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市何以成为院士青睐之地? ——驻马店叫响“院士经济”赋能“换道领跑”调研报告
摘要:驻马店大力发展“院士经济”的成功实践表明,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面对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只有坚持敢为人先、奋勇争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借好外力、激活内力,持续优化创新生态、集聚创新优势,才能营造高端人才和优势产业的发展高地,实现锻长补短、优势再造、...
杨晓东 刘华山
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河南驻马店地处淮河之滨,全境属大别山革命老区,是传统农区、农业大市,工业起步晚、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近年来却柔性引进19名院士,通过设立院士工作站或开展产业深度合作,借力“最强大脑”发展“院士经济”,催生了创新驱动、换道领跑的“才富”集聚效应。农业大市何以成为院士青睐之地?笔者近日走进“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驻马店进行了深度调查。
紧握粮食“王牌”发力“院士经济”
谷雨时节,气温回暖,雨水润泽,驻马店西平、上蔡等地大田小麦长势喜人,农技专家深入田间指导麦田管理,无人机喷防、机械化耕作繁忙有序,田野和乡村呈现一派青绿打底、五彩斑斓的壮美图景。
“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驻马店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市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90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160亿斤以上,其中小麦总产约占河南1/7、全国1/26,粮食生产已实现‘十八连丰’。今年,驻马店种植小麦1168.3万亩,其中优质小麦687.8万亩。从目前小麦长势看,通过加强后期管理,今年再夺夏粮丰收我们有底气。”驻马店市委书记鲍常勇说。
据鲍常勇介绍,驻马店不但粮食稳产高产,畜牧养殖也是全省全国先进。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分别居河南省第一、二、三位,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居河南省第一、二、三、四位;培育了全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夏南牛”,牛肉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市9个县均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农业农村部多年在驻马店举行全国小麦机收会战开镰仪式;2019年,全国畜牧业工作会议和全国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保供座谈会相继在驻马店召开。
原本“接地气”的农业生产,是如何与“高大上”的院士发生交集的呢?“这源于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殷殷嘱托,也得益驻马店一座城和一场会的美丽情缘。”鲍常勇说,驻马店粮食生产虽然连年丰收,但传统农业发展一直面临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大而不精的瓶颈困扰。
为破除传统农区发展“中梗阻”,深化“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驻马店牢牢抓住粮食生产和畜牧养殖这两张“王牌”,依托连续24年举办中国农加工投洽会的平台优势,开展“院士+产业”高峰论坛,主动与涉农院士恳谈对接,以实施种业振兴为发端,加快“三产融合”“三链同构”,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链群发展现代化。
2013年,为推进小麦生产提质增效,与陈剑平、许为钢院士开展对接合作,驻马店坚持“大员上阵”、专班服务,在种粮大县西平、上蔡、遂平等地建立高标准农田连片实验基地,为院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提供全流程服务保障,用真心恒心促成河南省小麦抗性遗传育种院士工作站落户驻马店,实现引进院士从“0”到“1”的重大突破,由此开启了“院士经济”持续发力的新局面。
为什么选择在驻马店设立院士工作站?这对院士在所属领域更好发挥作用有何参考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嘱咐我们‘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驻马店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市,可以连续24年孜孜不倦办好一个会,这是一方可以土里刨金、能够干成点事的地方,我为什么不愿意来呢?”在与陈剑平院士的对话中,笔者的疑惑也得到了部分求证。
驻马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刘晓文介绍,自建立院士工作站以来,陈剑平院士团队承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土传病毒病害防控、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等5个项目,使全市小麦因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持续降低,推动我国小麦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无独有偶,许为钢院士和王复明院士也选择了驻马店。许为钢院士主持选育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在驻马店累计推广应用面积3000多万亩、占全国20%以上,亩均最高单产突破650公斤;郑麦7698等后续其他品种平均亩产达到550公斤以上,驻马店成为全国优质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省辖市。王复明院士在驻马店首创全国坝道工程医院,联合中山大学、黄河实验室等,致力打造国际领先的“地下粮仓”防水防腐中试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存储安全贡献“国士担当”。
