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社会

从天中出发 ——“长卷大师”李丁陇的敦煌梦

2022-03-24 08:43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杨姗姗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尽管如此艰难,但李丁陇还是坚持临摹到次年5月,用了8个月时间,完成了宏大浩繁的《极乐世界图》临摹草稿和100多张单幅画,还有不计其数的飞天、藻井和佛手图案。1941年,他汲取敦煌壁画精华,创作了长卷《极乐世界图》。

记者 郭建光

国画《荷池清妙》李丁陇 作

2013年冬天,神秘藏家打开了他珍藏20多年的长卷《百马图》,这幅60多米长的卷轴画,描绘了历史上有名的100匹骏马,显现出画家非凡的笔墨功夫。长卷的作者就是被誉为“敦煌临摹第一人”的李丁陇。

1937年冬天,上海美专刚毕业的李丁陇跋涉几千里到达敦煌,独自从事艰苦的壁画艺术临摹工作。他临摹的100多幅壁画在内地展出,直接促成了张大千的敦煌之行。

我们不能忘记,在敦煌艺术现代传承的起点上,永远站着一个名叫李丁陇的画家。

2022年3月,在李丁陇的故乡新蔡县,在他辞世20多年后,毕生致力发掘本土文化的学者王忠民拿出珍藏的李丁陇嘱托挚友彭古丁转交给他的信,上面发出的地址为上海平凉路2767弄36号402室。写这封信的那年,李丁陇95岁。也许感知大限将至,他要托付最信赖的朋友将自己的心声告诉家乡。

从故乡出发 时代浪潮上的灵魂画家

1905年5月5日清晨,李丁陇出生于新蔡县城东八里下丕岗村,一出生就面临着缺衣少食的窘境。而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个穷苦人家的男孩日后竟成为名扬国内外的画坛巨匠。

李丁陇原名李玉声,因为饥荒,一家人逃到位于新蔡县城附近的东大寺寄宿,听到寺庙钟声,父亲为孩子取名“玉声”。

李玉声所在的李氏家族是当地一个大家族。一年,因无力为家族祠堂捐份子钱,他家被族长开会表决逐出族籍。

一天,李玉声听到从私塾传来的读书声,就来到私塾,看到里面的先生在摇头晃脑地读着四书五经,学子跟着诵读。从此,李玉声几乎每天都到私塾外听讲。私塾的万里先生被这个执着的孩子打动,决定让他免费入学。李玉声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读书、写字有模有样,回回考全班第一。万里先生对这名学生非常喜爱,经常带他参加一些文人雅士的聚会。

一次,时任新蔡县县长郜晓楼遍邀县内外名流为自己的父亲祝寿,万里先生也被邀请。宴会期间,众人写“寿”字,李玉声大声请求:“万先生,让我写个试试。”众目睽睽下,李玉声一挥而就,一个刚劲有力的“寿”字呼之欲出,赢得一片叫好声。从此,郜晓楼记住了这个不卑不亢的小男孩,并收下这个门生,还为他提供学费。不过好景不长,在李玉声高小即将毕业之际,郜晓楼调离了新蔡。没了资助,李玉声只能辍学在家。

据数次当面采访过李丁陇的记者回忆,贫寒的日子、被逐出家族的屈辱,让他内心萌发出外出闯荡的念头。

1930年春天,带着16个铜板和3个窝窝头,新婚不久的他徒步离开故乡,向着陌生的世界出发。

循心灵之约“敦煌临摹第一人”的艰苦岁月

在外流浪找工作的过程中,李玉声虽然非常想念妻子,但不肯就这样两手空空地回去。

在漯河,他遇到郜晓楼的朋友李雅仙,在其举荐下,到郜晓楼儿子郜子举手下任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的郜子举看到李玉声对艺术非常渴望,就让他进入开封中原艺术学校。

3年系统的学习,让李玉声对绘画更加痴迷。在这期间,妻子因病去世,他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创作了一幅以爱妻为原型的《教子图》。

毕业后,他又进入上海中华艺术专科学校深造,在这里遇到了对其一生有着决定影响的绘画大师刘海粟。

但生活的变化总是令人猝不及防。1937年,上海沦陷。在上海无亲无故,李玉声不愿待在上海,便搭乘外轮来到香港,正与他热恋的同窗郑墨军也瞒着父母来到香港。当时从上海到香港的有不少是李玉声、郑墨军的同学。他们在香港没待几天便决定去延安,并一路举办抗日画展。在途经洛阳时,李玉声和郑墨军举办了婚礼。

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艺术宝库,从1900年藏经洞被发现时起,如何保护好这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很多文化艺术之士的心愿。

