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天中文化 炎黄文化

一支唢呐曲 道尽千古事

——新蔡民间唢呐的前世今生

2021-09-17 11:56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梅雅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近年来,刘家唢呐不但唢呐演奏名扬豫南,以刘振彬为代表制作的乐器方笙、竹笛、箫也享誉方圆几县。在新蔡县唢呐发展的每一步历史变革中,她总是抢先一步。“唢呐是我们新蔡县的宝贝,早已和新蔡的父老乡亲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将来要广收弟子,决不能把这流传数百年的传统文化弄丢了。”

记者 熊国森 李贺建

唢呐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表演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民间吹管乐器,它发音开朗豪放,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已成为乡村民间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伴奏中最为接地气的乐器。新蔡民间唢呐,源远流长,明末清初就流传至此地,民国初期形成了独特的演奏风格,最早涌现出韩家班、孟家班、刘家班,这三班的唢呐演奏高手都很有名望,他们是韩家班的韩金声,孟家班的孟继堂,刘家班的刘金声、刘金合兄弟。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沉淀,目前,新蔡县已初步形成了以刘家班的传承人刘振彬、“黄蛤蟆”的传承人张锋丽、王石头的传承人王彦军为主的“三国鼎立”的局面。

 探访新蔡县“唢呐之乡”——涧头刘园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社会主义好”……前不久,在新蔡县涧头乡程庄村委北杨庄一处池塘边的小游园内,几名唢呐民间艺人正围坐在一座凉亭内,欢快地吹奏着歌颂共产党的经典红色歌曲。

1631850961956

开心的唢呐吹起来。

道路旁,十余辆文艺演出车辆依次排开,展开来便是一个个流动的演出舞台;房前屋后的墙壁上是一幅幅描绘着唢呐艺人演奏的喜庆场面和宣传标语;“唢呐越吹越响,生活蒸蒸日上”“一支唢呐曲,道尽千古事”“唢呐吹响新时代,美丽北杨焕新彩……”一句句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标语,抒发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悠扬的唢呐声腾挪跌宕、扣人心弦,在民间艺人的口中吹出了彩蝶般翩跹的快乐,吹出了村民内心对党的无限热爱之情,清脆而欢快的唢呐声,响彻在这个平静而又生机盎然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文明小乡村。

“现在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幸福指数高了,感谢党的话用言语不足以表达,他们就趁农闲时吹奏几曲,表达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热爱。”新蔡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新蔡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67岁的刘振彬老人喜不自禁地说。

据刘振彬介绍,刘园(现已合并到北杨庄)是唢呐艺人的大本营和集聚地,目前已成立十几家唢呐演艺公司。刘金声、刘金合是他的曾祖父,当年迫于生计,从山东流落到新蔡,于上世纪土改时在涧头街东头杨庄(即现在的北杨庄)购置了几十亩闲置的荒地,盖了几件泥打的茅草房,后迁到刘园,才形成了名噪一时的唢呐村。后来,他的爷爷刘永宽、二爷刘永轩在刘园成立唢呐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员。

1631850961512

一边吹唢呐一边直播。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民俗活动和群众文化生活的多样化,新蔡民间唢呐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以孟现海为代表的城关,刘登丰、刘登云为代表的涧头,杨从保为代表的练村,黄大肚为代表的化庄,韩清云为代表的黄楼,王文清为代表的砖店,万守国为代表的佛阁寺,张万才为代表的韩集等庞大唢呐演艺队伍……近几年,由于文化演艺市场的繁荣发展,好多唢呐班改成了演艺公司,并增设了大小不一的全自动流动舞台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吹吹打打,能高质量地表演多种文艺剧目,如刘华、刘振中、刘振东、刘保红、张峰丽、李东东、刘迎春、黄新兵等青年唢呐演奏乐手层出不穷。刘振彬姊妹七个,大都继承了先辈的衣钵,其中两个在部队文工团,儿孙们也大都从事唢呐行业,是名副其实的“唢呐世家”。

近年来,刘家唢呐不但唢呐演奏名扬豫南,以刘振彬为代表制作的乐器方笙、竹笛、箫也享誉方圆几县。目前,由刘振彬编著的《论方笙演奏与修理》已出版发行,《新蔡刘家唢呐班所演奏的民间乐曲》也已整理成册,《中国民族民间乐曲集成·河南新蔡县卷》卷本及录音带已送往省市保存,县卷曲目已收入在地区卷本内。