“我从没想过能靠种地发家致富。但是,靠着党的政策和院士的指导,我的家庭农场梦想实现了。”走访调研期间,驻马店市首个“丰农家庭农场”、西平县人和乡种粮大户李红伟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他向笔者算了一笔账:过去,农民种粮主要是保公粮、留口粮,一年到头基本上“皮打皮”。现在不一样了,他办起了家庭农场,流转了600亩土地,采用了良种良方,每亩比过去多收300斤小麦。
仓廪实,天下安。在陈剑平、许为钢等院士领衔带动下,驻马店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连年攀升,农产品加工业迅猛发展,先后引进培育中花粮油、五得利面粉、克明面业、今麦郎等国家级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1750家,产值突破2000亿元,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催生了全国首个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实现了由“中原粮仓”向“国际农都”的跨越转变。
借力“最强大脑”提升产业能级
既要“碗中有粮”,还要“盘中有肉”。驻马店市市长李跃勇介绍,在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同时,驻马店牢固树立大食品安全观,围绕花生、芝麻、食用菌、西红柿等特色优势产业,吸引张新友、李玉等院士团队到驻马店深耕细作,大力实施“菜篮子”“肉盘子”“油瓶子”工程,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抢滩占先、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淮河之滨正阳县是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所种的“小白沙”花生长期受产量低、病害多、缺乏机械化耕作等困扰,无法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于是,驻马店积极推进与“花生院士”张新友深度合作,解决了品种不优、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难题,在正阳县成功培育出高油酸花生新品种,攻克了花生机械化耕作难题,花生亩产由过去的不足200公斤跃升到现在的400公斤以上,君乐宝、鲁花、渤海花生交易中心先后落户正阳,小花生催生大产业,实现面积和产量“双提升”、品牌和产值“双百亿”。
东部白芝麻原产地平舆县,是全国优质白芝麻生产第一大县。针对芝麻种植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积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院士”李培武、芝麻首席科学家张海洋合作,成功选育出世界首个抗裂蒴、抗落粒型芝麻品种,有效解决了芝麻“一干就炸、一碰就掉”的生产难题,田间损失率由37%降低到3%以内,贡献了芝麻产业的河南“芯片”。
西部山区泌阳县种植食用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长期受关键技术“卡脖子”,产业链群遭遇发展瓶颈。为破解这一问题,积极促成“食用菌院士”李玉在泌阳县设立国内首家“真菌研究院士工作站”。建站以来,攻克了全日光栽培黑木耳等8项关键技术,筛选培育出30多个品种,实现工业化车间生产,使食用菌口感更好、更加绿色健康,创造经济效益100多亿元。现今,泌阳县食用菌从业人员达20多万人,不少人到韩国、日本等当起了“教练”。
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汝南县同全国设施园艺专家李天来院士和全国蔬菜学家喻景权院士合作,通过品质改良引领质量优、先进技术保障生产绿,运用设施蔬菜抗逆优质高产调控成果,大力发展以优质西红柿为重点的蔬菜产业,全县优质蔬菜常年复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年产值达25亿元,带动2.8万名群众就业增收,成为全国最大的鲜食西红柿生产基地。
从对驻马店所属农业大县的走访调研中,笔者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驻马店与院士团队务实合作,不仅注重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希望的田野里盛开产业之花,还积极开展多领域特色产业“嫁接联姻”,各地普遍尝到了与院士合作的甜头,形成了因地制宜、比学赶超的“驻马店模式”,“院士经济”呈现出百花争艳、竞相发展的喜人局面。
建筑防水产业是驻马店特色优势产业,常年有30万“防水大军”奔赴祖国各地,先后承揽了“鸟巢”、国家大剧院、三峡大坝等大型防水防护工程。但是,一些防水企业产业层次低,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不强,缺乏高端产品。
为助推建筑防水产业迭代升级,驻马店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合作共建国内首家“防水防护院士工作站”,综合开展各类工程设施防护试验应用,在平舆县率先成立全国首家“检测在现场、诊断在云端、专家遍全球、服务在身边”的坝道工程医院。
3月25日,黄河实验室坝道工程医院(平舆县)中试基地和河南省地下工程中试基地正式挂牌运行,这标志着由王复明院士倡导建立的全球首家专为基础工程设施“诊治疾病”的科技创新平台正式纳入省实验室研究体系,成为黄河实验室的重要支撑力量。
目前,坝道工程医院建有郑州总院、南方总部、北京总部和57家分院,涉及全国23省(区、市)131个行业单位,吸引了蓝翎环科、驼峰防水等30家知名防水企业成功回迁,带动建筑防水企业近2000家,产值突破600亿元,占据全国建筑防水的“半壁江山”,创造了“院士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范例。
院士担纲领衔 打造“中国药谷”
