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天中文化 名人库

程新青:行吟在泌阳山水间

2022-01-18 09:44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付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聚焦检察,洞察司法,主要以弘扬泌阳历史文化,宣传泌阳风土人情,讲好泌阳故事,传递家乡正能量为宗旨,为漂泊在外的泌阳游子搭建一个了解泌阳、热爱家乡的平台,同时为推销法治新闻产品、“检察产品”当好“主力军”,贡献智慧和力量。

记者 李贺建

泌阳县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程新青,师范学校毕业后当过老师,干过宣传,在县人民法院办公室从事过六年文秘写作,当过法院办公室副主任,1998年调到县检察院工作后,历任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主任、检委会委员,公诉科科长、检委会专职委员。

91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取得突出成绩。因结合办案开展法制宣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获得国家、省、市、县等各种荣誉称号80多个,被评为全省优秀检察官荣誉称号。

痴心不改搞宣传 无怨无悔写人生

有人说程新青是一个传奇人物,由于痴迷检察宣传工作、酷爱法制新闻写作,与检察宣传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一名中学教师抽调到了县教育局,写进了县委宣传部,调进了县人民法院,走进了检察机关。每到一个工作单位,程新青对新闻宣传工作总是痴心不改,无怨无悔。从1988年3月26日在《驻马店日报》发表处女作算起,至今已在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发表宣传稿件3000多篇。

80年代末,程新青走上“爬格子”的道路,与新闻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首先得感谢启蒙老师刘家福,刘家福和程新青是同乡,当时刘家福在高店乡文化站工作,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通讯员。程新青师范毕业后分配在高店乡中学教书,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孩子王”,乡村学校条件差,生活寂寞,程新青业余时间常去文化站借书看。

当时刘家福写的很多新闻稿件都在当地引起了很大反响,他通过写稿子不但给父老乡亲引来了省、市有名的豫剧团,而且有几篇稿件发表后还解决了农民的卖粮难问题,当地干部群众都亲切地称刘家福是“土记者”和“刘福星”。

新闻宣传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潜移默化中深深打动和感染了这位青年教师。经过刘家福指点,程新青开始学着写新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了教育系统的一名业余通讯员。随着新闻宣传稿件不断发表,程新青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凭着对新闻写作的浓厚兴趣,靠着自己的苦干实干,在县人民法院办公室工作的6年和在县检察院工作的前10年,平均每天都有一两篇稿子见报。

谁都知道搞宣传工作是件“苦差事”,特别在政法机关,不少人对搞宣传工作不感兴趣,很累很辛苦,没人愿意干,白天要跑采访,收集素材,晚上要加班加点,挑灯夜战。但为了宣传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以案说法,弘扬法治精神,树立司法机关的良好形象和公信力,程新青宁愿吃这个苦,受这份罪。他一天到晚不是在办公室里埋头写作,就是忙着下乡采访搜集素材,一年有50多个双休日,他几乎都在办公室加班加点。晚上不少干警坐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而他经常趁夜深人静铺开稿纸,挑灯夜站,夜里熬到一两点钟是常有的事,工作中总有一种使不完的劲头。他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自己采写的宣传稿件能发表,能让人们从中受到教育与启发,再苦再累也心甘!”由于干起活来不要命,无暇顾及家庭及自己的身体,人送外号“拼命三郎”。

1998年6月7日,程新青撰写的《检察官心系农民,泌阳县优化香菇生产环境》在《法制日报》头版头条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但树立了泌阳检察官的良好形象,而且也提高了“泌阳花菇”的知名度,为泌阳香菇走向全国立了一大功,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称赞。

 创办农耕文化馆留住乡愁

程新青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一名检察官,对农村、农业、农民有着深厚感情,乡思乡情乡愁常记心中。他在勤奋工作的同时不忘故土,通过收集、展览即将消失的老物件,留住乡愁,怀念先辈,激励自己,教育后人珍惜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

我国传统农耕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农民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农耕生产生活方式渐行渐远。

传承农耕文明,珍惜美好生活,为了把反映农耕文化的老东西留存下来,程新青在繁忙工作之余,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深入乡村挖掘、搜集、整理正在淘汰和即将消失的传统农业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并将老家父母去世后留下的三间老瓦屋,改造成了全县首家乡村农耕文化展览馆。

