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评论

抗疫护士回村隔离遭支书辱骂,感染者不该被“社死”

2022-04-29 17:34 来源:中青评论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付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治愈出院后被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家长感染后孩子受到歧视,感染医生康复后被调离岗位……疫情期间,的确出现了一些治愈者被歧视,甚至被“社死”的过度防疫乱象。对此,首先要让法律及时亮剑,严肃处理“网暴”、谩骂、侵犯感染者隐私等违法行为,决不能让感染者无端遭受歧视性对待。

任冠青

最近,河北邯郸一名抗疫护士的遭遇引发关注。她表示,自己已经痊愈并结束集中隔离,在回村隔离期间,村支书何某某在微信群内对其侮辱谩骂,还恶毒诅咒她的家人。4月26日,鸡泽镇通报,停止何某某工作,并给予其党内警告处分,何某某已向当事人赔礼道歉。

官方通报

疫情期间,我们要隔离的是病毒而非人心,这早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可仍有个别人像这位村支书一样,用有色眼镜看待新冠肺炎患者,用侮辱性言行歧视本就不幸的治愈者。可以说,无论是从科学、法治,还是事理、人情的角度而言,这位村支书的处理方式都极为不妥。

抗疫两年多,我们对病毒的认识越来越充分,对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也更加完善、科学。目前,感染者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需要经过严格的流程。而且,多位医学专家指出,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或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后,其体内已产生相应抗体,根据疾控专家研究,目前还没观察到造成传播的案例,家人和社区不必为此担忧。

作为基层工作人员,这位村支书本该积极做好对接工作,帮助治愈者完成后续隔离,助其早日康复。他却粗暴地向治愈者宣泄负面情绪,这是十分不专业、不负责的表现,显然构成了对他人人格尊严的侵犯,不仅于抗疫无益,还会给治愈者带来“二次伤害”。

面对病毒,没有人希望自己“中招”。对感染者来说,他们本就要承受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要面临生活和工作被迫按下“暂停键”的焦虑不安。对此,社会应该提供更多关爱和照顾,而不是冷冰冰地对他们贴标签、泼脏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地想,如果自己或亲友不幸感染,会愿意看到他人的冷嘲热讽、粗暴对待吗?我们应当拒绝歧视,善待他人,共同营造团结包容的防疫工作环境。

视频截图

更何况,这位护士是在参与一线抗疫期间不幸感染的,回家后也严格遵守隔离规定。疫情期间,她明知要冒风险、却依旧勇敢“逆行”的义举,应该被称赞而不是被否定,其治愈返家后,绝不该遭受来自家乡的怨恨和恶意。此次对何某某的严肃处理,正是在重申坚守正义、拒绝歧视的基本原则,向谩骂指责等不当行为坚决说“不”。

治愈出院后被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家长感染后孩子受到歧视,感染医生康复后被调离岗位……疫情期间,的确出现了一些治愈者被歧视,甚至被“社死”的过度防疫乱象。类似行为,不仅会伤害无辜的同胞,妨碍其回归正常的工作生活轨道,也会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不安,破坏防疫大局。

对此,首先要让法律及时亮剑,严肃处理“网暴”、谩骂、侵犯感染者隐私等违法行为,决不能让感染者无端遭受歧视性对待。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上一些人谈“疫”色变,盲目攻击歧视感染者的过激反应,与其对新冠肺炎病毒的认知偏差不无关系。因此,社会还需加强相关科普和宣传工作,尽量扫除知识盲点和认知误区,引导更多人以冷静、客观、科学的态度面对疫情,用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对待感染者和治愈者。

保持对疫情的随时警惕,并不意味着可以对治愈者进行无理歧视。尊重他人、拒绝歧视,既是最朴素的价值取向,也是在为自己营造包容、友善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