春风拂过山岗,吹绿了确山县的沟沟坎坎,瓦岗镇万亩中草药种植基地内,漫山遍野的夏枯草迎风绽放,紫白渐变的小花开得正艳,层层叠叠,香远益清,吸引成群结队的蜂蝶前来采蜜授粉,构成绿水青山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你看这夏枯草,跟小麦一样,正在抽穗扬花。今年风调雨顺,草株根粗苗壮,长势正好,保准又是好收成!”中草药种植大户刘根福走进地头,弯腰查看墒情苗情,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我们确山夏枯草是清肝、护肝‘圣药’,历史上曾在防治天花、鼠疫、霍乱等疫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在又有了‘中国药谷’这块金字招牌,我们有信心把夏枯草种植面积扩大到10万亩,带动更多老区人民共同富裕。”刘根福信心满满地说。
驻马店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南药北移、北药南栽的过渡地区,素有“中原粮仓”“药材王国”的美誉。这里常年粮食总产160亿斤,各类畜禽8000万只,中药材2000多种,种植面积21万亩。其中,夏枯草产量占全国70%以上、鹅不食草产量占全国60%以上。这些丰富的食药资源为发展医药健康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胸怀“国之大者”,心系“省之要者”,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做决策、抓发展,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新的赶考路上,驻马店该如何破题开局,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紧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主动融入健康中国战略,抢抓全球医药健康产业迅猛增长的重大机遇,我们要以‘洞悉变局’谋划‘前瞻布局’,全力打造‘中国药谷’,建设中国医药创新基地,培育新的千亿级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集群,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畜牧产业和生物医药‘三位一体’创新发展,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奋力实现弯道超车、直道冲刺、换道领跑!”鲍常勇表示。
驻马店市委、市政府把“中国药谷”作为“一号工程”,坚持精准发力、高位推进,先后与施一公、陈芬儿、刘昌孝、于金明、励建安等院士团队对接合作,聘请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高水平编制规划建设方案,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按照“中国药谷”总体规划,驻马店将加强与行业龙头合作,深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打造全生命周期业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医药创新发展基地、国家原料药总部基地,立足中原、辐射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全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蓝图变实景,关键在落实。李跃勇介绍,为加快推进“中国药谷”建设,驻马店在全省率先建立首个工程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可视化监管系统,绘制“中国药谷”项目建设督战图,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办理、批处理。纳入重点工作“13710”推进机制,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在全省率先建成企业服务总入口平台,打造项目全方位、一站式“服务超市”。
驻马店市政府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中国医药创新发展国家级实验室,打造中国最大原料药“超级工厂”;与美国通用医疗集团在第四届进博会上,签署GE医疗先进设备云端物联、迭代升级总部基地项目,打造中部最大的5G智慧医疗“流动医院”装备制造产业园。在南京成功举办豫苏医药产业合作专题对接会,促成42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252亿元。赴重庆考察对接,推动伊诺生物制药、大型医药物流园、中药材加工等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地。
产业布局落子如飞,项目推进气势如虹。目前,“中国药谷”生物医药、农药、兽药、医疗器械、康复辅具5大产业园已同步开工建设,拟引进1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总投资500亿元。现已实施“三个一批”新上项目59个,总投资380亿元。其中,签约一批项目18个,总投资130亿元;开工一批项目30个,总投资170亿元;投产一批项目11个,总投资80亿元。
年产5万吨出口作物保护剂的河南蕴农植保科技、年产120万吨海藻生物肥的开门子肥业、年产5000吨噻吩的河南御医堂生物,以及致力于康复器械领域的天津泰斯特仪器、南京埃斯顿康复机器人、上海聚力康医疗消毒供应中心等,一系列相关医药健康企业已纷纷开工兴建。
中医康养小镇、康复养老社区、医疗人才公寓、智慧养生公寓、中医药产业园、妇婴用品交易市场等也在加快实施……驻马店正在同向发力、多点开花,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群现代化,在已有相当海拔的产业高原上,营造最具标识度的产业高峰。
院士领衔带动,注入澎湃动能。驻马店市副市长孙继伟介绍,现今驻马店100多家医药工业企业发展态势良好,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医学工程、特色原料药及制剂优势突出,涵盖人用药、农用药、兽用药等领域,形成了药食同源、门类齐全、链群完备、支撑有力的全生命周期医药产业发展体系。
天方药业原料药研发生产国内第一,螺旋霉素系列产品国际领先;华中正大硫酸金霉素、立诺制药头孢原料药产量全国第一;鼎复康植物提取抗癌新药是继青蒿素之后又一重大突破;后羿制药超级泰乐菌素、优凯制药卡博替尼填补国内空白。
“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驻马店凭着自身良好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药谷’,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孙继伟说。
