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卫计·健康 健康养生

孩子只会“家里横”怎么办?

2021-09-07 11:40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高元元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在家里常常会表现的很强横,不怕家长,甚至跟家长对着干;但到了外面又会表现得很胆小,不敢大方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敢参与社交活动。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两极化的表现?

一、明确概念

“家里横”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儿童社交现象。儿童发展必然经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表现就是凡事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为先,而孩子在家里在家里往往会表现出更真实的自己,所以当他们的期望未能得到满足时,就会出现哭闹、争吵,甚至谩骂、动手等行为表现。

与此同时,面对不熟悉的环境或陌生人,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孩子又会变得“很胆小”,具体表现为言行的拘束,不敢大声说话,不敢放肆妄为,甚至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探索原因

“家里横”虽然是每个孩子都可能经历的矛盾期,但如果放任不管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家长要做好科学引导,首先要知道孩子“家里横”既有个体成长的因素,也有家庭教育的影响。

个体成长因素:在熟悉的环境和家人面前展现真实的自己,而在陌生的环境和人面前隐藏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是儿童适应环境自我保护的本能,是他们成长发展的必经阶段,家长要做好科学引导,孩子则会顺利度过。

如果家长总是大包大揽孩子的大小事务,让他们失去自主选择、自主管理的锻炼机会,等他们走出家门,就会因为缺乏能力而不自信,也会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得胆小怯懦。

家庭教育因素:如果家庭中缺乏一定的规矩,或者家长本着“无条件满足孩子要求”这样的错误教育理念,孩子“家里横”现象就会愈演愈烈。以后他们还可能会无视学校规则、社会规则,做出偏离道德规范和法律的事情。

有些家长虽然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但是难以坚持执行。这样时紧时松的执行方式会让孩子轻视规则的重要性,还会反复试探突破规则的底线,甚至会耍无赖地不遵守规则,最后规则就形同虚设,失去约束作用。若家长自己不能遵守规则,说一套做一套,孩子更是无法按规则行事了。

同时爷爷奶奶等隔代抚养很容易出现过度溺爱孩子的现象,这会让孩子觉得“自我中心”是理所当然的的事情,久而久之,丧失了感恩心和敬畏心。祖辈也可能处于关爱而干涉父母的教育,这时孩子会像找到保护伞一样,不听从父母的管教。所以,家庭规则的执行也至关重要。

三、家长辅导站

1.引导孩子学会自主管理

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孩子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何谈去建设祖国、报效社会。家长应该从小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要知道,自主管理能力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力远远大于单一的书本知识。

在低年龄阶段,家长可以从家务劳动开始,带着孩子共同完成任务,目的在于让孩子有管理意识,并逐渐提升相关能力。

当孩子对一些家务或生活任务的流程完全掌握,并具备独立完成的能力时,家长可以放权让孩子尝试自己完成,家长从旁监督、及时反馈。

孩子的潜能往往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多给孩子一些机会,他们会让我们刮目相看。

2、明确家庭规则并全员坚持执行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家庭都应该建立一个所有成员都遵守的规则,并互相监督执行和落实。

如果孩子年幼,家庭规则可以由家长制定。如果孩子已经有独立主见,可以让孩子加入到家庭规则的制定中来。订立家庭规则要避免假大空的内容,而应形成可操作、可监督的具体条款。比如“孝敬老人”可以细化为:回家和出门要向长辈打招呼,饭桌上要请长辈先动筷子,等等。

规则制定好需要认真执行,家长可制订《每周/月执行记录表》,来记录家庭成员是否遵守家庭规则,采取积分制,便于随时监管、及时反馈。

对于坚遵守型的成员进行适当奖励,未能遵守的成员也需要反思原因和寻找解决办法。

这里要注意的是:家庭规则的建立是为了使家庭成员的和谐相处,家庭成员都应参加,切忌把家庭规则变成只用来约束孩子的紧箍咒。

3、父母教育为主,隔代抚养为辅

隔代抚养弊大于利,即使父母因为工作繁忙,不得已请长辈帮忙照顾孩子,也应该明确:老人照顾的是孩子的身体发育,父母主导的是孩子的心理成长。

要有效落实这一点,就要在家庭规则中加入对父母和长辈的的要求。比如:父母要和孩子每天沟通半小时,每周共同外出郊游一次,每月要交流一次读书心得,等等。父母管教孩子时长辈不能干涉,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指出父母的错处。

4、多给孩子正能量的积极鼓励

与孩子沟通时,家长应多给孩子积极而具体的鼓励,让他们向着更好的目标努力。

孩子“家里横”是为了利用家人的宠爱为自己赢得更多特权,“外面胆小”是为了避免因为犯错受到惩罚。家长应该尝试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和需求,在倾听和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沟通。

如果家长只看结果,孩子就只能在不断地否定中成长,变得自卑、消极。如果家长能够看到孩子在成长中的点滴努力和改变,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则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力。相信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勇敢,越来越优秀。(儿少心理科 薛树龙)

责任编辑:高元元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