边,水里滚着西瓜,漂着檩条。讲一个盗贼偷了员外四个大元宝,藏在枕头下,元宝像长了腿脚,夜里自己偷偷跑回去了。这些个真真假假的事儿,不但男女老少都爱听,就连牲口也不再咀嚼,支着耳朵听。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眨眼四十多年过去,父亲已去世达18年之久,女儿也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牛耕时代早已过去,农业生产机械化,种地用拖拉机,收获有收割机,省力省时。现在农村里除了养殖户,很少有人散养牲口了。庄上的牲口屋,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全部扒掉了,建起一座座院落。农村种地不再交税,看病有农合,小孩免费上学,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车,很多家庭都开上小轿车。

是啊,穷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那时候的农村人,做梦都想不到有这么大的变化,能住上楼房,开上轿车,用上手机,日子越过越幸福!

(作者单位:确山县作家协会)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