世人都知道,1941年,张大千开始走向临摹敦煌壁画之路。1943年,被后人誉为“敦煌守护神”的常书鸿离开重庆前往敦煌。但早在他们之前的1937年,就有一位画家千里迢迢赶到敦煌,临摹壁画,举办画展,为保护敦煌奔走疾呼。他就是被刘海粟誉为“第二八大山人”的李丁陇。

1985年,80岁高龄的李丁陇回故乡时,曾向王忠民讲述改名字的经过。他到敦煌后,环境十分恶劣。此时,他想起自家因贫穷被驱出族门,想起自己为逃避战乱背井离乡,不禁感慨万端:“我真是孤苦伶仃人一个,身在陇西思故土啊!”从此,他便改名为李丁陇。

为了实现心中的敦煌梦,1937年,李丁陇一行沿着唐玄奘西行取经的路线一路向西,行至嘉峪关时,因气候恶劣,大部分人退出。李丁陇坚定地说:“死,我也要死在去敦煌的路上。”他和另一位家在敦煌的青年刘方,穿上临时买的皮袄和毡靴,在塞外寒风凛冽、杳无人迹的荒原上艰难行走了一月有余,最终成功抵达敦煌。

抵达敦煌,不代表苦日子就结束了,相反,艰苦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敦煌市离莫高窟25公里,没有水、米、面等,李丁陇以青稞充饥度日。莫高窟的冬季非常寒冷,为了防风和防野兽,他在一个又黑又阴冷的洞里安了家。李丁陇在洞里待上一个小时冻得挨不住了,就把被子披在身上,坚持临摹壁画。尽管如此艰难,但李丁陇还是坚持临摹到次年5月,用了8个月时间,完成了宏大浩繁的《极乐世界图》临摹草稿和100多张单幅画,还有不计其数的飞天、藻井和佛手图案。

1939年8月,李丁陇历尽艰辛回到西安,举办了“敦煌石窟艺术展”。李丁陇举办“敦煌石窟艺术展”,是当代第一个以个人名义揭开敦煌神秘面纱的悲壮之举。对于高2米、宽15米的《极乐世界图》,当时的著名人士纷纷题词。

后来,李丁陇应邀在上海和兰州、南京等地办展,使敦煌艺术远播大江南北。

夕阳无限好 拼尽全力绘就2000米长卷

坐落于浙江盐官城内堰瓦坝的陈阁老宅,始建于明晚期。而古老建筑中的“双清草堂”匾额就是李丁陇所题。

现家住上海的乐建成是李丁陇的学生,年近七旬。乐建成回忆,最令他难忘的是协同恩师创绘《和平世界图》中200多米长城部分的那些日子。

1993年11月的一天,李丁陇在他的“八法草堂”画室里与乐建成谈起了长城部分的构想。“国外有人指责我们好斗,事实真是如此吗?求和平是我们国家自古以来的传统。筑长城是为了防御,而不是攻击别人。孔子说,和为贵,斯为美。唐僧西域取经,鉴真东渡传经,郑和下西洋,都体现了我们的包容。我们是热爱和平的。”李丁陇说,“别人也画过长城,那都是山水画。我们画长城,更要表现沿途的风土人情,表现附近的名胜古迹,如敦煌的莫高窟、西安的大雁塔和兵马俑、黄河边的永乐宫、北京的故宫和颐和园等,表现长城内外的历史与现状,为长城立传。”

为此,年迈的李丁陇到河北、陕北进行实地考察、写生,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长城的图像、文字资料,潜心研究。

在这基础上,李丁陇先拟草图,斟酌后再定稿,乐建成在旁协助。“老师添加沿途名胜古迹,绘成正稿。他老人家凭着对长城诸关城的如数家珍,对长城历史文化的深刻见地,创作出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鸿篇巨制。”他回忆,老师虽年事已高但仍孜孜不倦,每天都工作至凌晨。

在恩师最后的日子里,他只字不提自己的病情,谈的是国家与民族的大事,谈的是敦煌绘画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谈的是即将竣工的2000米长卷《和平世界图》。他含蓄地把赶绘称为“打仗”,早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乐建成清楚地记得自己最后一次探望恩师的情景:他扶着老人家从客厅走到画室时,感到老师的身体轻了许多。但恩师的思路依然清晰,目光依然有神。恩师靠在沙发上,示意他打开带去的画作,边看边赞许地点头,不时提出修改意见。随后,他抬起手,指着画桌上那一大摞画作说:“那是我这几天赶绘的抗洪部分,打开看看吧。”