“黄蛤蟆”的传承人张峰丽“德艺双馨”在唢呐艺术界,“黄蛤蟆”可谓独树一帜,他的表演方式中,“哭调”是一绝。当这种幽幽的曲调从唢呐里飘荡出来的时候,对逝者的一些记忆,也在这呜咽的唢呐声中腾挪跌宕,在时间的隧道里越拉越长。

民国初期时,“黄蛤蟆”派系主要在安徽临泉一带,到张峰丽时已经是第七代传人了。张峰丽(艺名张艺馨)自幼喜好唢呐演奏艺术,至今在新蔡县唢呐界小有名气。据张峰丽介绍,小时候家里贫穷,姊妹五个,她在家排行老四。由于她自幼天资聪慧,8岁开始学艺,13岁开始带徒,15岁时就能独自带团。有一次,她跟着父亲郑州西大街演奏唢呐时,美妙的唢呐声引起了路过此地的唢呐名家鲁修邦的注意,并收她为徒。看着“爱徒”是个可塑之才,为了她以后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鲁修邦便给张峰丽的父亲写了一封推荐信。于是,她和父亲一起拿着这封信,找到了当时郑州歌舞剧院的唢呐演奏家郝玉岐,并正式拜他为师。

在郝玉岐的言传身教下,张峰丽对唢呐的换气、花招等演奏艺术风格练得炉火纯青,再加上师傅每次外出演出都要带上她,让张峰丽如鱼得水,很快远近闻名。

2001年3月,由张锋丽带领的新蔡县唢呐代表队在驻马店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驻马店首届艺术节调演中获得一等奖,并在随后参加的河南省首届民间艺术节唢呐大赛中荣获金奖。当时,靠着自己精湛的技艺,张锋丽被录取到部队文工团,可由于家里的唢呐班全靠着她来支撑,她只好放弃了自己心中的梦想。

幸运总会眷顾努力的人。2001年,17岁的张峰丽所带的唢呐班在关津和另一家共同演出时,对方演奏的咔戏《农家乐》《七品芝麻官》等演奏艺术彻底征服了她。当得知领衔的黄红卫乃是大名鼎鼎的唢呐演奏家“黄蛤蟆”的传承人后,决定拜黄红卫为师,在度过三年的“打工”生涯后,黄家的“咔戏”表演艺术也早已被她研究、发挥得淋漓尽致。

张锋丽的艺术特色除了沿袭祖师“黄蛤蟆”的“哭腔”外,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她以“咔戏”见长,靠鼻音吹奏唢呐,并附以模仿乡村家禽类的各种叫声为主,表演得惟妙惟肖。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从15岁组团骑个破自行车到处靠吹奏演出发展到高音喇叭、音响;从电子琴、架子鼓到三轮车改装舞台;从充气彩虹门舞台到现在的灯光、音响全自动化流动舞台车;再到现在开设的“抖音直播间”;在新蔡县唢呐发展的每一步历史变革中,她总是抢先一步。“可以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下一步我还要成立自己的唢呐培训学校,让唢呐演奏这一传统文化艺术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张锋丽打趣道,脸上流露出自信的表情。

 王石头传承人王彦军的“家族式”唢呐班

不久前,在砖店镇大宋庄桥子村,记者见到了王石头的第六代传人——53岁的王彦军。听说记者采访,王彦军马上召集家人即刻就组成了一个临时“唢呐班”来一段即兴表演。他和女儿轮流演奏唢呐、父亲吹笙、妻子打镲(在戏曲里,镲的正字为“钹”,是一种打击乐器,一般为铜质,两件,演奏的时候相互合击,发出悠悠音响),一曲曲悠扬的曲调让人听得如痴如醉,令人心潮澎湃。据王彦军介绍,他的爷爷辈兄弟五人,王石头是老大。他的爷爷王石头的挠子调堪称一绝,用鼻音吹奏唢呐更是毫不含糊。王彦军不但沿袭了爷爷的鼻音演奏风格,还进行过专业培训,打起架子鼓来也是一绝。

俗话说艺不传女,可王彦军却偏偏不信这个邪,不但把看家本领传给女儿,而且他的女儿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在方圆数十里也是名声大振,经常外出演出,深受村民喜爱。

“唢呐是我们新蔡县的宝贝,早已和新蔡的父老乡亲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将来要广收弟子,决不能把这流传数百年的传统文化弄丢了。”王彦军告诉记者。

据了解,现在新蔡县每个乡镇大都成立有唢呐班,从业人员有上千人。多年来,他们紧跟时代步伐,靠着各自的绝技,在相互竞争中不断创新,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他们在脱贫攻坚奔赴小康的路上谱写了光辉的乐章,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吹响了奋进的号角。

责任编辑: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