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物传人”风险多大?如何防范?
摘要:为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有关负责人专门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查出来都可能是核酸阳性。
北京市和广东省深圳市、珠海市在1月17日分别举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各自通报了当地本土确诊病例的情况,均研判不排除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
为何做出这一判断?新冠病毒通过境外邮件及其他物品“物传人”的风险有多大?个人如何更好地防护?记者依托权威信息来源进行梳理归纳。
为何怀疑“物传人”?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给出指向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17日在发布会上通报,北京此前发现的1例本土确诊病例,发病前14天内无外省市旅居史,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大数据比对,未发现其与入境人员、京外风险地区来京人员、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等有轨迹重合。
据介绍,病例自述近期曾收发过国际邮件。经采样和核酸检测,疾控人员发现邮件的部分包装外表面、内表面及文件内纸张标本显示阳性。对病例标本的基因序列分析显示,病毒与北京既往病例以及近期国内报告的毒株均存在差异,不属于同一传播链,与2021年12月北美和新加坡等地分离的部分毒株相似度较高。
当天,深圳举行发布会通报,当地一起本土病例的病毒基因组与以往境外输入病例也不同源,与全球数据库中北美地区上传较多序列的基因组100%同源。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林汉城介绍,该病例从事境外冷冻试剂收发货工作,曾接触和分拆了来自北美的快递,未做个人防护,不排除由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污染物品引起的可能性。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病毒溯源正在进行中。
物传人”风险有多大?不是新冠病毒主要传播方式
1月16日,国家邮政局安全监督管理司发出通知,要求各企业要切实做好国际邮件快件处理场所消毒、通风等工作,对进口国际邮件快件,要在进入生产处理环节之后,第一时间逐件进行外包装各面全覆盖消毒,制订疫情高风险国家和地区进口邮件快件疫情防控处置方案。
新冠病毒在低温下长时间存活并经冷链传播的案例,过去一年多来在我国部分地区曾先后出现报道。我国疫情防控一直坚持人、物、环境同防。
不过,梳理公开报道中的“物传人”情况,可以发现基本是市场、物流等第一接触点的人员感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物传人”的限定条件较多,并非新冠病毒主要传播方式。
在此前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物传人”要造成感染,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物品污染较重;二是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间较长,一般来说温度越低,病毒存活时间越长;三是接触污染物品时未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既往案例中,一度有过部分食品表面检测出核酸阳性,曾引发“物传人”担忧。为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有关负责人专门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查出来都可能是核酸阳性。光是检出核酸阳性,不代表具有传染性,只能说明曾被新冠病毒污染过。
个人如何做好防护?尽量减少直接接触境外快递
疾控专家提示,收取快递尤其是境外快递时,做好戴口罩、妥善处置外包装、对内件做消毒处理后进行使用等防护措施,可有效减小被新冠病毒传染的潜在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表示,收取快递最好选择无接触方式,或尽量佩戴好口罩和手套。拆除外包装后,及时摘下手套并清洁双手,做好手卫生。
庞星火建议,收到境外邮件或物品时,正确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减少直接接触和交流。尽可能在固定地点取件,实现无接触交接。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新华社记者 董瑞丰 宋 晨 吴文诩 王浩明)
责任编辑: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