那浩荡的画面,那惟妙惟肖的人物,那精湛的题记,谁会想到这出自95岁高龄、身患绝症的耄耋老人之手。李丁陇要赶在1999年2月完成《和平世界图》长卷,向新中国成立50周年献礼。不幸的是,这位可亲可敬的倔强的老人在1999年1月22日倒下,未能看到《和平世界图》最后的整体展出。

噩耗传来,乐建成连夜赶往老师家中。

1999年1月31日,李丁陇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金炳华、谢丽娟等上海市领导及各界人士百余人前去送行。

李丁陇一生清贫,经历坎坷,性格怪僻,被美术界称为“怪人”“野人”“奇人”“疯子”。他不忘众生、忧国忧民,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令后人肃然起敬。

时代深处的回响 人民心中“永远的李丁陇”

“崇德吾弟:如面。你的来信已收到,自上海一别已半年有余,时逢乐家同志返沪,捎信得知你身体欠安,甚为挂念。近来我身体尚健唯颈椎之疾所困,常年伏案所致,常常按摩减轻。上次谈及书法要诀,运气之法,吐纳、行气、坐禅、静坐等气功法是以运行而表现美的要求,力透纸背,故日(益)气透纸背。劳逸结合,方能写画持久。最后,代为全家问好!进步!李丁陇。八月十二日。”

致力弘扬李丁陇书画事业的郑玉山珍藏的这封上面印制有“八法草堂用笺”几个红色大字的信札,发自李丁陇先生生前居住的位于上海的寓所。点滴文字,令人能够触摸到先生日常的温热与胸襟。他对书画的热爱伴随他的一生。

而同样致力弘扬李丁陇书画事业的孙继伟珍藏着一幅先生的素描《纪念白求恩》。李丁陇先生在素描的右边认认真真题下:“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

先生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更是为艺术献身的一生。他先后任《艺阵》月刊社社长兼主编、伉俪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中华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和陕西省立商业专科学校教授等职。1941年,他汲取敦煌壁画精华,创作了长卷《极乐世界图》。他让人们“认识莫高窟、同情敦煌艺术”的宣传和呼吁,促成了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成立。

抗日战争爆发,国土沦丧,人民受难。李丁陇满腔义愤,不仅通过绘画宣传抗日,还多次举行义卖捐献,用自己的画笔为抗战出力。

1938年,国民党炸开黄河花园口,使豫东大地黄水连天,哀鸿遍野。1940年、1945年,他两次黄泛区之行,艰苦备尝。两幅《黄泛写真图》,各长40米,展出后,观者无不深受感动。后来,联合国救济总署的克利夫兰将两幅画的副本拿到美国展出。

美国邀请他赴美举行画展,一些国民党要员纷纷向他游说,他毅然拒绝去美国。这惹恼了国民党当局,不准李丁陇的画展出、出售。他处处受到刁难,连生活都难以维持,只身潜往江西避难。在江西,一连几个月,他在深山老林里辛勤作画,终于绘成长卷《赣江行迹图》。不久,他回到上海,根据在江西的所见所闻,动手创作了连环画《二万五千里长征》。

新中国成立前夕,李丁陇作为民主建国会的代表到北京参会时遇到友人董希文。他与董希文商量如何庆祝新中国成立。后来,董希文画了《开国大典》,李丁陇画了《御马图》。这幅画长40米,以赛马情景贯穿,画了骏马五六百匹、骆驼数十峰、人物六七百,形态各异,气韵生动。1950年五一劳动节在北京展出时,这幅画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一些著名艺术家的高度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李丁陇专心从事教学,培养新一代美术人才,并先后任上海学院、上海商专和上海师范学院教授,桃李满天下。

1955年,他画了《双百图》一卷,长40米,后来赠给到我国访问的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留作纪念,由苏联博物馆收藏。我国有关领导在苏联看到此图,甚为惊叹,为国内没有此画而感到遗憾。李丁陇得知后,从1984年国庆节开始,奋笔3个月,重新创作了一幅《双百图》,比原来那一幅大一倍,内涵更加丰富。画成以后,见者无不惊叹。1986年3月,他荣获“世界之最金手奖”。

1985年,李丁陇第三次去黄泛区写生。他从花园口出发,沿着上两次走过的路线,记下今日黄泛区的新貌。回上海后,他绘制出220米长卷《黄泛区新貌》。

1989年,他开始为联合国创绘长2000米、总面积1500平方米的长卷画《和平世界图》。此图在他病故前完成,是他创绘的又一幅“世界之最”长卷画。

他一生淡泊名利、心系苍生。1998年,我国南方遭受特大洪水,94岁的李丁陇为百万军民抗洪而感动,硬是在病榻上创作出30米长卷《战洪图》。他不仅是中国画坛一位德艺双馨的大师,也是敦煌学的先驱。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