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双月协商座谈会发言(摘要)
摘要:关于促进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 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付国河 河南水谷科技有限公司是河南水投集团二级控股子公司,致力于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投建管运服务,作为融资、投资、建设平台,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服务。
市政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双月协商座谈会发言(摘要)
编者按
11月4日,市政协专题召开"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双月协商座谈会。凝聚共识,聚焦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言献策。今日本报摘要刊登座谈会主旨发言,敬请关注。
藏粮于地 施技于地
努力为粮食安全扣好第一粒保险扣
——双月协商座谈会主旨发言
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郑玉林
根据年初市政协工作安排,农业和农村委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为主题开展专题协商。9月上旬我和张新领副主席带领调研组到西平、遂平、确山和正阳实地调研,全面摸排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会议的召开做了充分准备。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把农田水利搞上去,把现代种业、农业机械等技术装备水平提上来,把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好并落到实处。李克强总理也指出"农田水利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关系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事。"
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以来:2011-2020年,全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835.28万亩,占耕地保有量59.2%。已成为我市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支撑。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分别成立了市、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方责任,加强统筹协调,持续加大投入,确保了项目有序推进。
(二)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实用实效建设,全市上下根据气候条件、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周期,及时分析研判建设进度,严控工程建设质量。
(三)建管体制正在理顺。由过去多主体建设存在标准不一、多方管理、多方验收等问题,现在统一由农业农村局牵头实施,完善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和投资标准,统一规范工程建设、验收考核、科技服务和建后管护等多项工作机制。
(四)细查严改成效显著。4月16日,央视报道鹿邑县农田水利设施存在问题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压实工作责任,制定整改方案,强化整改督查。全市共排查机井89410眼,可使用机井35496眼,拟报废机井3460眼,需整改机井50454眼,目前已整改完毕。
(五)建设效益逐步显现。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二是节水效果明显。据统计,近三年全市新增和改善灌溉达标面积202.4万亩,年节约水量11051万立方米。三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提升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生产水平、生态环境和有效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四是培育壮大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大力扶持种粮大户,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五是促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为核心,壮大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规模,充分发挥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效益。六是推动了农业生产与管理智能化,进而推动我市农业从"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加速转变。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布局不够合理。一是前期调研不充分。项目勘察不仔细,造成有些项目无法按规划实施。二是群众参与度不高。三是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土地规模流转区套合不够。四是规范设计形式单一,与实际需求有差距。
(二)建设标准不高。一是建设投入标准不高。二是田间设施不配套。三是存在"重灌轻排"现象。四是现有标准与发展现代农业要求有较大差距。
(三)项目区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目前,我市大多数高标准农田实施区土地以小农户经营为主体。这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的"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护规范化"不相称,无法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地力培育、土地平整、大型农机作业等项目,致使我市多数已建项目无法达到设计的预期效益和目标。
(四)管护工作滞后。各县区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责任缺位。二是管理经费缺乏。三是管理人员缺编。项目实施单位大多没有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此项工作,懂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更少。项目实施统一由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后,相应的编制和人员没有随职责转移调整。四是管理监督考评不健全。根据工程管护要求,田间设施一般每年要调试2-3次,但实际上,都没有落实专门的调试制度和调试经费。加之,我市处于补充灌溉区,正常年份灌溉设施使用频度较低,导致田间水利设施损毁不能及时发现、整改。
三、进一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的建议
(一)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高标准农田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支撑。做好规划是建设好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与前提,要改变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简单,技术含量不高的错误认识。将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留足合理的设计工期,让规划设计单位有足够的时间组织力量勘察、了解项目区内各种情况。首先要合理布局,与现代农业园、规模化经营片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土地流转或托管的项目区、地力及排灌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相套合,避免碎片化布局。二是勘探调查要深入。要全面掌握项目区土壤、日照、降水、无霜期等自然资源和灌溉、排水、交通等设施情况,以及农民种植习惯、土地规模流转因素、群众需求,合理规划工程标准、设置、规格、用材等。三是规划的指标要有前瞻性。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趋势、规律相适应。规划要适应现代基地建设的"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方式绿色化、产品品牌化"的六化要求,推动农业的智能化进程。四是要充分与群众协商。通过民主协商会、征求意见会、入户调研走访,建立以干部群众参与监理组织的形式,让项目区受益群众参与到规划中,关口前移,避免规划工作走弯路。五是要严格规范方案评审,依法依规确定规划单位、规划方案。让评审专家熟悉了解项目建设区地势地貌、光热水气资源、生产条件、风土人情、发展趋势等,综合施策。并吸收当地干部群众代表参与规划的评审。六是健全对规划单位的考核制度。对规划的落地情况后期进行评估,确保规划能落地、见实效。