几年来,程新青收集的老物件,家里摆放的老木箱、老柜子都是其母亲的嫁妆,镂犁锄耙、架子车等都是父亲用过的老农具。大部分是他家祖传的,也有亲戚朋友帮助寻找和邻居捐赠的,大到织布机、面箱子、铁轮牛车、辘辘井、犁子、磨盘、打铁炉、木水桶、打稻谷用的鼓风机,小到煤油马灯、牛毛梳子、草鞋、木匠墨斗、面斗、旱烟袋等。该展览馆共分春耕、夏耘、秋收、冬贮,吃饭、穿衣、住宿、出行八大类20多项,收藏各类传统农耕生产用具、生活用品600多件,勾画出一幅幅农耕文化全景图。这些来自民间的农耕用具,原汁原味地再现了传统农耕场景,反映了时代的进步。

92

程新青创办的乡村农耕文化展览馆。

程新青创办的乡村农耕文化展览馆免费开放以来,先后有3000多人次参观考察,接受传统农耕文化教育,进行调研。

工作之余创办《行走泌阳》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

在平面媒体时代,程新青结合司法工作实践,撰写发表了3000多篇法制宣传稿件,业余时间自费出版了《法制新闻作品选》《拨开云雾见青天》《检察官在行动》《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读本》《红军长征过泌阳》5本书,并免费向辖区农村中小学赠送,作为对干部职工进行廉政勤政的教育读本,对农民进行普法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进入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客户端、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深受大众喜爱。有感于新媒体在传播法治,弘扬正气方面的巨大力量,酷爱新闻宣传写作的程新青也不甘寂寞,为了“推销”泌阳的山水田园风光美景,留住乡愁,他于2017年10月6日创办了《行走泌阳》微信公众号,立足泌阳,放眼世界;聚焦检察,洞察司法,主要以弘扬泌阳历史文化,宣传泌阳风土人情,讲好泌阳故事,传递家乡正能量为宗旨,为漂泊在外的泌阳游子搭建一个了解泌阳、热爱家乡的平台,同时为推销法治新闻产品、“检察产品”当好“主力军”,贡献智慧和力量。

93

程新青创办的《行走泌阳》抖音号。

《行走泌阳》公众号创办5年来,已发表原创文章400多期。《驻马店检察分院当年扶贫的石灰窑如今变成了泌阳的九寨沟》《泌阳一对法官夫妻的真情告白打动了无数网友》《泌阳检察院有个“小帅哥”成了网红》《这么多检察官同唱一首歌,送战友踏征程》等文章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映,有的还被河南检察、驻马店检察,泌阳县委宣传部官方媒体《说泌阳》《云上泌阳》客户端转发,粉丝人数直线上升。《泌阳一检察官日记曝光》《一篇公诉词感动兄弟俩》等稿件发表后关注阅读人数多达数千人。《一场大雪过后泌阳山区农村惊现冰挂奇观》阅读量达两万多人,200多人点赞。

《行走泌阳》推出的官庄镇牛岗村贫困户剃头匠赵保卿走村串户义务为村民理发的故事,泌水办事处陈岗居委盲人坠子书艺人包春山说书的故事,扎根贾楼乡曾沟牧场几十年如一日,传承泌阳驴的知识分子马国芳的故事,带着偏瘫卧床的病妻在工厂打工,感动了无数网友的故事,伺候患病公爹公婆十年如一日的泰山好媳妇张兴然的故事等,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文章发表后,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中央、省、市、县多家新媒体转载,极大地提高了泌阳的形象和影响力。

为了跟上新媒体时代的步伐,最近程新青又开通了“行走泌阳视频号”“行走泌阳抖音号”,文字、视频同步推出。行走泌阳,望山看水留乡愁,发现美传播美,弘扬正能量,引领新时尚,由于程新青的作品乡土气息浓,文图并茂、内容接地气,行走泌阳抖音号、短视频一上线就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不少作品浏览量超过10万人,《泌阳县人民检察院程军伟见义勇为获奖励10万元》浏览量突破23万人。

原许昌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原农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名誉馆长、许昌学院教授汪庆华是这样评价程新青的:自从程新青开办微信公众号“行走泌阳”以来,我基本上每篇都会过目阅读,跟着新青走泌阳:游古村老宅,听乡村故事,寻盘古踪迹,赏山水风光,品人情世故,看城市新貌……篇篇美文扣人心扉,幅幅图画引人入胜。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