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问津台前感怀
摘要:我擦了一把问津台上的雪,望着从这里经过的宽阔笔直的106国道,想着每天过往的乘客,但凡至此,都会凭窗观望这里的古迹,谈论着子路问津的故事,叹服着孔子的顽强精神,同情着孔子的不幸遭遇。
□ 齐云轲
当庚寅虎年的印玺即将盖在黄牛尾巴上时,农历己丑年腊月二十七上午,我顶着风雪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子路问津处。
寒气模糊了车窗,也模糊了我凭窗远望的双眼。我壮着胆子把车窗打开一条缝隙,一股寒风送进几星雪末,使我不禁颤抖了起来,忙又关严了窗户。当乘务员大喊“到站”时,我一跃而起、冲出车门,跳落到这块久仰的古老厚重的土地上。这时,我极目望去,雪末在朔风中乱搅,田野在喧闹旁沉寂。渡口里寒水冲破薄冰而行,渡口两侧,已经不见“岸柳涌翠,芦花堆雪”的景色,也没有了“商贾投宿,舟车云集,人声鼎沸,灯火闪烁”的热闹,只看到正在冬眠的禾苗瑟缩着,偶尔发抖两下,那是风雪的杰作。
问津台上刻着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子路问津处”。我上前伸出右手,轻放在字上,一股寒意从手指尖刺进手心,忙收回了手。稍停片刻,我又把手用力拍按在字上,虽寒意未减丝毫,但我的心中却涌起一股暖流。我抚摸着石碑,仰望着它头上的天空,风雪入目,我忙闭上了眼睛,泪水流了出来。我仿佛回到了2500多年前,即东周敬王三十年(公元前490年)的这一天,看到了年过花甲的孔老夫子领着几个徒弟风尘仆仆地从楚国回到蔡国,至此汝河挡道,子路向正在耕作的两个老农(长沮和桀溺)打听渡口。两个老农知道情况后,非但不告知,还将孔子一行人奚落了一番,之后“耕而不辍”。
孔子感慨道:“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夫子之言,令人感动,令人心酸。当时正值春秋末期,天下战火纷飞、礼崩乐坏,君臣相疑、父子相残,此是孔子所谓之“无道”。那又何谓“有道”?显然应该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主施仁政、行王道,复礼乐、修经史,使人人知礼仪、志治平,正名、仁义、忠恕、知命。孔子思想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字:仁。“仁者爱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那如何才能达到或者说实现“仁”呢?孔子也找到了道路:礼。蔡元培先生认为,“据仁行礼,以礼达仁”是孔子使天下归于“有道”的指导方针。可惜,孔子生不逢时,“仁政”之说当时不切时用,所以孔子四处游说、四处碰壁,还在我的故乡——新蔡县城南这一小小渡口遭人奚落。但孔子屡败屡战,不放弃一丝匡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机会,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顽强精神作为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乃至中华民族思想的一部分流传至今,一直鼓舞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去奋斗,去抗争,去打破桎梏,去创造奇迹!
我擦了一把问津台上的雪,望着从这里经过的宽阔笔直的106国道,想着每天过往的乘客,但凡至此,都会凭窗观望这里的古迹,谈论着子路问津的故事,叹服着孔子的顽强精神,同情着孔子的不幸遭遇。由此,我转身退后,向问津台拱手一拜,然后扬起头来,任凭寒风刺骨、飞雪扎眼,欣喜地笑了,因为我仿佛看见了孔老夫子在天上正用殷切的目光看着我并笑着对我点头……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