从举世瞩目的“国际农都”到前景光明的“中国药谷”,驻马店又一次开启新征程、迈进新赛道。
敢于“无中生有”激发创新活力
引进一位院士、带来一个团队、培养一批人才、带强一个产业。现今,驻马店柔性引进19名院士,通过扎实开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了对标补短、延链强链、优势再造、产业升级的良性发展局面。拥有“瞪羚”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8家,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省级创新平台载体170个;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21个,居河南省第1位。
驻马店“无中生有”发展“院士经济”的秘诀究竟何在?鲍常勇感言: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要想在创新发展、你追我赶的时代大潮中脱颖而出,必须紧紧结合自身优势产业基础,敢想敢闯敢干,谋非常之策、行非常之举、下非常之功,千方百计与“最强大脑”攀亲结缘,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催化产业发展集聚效应,向着大而优、大而新、大而强和高又快、上台阶阔步前行,努力在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中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绩。
一是坚持发展“聚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国家战略布局,紧扣本地实际情况,抢抓发展机遇、释放发展优势、涵养发展底蕴,以良好的发展态势趋势促进“自有人才涌似云”。
二是坚持平台“招才”。依托中国农加工投洽会与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等平台,大力争取部、省支持,邀请院士到驻马店参加展会、开展高峰论坛,积极跟进对接,助推院士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深化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坚持产业“引才”。聚焦打造“国际农都”“中国药谷”,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着眼产业布局,突出优势产业,与院士团队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以产业吸引人才、以人才促产业发展”的可喜局面。
四是坚持服务“留才”。建立市领导结对联系院士机制,深入把握院士需求与本地优势,安排“一对一”配套团队,开辟相关绿色通道,让院士安心安身安业;建立院士专家咨询制度,给予院士工作站财政支持,并对重点项目采取“一事一议”进行支持。
在驻马店走访调研期间,笔者也深刻感受到,传统农区、农业大市发力“院士经济”赋能“换道领跑”,只有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念,坚持借好外力、激活内力,持续优化创新生态、集聚创新优势,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胜势,推动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壮阔前行、行稳致远。
踔厉笃行 精彩可期
院士,因其在各领域的杰出贡献,享有“最强大脑”的美誉。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的驻马店,敢于攻坚克难、抢滩占先,朝着“华山一条道”奋勇攀登,借力“最强大脑”,发展“院士经济”,展现了非凡的眼光和勇气,取得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做强创新平台,壮大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完善创新制度,优化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省委赋予驻马店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用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建设山水相间、蓝绿相融的现代化大城市,在“做优城市品质上”等七个方面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绩。
这不但为全面建设现代化驻马店明晰了战略定位,也为驻马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驻马店又一次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迈进新赛道。
抓住先机,方能快人一步;着眼长远,就能高人一筹。如果能看准趋势,在一些领域率先进行前瞻布局,通过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来育先机、开新局,就可以抢占制高点,就能在这一领域领跑,实现赶超发展。
引进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培养一批人才,带强一个产业。仿佛在不经意间,农业大市驻马店“院士经济”居然积厚成势,大放异彩,迸发出引领区域经济争先出彩的磅礴动能。
世易时移,大风泱泱。日月其迈,大潮滂滂。驻马店大力发展“院士经济”的成功实践表明,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面对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只有坚持敢为人先、奋勇争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借好外力、激活内力,持续优化创新生态、集聚创新优势,才能营造高端人才和优势产业的发展高地,实现锻长补短、优势再造、换道领跑。
踔厉笃行、精彩可期。我们相信,有了院士团队的赋能加力,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驻马店的未来必将绚丽绽放、更加出彩!(转自2022年4月29日《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