(二)要抢抓机遇增加投入。一是要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机遇。国务院和河南省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都有加速实施的明确要求:全国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5年,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河南省也规划到2025年,建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提升2000万亩以上,稳定保障650亿公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5年,我省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增加,不断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基础。按照中央和省政府确定的四级分担比例,大力争取上级财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投入。二是要抓住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建设的机遇。结合乡村振兴,打造一批规划设计科学、建设标准高,与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对农业和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强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河湖生态维护治理项目紧密套合等,争取项目叠加效应。三是市、县(区)级财政要调整财政支出,加大资金匹配力度,把占地、青苗补偿纳入财政预算。四是探索社会化多元化投入路子。通过有效措施吸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种粮大户等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后期管护。
(三)要搞好示范引领。适应现代农业要求,把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建议每个县都要规划建设3-5万亩高效节水示范灌溉区。项目区与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承包区紧密套合,全面落实"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护规范化"的"五化"要求,并探索实施"统一整地,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管理、统一机收、统一销售、统一结算"的"六统一"经营模式。让高标准农田发挥更高效益,让农民从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四)要在创新管理方式上作文章。落地落实农业农村部《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年行动方案》和我市出台的《驻马店市农田建设工程建后管护试行办法》,以县区为单位制定具体的管护细则,明确经费提取标准、使用办法,明晰每一处设施产权归属与移交形式,整合、充实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主管项目实施机构的专业力量,夯实"一井两员"管护责任,落实动态管理和监督考核措施。要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与市场化、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专业化、市场化管护路子。一是组建以政府主导,吸收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加的农投公司,使其担负起农田水利设施的有偿管理和服务责任。二是鼓励农业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独立承包经营农田水利设施,创办面向广大农民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三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探索高标准农田"投、建、管、服"一体化综合发展新模式。如:西平水投公司与政府共同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良性运行机制,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运营模式,作为社会资本进行建设投资,补足政府资金缺口;参与项目设计、建设和资产运营管理,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开展全程土地托管,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土地的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标准化经营。四是把农田设施项目纳入保险服务,开辟新的险种。
(五)加大对高标准农田设施管护的宣传和盗毁行为的打击力度。
一手抓宣传教育,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方式和载体,全方位,广覆盖、多形式、常态化的进行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设施保护工作,努力营造"不愿毁"的良好氛围。一手坚持严厉打击,形成"不敢毁"的威慑。利用每年11月份开展的高标准农田"管护宣传月"活动,动员群众有奖举报盗毁农田水利设施的行为,建议公安部门牵头像扫黑除恶一样,组织一场针对盗毁高标准农田等水利工程设施的专项治理活动。
关于提高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水平的建议
市政协常委、市农业农村局专家组组长 许卫平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划设计作为建设的首个环节,是否科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因规划设计不合理引发的问题时有发生。如:规划设计与整体需求不适应,与实际脱离;项目勘察不仔细,无法按规划施工;征求意见不充分,与实际需求差距大,农民不满意,甚至阻拦施工;项目规划考虑中长期需求不足,与产业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脱节等。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如下:
(一)高度重视规划设计。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具体体现,必须抓紧抓好。二要认识到做好规划是建设好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与前提;要改变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简单,技术含量不高的错误认识。三要将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留足合理的设计工期,避免仓促上马、临时安排,"催产、早产"的现象发生。
(二)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要按照轻重缓急,列出年度建设计划,确定建设地点和区域。要严格规范方案评审,依法依规确定规划单位、规划方案等。
(三)仔细勘探深入调查。一是按照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对各项工程设施位置、规格、选用材料精准规划。二是规划要与县域经济发展、主导产业规划相一致,与低碳节能、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四)充分体现为民所需。赋予农民群众更多地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吸纳普通农民、种植大户、村组干部参与到项目规划中来,让群众全程参与设计方案的设定和修改,为后期工程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五)树立现代发展理念。注重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与农业供给侧改革匹配。注重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物联网数字化相结合。注重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相一致。
关于加强质量监管
确保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市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 王晓林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一是规划建设标准较低。二是规划设计形式单一,与实际要求有差距。三是项目与现代农业结合度不高。四是智慧农业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够。五是管护工作严重滞后。针对以上问题,我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按照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对各项工程设施位置、规格、选用材料精准规划。根据项目区水资源情况,合理确定项目区取水方式,设计灌排系统,使项目区真正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增强项目区的抗灾能力。
二、加强项目建设的全程监管,一是要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管。二是要让农民参与全程监督。三是依法加大建设质量问题责任追究力度。
三、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建议各县成立由政府主导的农投公司,鼓励龙头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筹资投劳,由农投公司及投资者全程参与农田建设和运行管护,让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加强后期的管护工作。制定合理可行的后期管护方案,落实项目区设备的维护、保管工作;井、桥、排水沟定期维护、责任到人,使项目投资能够发挥长期效益,努力做到建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
五、推动信息化在高标准农田中的应用。建议在新的项目建设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在项目立项、项目设计、项目建设、项目监理及运行管理等方面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档案及管理系统,实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运营新模式。
关于提升全市农田水利工程及机电配套设施
建设水平的建议
市水利局一级主任科员、高级工程师 程永福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市农田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建设标准不统一,机电设备设施不配套。二是项目发展不均衡。三是"重灌轻排"现象普遍存在。四是地表水资源利用不足。五是建后管理存在农村用水组织缺乏有效的管理、后期养护投入不足、基层专业管理队伍缺乏等。提出如下建议:
(一)着力解决电力配套问题
一是集中对原有工程电力配套升级改造,达到电力部门的要求,纳入电力部门统一管理;二是电力先行。对新建工程要提前建成配套电网,有利于农田水利项目随时建成随时发挥作用。
(二)着力解决管理过程薄弱环节
一是建立工程运行管理组织。培养一批扎根三农、技术全面过硬的水利基层服务人才队伍。二是加快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改革。三是全面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四是设立地方专项农田水利维修养护资金。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提高地表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同时,重心从地下水开采方式不断向拦蓄地表水倾斜,尽量减少地下水的使用。
关于智慧农业在高标准农田应用的建议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副调研员 李正巍
作为农业大市,智慧农业技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应用还很不够,与先进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施规模小,推进速度慢。二是建设标准低,设施不配套。三是使用频次少,效益不明显。
为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认识要同提高。各级项目管理部门和基层干部群众要提高认识,形成共识,用技术助力农业发展。
二.设计要高标准。在规划设计时,要坚持高标准,要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加快信息管理技术的推广。
三.操作要简单化。想要做到让农户更快地与智慧农业接轨,就必须要把系统做得易学、易懂、易操作,让农民通过手机实现田间管理远程控制。
四.投资要多层次。要通过有效措施吸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种粮大户等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
五.经营要转方式。建议出台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的政策文件,引导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区
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河南农有王农业装备科技公司总经理 王江涛
我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先进机械缺乏。二是社会化服务组织规模较小,层次较低。三是碎片化生产导致大型机械不能开展作业。四是基础设施效益不能发挥最大化。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规模化生产区优先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
建议高标准农田项目选址优先选择在已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的区域内实施。
二、多渠道争取社会资本介入
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专业化服务领域,多渠道争取各级财政对农业专业化服务的资金投入,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培养专业化服务人才,提升服务组织的规模及服务水平。
三、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注重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相衔接,通过生产条件的改善,吸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前来适度规模经营,集中连片种植,参与后期管护;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面向小农户开展耕种防收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对接现代农业。
四、建立完善高标准农田管护长效机制
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义务,落实管护经费,鼓励市场化运作,建立完善的运行管护机制,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作用。
五、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解决农业生产碎片化问题
发挥村两委的作用,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使农户和村集体互惠双赢。
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经营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上蔡县耕夫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白汉礼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和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抓手。结合本人八年来流转经营5300多亩土地的经历,提出建议如下:
1、在实施过程中把种植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优先树立典范。
2、根据项目的实施进程,每年针对各个经营主体的实际情况,实施1-2个项目帮助他们解决瓶颈问题,尽快摆脱困境,催生一批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3、项目建设要务求实效,全方位、全过程接受社会监督,边建设边利用。
请市县政协抓住这一热点跟踪服务,我愿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贡献力量。
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确山县政协委员、河南千亩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白晶
2015年,我领办成立了河南千亩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河南众盈农业专业合作联合社,公司目前流转土地1350亩,联合社共流转土地4620亩。主要经营粮食订单种植、农机托管服务、粮食烘干回收、杂粮分选加工销售等。
公司流转的土地正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在项目实施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高标准农田项目投资资金用于路、沟、桥比例较大,农田整治资金比例较小。
2、碎片化经营不利于机械化作业。比如农田小网格的划分、每户路边绿化时的小地块、户与户之间的小排水沟及管道。
3、项目区内土地规模流转面积较小,种植庄稼不统一,不利于整体浇灌的实施。
4、应提前规划项目建成后的管护问题。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设立专门配套资金用于田间排涝疏通。
2、基层组织引导农户配合调整地块,以利于大型机械耕作。
3、政府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对农户进行宣传引导,统一规模流转后,再发包给有经营管理能力的种植大户经营。
4、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把设施管理权移交给当地有实力的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护。
关于促进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
河南水投柏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付国河
河南水谷科技有限公司是河南水投集团二级控股子公司,致力于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投建管运服务,作为融资、投资、建设平台,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服务。公司采取"国企+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托管方式,农民把土地统一交给村集体,企业投入资金,合作社参与种植,村集体参与监督管理,采取供种、种植、管理、收获、分红"五统一"的模式,真正实现土地的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标准化经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农民享受土地入股分红,也可参加合作社获得劳动收益,村集体获得管理分红。
农民增收:每亩土地收益由土地流转的600-800元提升到1000-1400元;农民放心出去务工、创业,年收益增加30000-50000元。村集体经济收益:以一个村集体以4000亩为例,预计每亩分红收益以60元计算,计4000亩×60元/亩=240000元;自营农机合作社服务费收益:全年农机服务费按每亩260元计算,除去人工和油费,每亩纯收益按预计80元,计4000亩×80元/亩=320000元;上述两项合计56万元。
目前,我公司在西平县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一期特许经营项目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运营模式。特许经营期满后,公司将项目设施完好无偿移交给西平县农业农村局或政府指定的其他机构。使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设施在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现代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产量,助推乡村振兴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