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情感

难忘文学之路上的启蒙人——深切怀念李惟微老师

2021-10-14 08:46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付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后来,我了解到李老师的家史身世,人生的坎坷浮沉后,才知道李老师当时的用意。记得有一天下雨,我神使鬼差地冒雨跑到李老师的斗室,李老师看见我,嘴里连连说“好好,好好”。李老师,安息吧,我永远想念您!

文/肖永成

前些天,从朋友圈里读到张承训写的一篇《别有哀思诉于秋》的纪念文章,才得知李惟微老师在重庆已去世一周年了。一晃40年过去,我不禁感慨岁月悠悠,与李老师接触的过往,又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

我是1980年秋入读驻马店师范的,由于当时师范院区校舍紧张,我们这一届先安排在驻马店教师进修学校(后为驻马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上课。班上有一位同学李贯武,爱好文学,写的文章曾被省报采用。我听说后,很羡慕他,就向他请教,多次交谈后,李贯武同学就向我说起了李惟微老师对他写作上指导的事。我听到后,顿觉眼前迷蒙蒙的小路,被一缕阳光照亮了,内心迫不及待也想让李贯武同学带我去见一见李惟微老师,以当面请他给我指点一下写作上的迷津。

1981年春,一天傍晚,李贯武同学让我拿着誊写的诗稿,说要去拜访李惟微老师,我心里非常激动。去的路上,我不停地向贯武同学询问李老师的性格特点,会不会让人觉得不可接近。说实话,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不过是个毛头小伙,虽然平常也写几首小诗,比起李老师培养的许多学生来说,自己充其量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因此,到了真的去请教李老师时候,心里未免有点怵。

到了李老师家(其实就是集办公、读书、写作、休息于一体的斗室),李老师让我俩坐在长条凳子上;凳子放了许多书,我和李贯武同学小心地把书摞一下,趁空坐下。刚坐下,我又慌忙站起,掏出一叠我誊写好的诗歌和小说稿子,李老师欣然接了过去,他看我第一页写着:“请李惟微老师斧正”的字样,就没先翻看我的稿子,而是向我解释了他名字的含义,说,我在大千世界,是一个渺小得微不足道的人,但我是独一无二的,惟乎其微,方见其大。庆幸的是,现在,我终于有了自己生存的空间。李老师的话意蕴深长,当时我还真的听不太懂。后来,我了解到李老师的家史身世,人生的坎坷浮沉后,才知道李老师当时的用意。平凡的人生多是卑微的,但我们不自轻自贱,而应“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后来,我发表了一首诗歌《蒲公英》,诗中所揭示的“小人物大梦想”的主题,正是回应了当年李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

第一次见李惟微老师,他是那么亲和率真,他虽然清瘦,但给人气正直爽、风骨不俗的感觉。那一晚,他一边看我和贯武同学的文稿,一边从文中找出实例来评析指点,一直到深夜。记得我写的一首《麦浪》,有一句“麦浪滚滚,那是大地在招手”,句中虽也有形象感,但显得平淡。李老师斟酌一下,改为“麦浪荡漾,那是大地在舞蹈,在歌唱”,不仅有形象,有声音,而且韵律和谐,在节奏上和意境上有了美感。李老师对我说,诗的语言要有形象,有意境,好的诗,背后一定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那些哗众取宠、花里胡哨的不是诗,那是卖弄,最终都是垃圾。李老师的话,至今还响在我耳边,一直指引着我实实在在写诗作文,不求名利,只求对得起“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渺小的自己”。

后来,我又趁星期天去了几次李惟微老师的斗室,在李老师面前,我也没有了起初的拘谨,总感觉到老师与我亦师亦友,非常融洽,老师有时还会让我给他当助手。记得有一天下雨,我神使鬼差地冒雨跑到李老师的斗室,李老师看见我,嘴里连连说“好好,好好”。原来,他正好忙不过来,让我帮他誊抄他的小小说新作《痦子》,以便及时投稿。我抄了一会儿,李老师不知从哪儿抓来一把炒花生放在桌子上,说,边吃边抄,津津有味。那是我第一次吃花生,捏一个在手里,花生壳硬硬的,不知怎么剥开。于是,我把花生丢到水泥地坪上,准备用脚跐一下。李老师看见,忙给我做了一下示范动作,我感觉脸一阵热辣辣的。等一粒炒花生入口,酥脆香甜,那口感伴着手下一行行端正工整的文字,顿觉妙趣横生。抄完了,我悄悄把桌子上的几粒花生装进口袋里,好趁星期天回去让弟弟妹妹也尝尝。李老师故意装没看见,临出门,他把一把花生放进我的口袋里,说,装好,回家了给弟弟妹妹捎个包。我捂着口袋跑了,雨不下了,而我的脸上却满是泪水。

多年后才知道,李老师的《痦子》发表了。李老师那小处着笔,“惟其微才见其大”的写作特点,就好像那花生米一样,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我没什么文学成就,但对我个人来说,李老师的影响成就了我个人,得于此,足矣。

李老师屋里挂了一副对联,是著名诗人臧克家题赠的。据说,李老师的父亲早年曾在多所大学任教,文学上很有造诣,与诗人臧克家颇有交情。有一次,我刚好碰上李老师迁居,他叫来了几个学生帮忙收拾东西。只见他怀里抱着那副对联,站在门口,说,大家只管收拾,不必小心翼翼,看看,宝贝在我怀里呢。许多年后,每每想起这一幕,总为李老师的那种举动而感动,李老师守护的不仅仅是一副对联,更是守护着一位文化人的纯真和人间至善至美的情意。

1982年7月,我师范毕业后,分配到汝南县一所乡村中学当了一名语文教师。其间,我曾收到李老师托人转交给我两次退稿,李老师在首页上还给我写上几句鼓励性的话。后来,我虽有文学写作方面的追求,但最终也是一名不闻。没有什么成绩,也羞于给老师联系了,不想转眼已与李老师分别了几十年,全然不知老师的工作、生活和身体情况,至今想来,内心十分惭愧。

得到李老师去世的消息,我心里非常感伤。敬爱的李老师,虽然今生我再也不能与您谋面,但我永远是您的学生,我将依然秉持您“惟其微方见其大”的教诲,在追求文学的道路上不懈努力,争取用我微不足道的成绩来告慰您的在天之灵。

李老师,安息吧,我永远想念您!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